林沖早就想殺王倫了,只是一直找不到機會,晁蓋上山給了他機會。

林沖是個忘恩負義的小人,為了一己之私什麼事都能幹出來。小編隨便舉三件。

第一,諂媚阿諛,毫無骨氣。高衙內看上了林沖媳婦,讓陸謙下套,陸謙就找人賣給了林沖一把刀,林沖買刀的唯一動機就是獻給高俅,行賄上司。

第二,賣妻求生,毫無廉恥。他被高俅發配後,第一件事就是給高衙內騰地兒,把老婆休了。老婆苦苦哀求,他心意如鐵。

第三,賣友求榮,毫無義氣。魯智深護送他一路,他轉身就把魯智深出賣了。害的魯智深被高俅報復,在大相國寺當不成和尚,只好再次流落江湖,過上刀口舔血的生活。

所以這種貨色殺王倫是意料之中的事。王倫再怎麼小肚雞腸,畢竟收留了他這個朝廷欽犯,要知道林沖火燒草料場,殺戮朝廷命官,連柴進都不敢收留他,把這個燙手的山芋甩給了王倫,雖然王倫出了點難題給他,但是最終收留了他,他卻恩將仇報,把王倫殺了。

其實輪誰殺王倫也輪不到他。因此晁蓋宋江兩代寨主都對他極力提防,因為知道他的為人,能殺王倫,就能殺晁蓋宋江。後來晁蓋的死跟他脫不了干係。


這問題問的,好像王倫是遵紀守法的良好公民,看到晁蓋等朝廷要犯來投,必須正義凜然的把他們繩之以法似的。

王倫是誰?原著有過描述:

(王倫)驀然尋思道:「我卻是個不及第的秀才,因鳥氣,合著杜遷來這裡落草;續後宋萬來,聚集這許多人馬伴當……」

柴進在介紹林衝上山時,這樣介紹王倫:

……為頭的喚做白衣秀士王倫……那三個好漢,聚集著七八百小嘍啰,打家劫舍。

由此可見,王倫本質上和晁蓋他們是一類人,都在一條道上混,誰也別裝大尾巴狼。

至於林沖為什麼要殺王倫,主要是受氣太深。《水滸傳》中,林沖是最能忍的(或者說最慫),但是「兔子急了也咬人」,林沖並不是沒有本事,也不是沒有脾氣,只不過他的忍耐力比別人大一些,而一旦爆發,那就誰也攔不住,風雪山神廟,火燒草料場,足以證明。

林衝上山入伙時,雖然拿著柴進(王倫的恩人)的介紹信。但王倫不想接受,找各種理由想趕林沖走,一會「廟太小」,一會要取「投名狀」,一會要楊志和林沖一起留寨。這個時候,林沖肯定就已經一肚子火了,最後留下來後,以王倫的小肚雞腸,估計也會經常難為林沖。所以,晁蓋一夥上山前,估計林沖的日子不好過,只不過一直忍著沒發作。

晁蓋他們來投靠,王倫故伎重演,又是那一套說辭,想要趕走晁蓋他們。林沖感同身受,終於爆發,以他的實力,一爆發,王倫絕無生路。

實際上,王倫早就預料到這個結局,他在林衝上山時,就擔心被林沖識破他們能力差,用強奪取山寨領導權。既然他已經看到了林沖的實力,如果他能大度的結交和拉攏林沖,說不定可以把林沖發展成自己人。可惜最終他並沒有這樣做,只能命喪黃泉。


感覺題主這個問題非常莫名其妙了,按照題主這種說法,似乎王倫是個特別乾淨、善良的人,不收留晁蓋一行七人做得很對,林衝殺了王倫就是萬萬不該,真不知道題主是怎麼讀的《水滸傳》了,實在是令人大跌眼鏡!實際上,其一,晁蓋一行七人劫取梁中書的生辰綱,這本身就是大貪污犯梁中書送給大奸臣蔡京的不義之財,怎麼又能算是朝廷要犯?其二,王倫自己不過是個無德無才的落第秀才,得到柴進資助和杜遷等人幫助才做上了梁山之主,乾的凈是殺人越貨的狠事兒,他又有什麼資格嫌棄晁蓋一行七人?其三,王倫無德無才,器量狹隘不能容人,充當了梁山發展的絆腳石,王倫不除,梁山不興。林衝殺王倫,是梁山發展的必經之路。

其一,晁蓋一行七人劫取梁中書的生辰綱,這本身就是大貪污犯梁中書送給大奸臣蔡京的不義之財,怎麼又能算是朝廷要犯?

晁蓋一行七人劫取的生辰綱,是北京大名府的大貪官梁中書孝敬岳父蔡京的生辰賀禮,蔡京是北宋徽宗一朝時的「六賊」之首,禍害朝政的元兇。梁中書送給蔡京的生辰賀禮多達十萬貫,而且是每年都要送,十萬貫相當於如今的一億元人民幣,可見當時的朝政腐敗混賬到了什麼地步。一個大名府的留守就能搜刮一億元人民幣作為生日禮物送給老丈人,那他自己至少也得搜刮這麼多的財富據為己有。晁蓋等人劫取的生辰綱本質上是貪官榨取百姓血汗的不義之財,即便是行為犯法,但怎麼也不能夠據此給晁蓋等人扣上「朝廷要犯」的罪名,這和朝廷有什麼相關?

其二,王倫自己不過是個無德無才的落第秀才,得到柴進資助和杜遷等人幫助才做上了梁山之主,乾的凈是殺人越貨的狠事兒,他又有什麼資格嫌棄晁蓋一行七人?

王倫本是個落第秀才,不知道是哪個角落裡失意落魄的秀才而已,可見他文不能文武不能武。看王倫數次說的話,的確是酸腐無比,而且喜歡耍小聰明,無情無義。他得到柴進的資助,才在梁山這個地方站住了腳跟,柴進鄭重推薦林衝上梁山入伙,王倫轉眼就翻臉不認人,這種小人換誰也想揪下他的腦袋來!王倫手下統領著杜遷、宋萬和朱貴三名頭領,號令著七八百名小嘍啰,一時間呼風喚雨,派人屢屢下山打劫,乾的是殺人越貨的事兒,在王倫的領導下,梁山就是個殺人越貨的土匪窩而已,他自己又乾淨到哪裡去呢?他又有什麼資格嫌棄晁蓋一行是官府通緝犯?

其三,王倫無德無才,器量狹隘不能容人,充當了梁山發展的絆腳石,王倫不除,梁山不興。林衝殺王倫,是梁山發展的必經之路。

王倫要才沒才,要德沒德,就是個器量狹隘的小人。王倫時來運轉,好不容易當上了梁山之主,登上了人生巔峰,就開始不知道自己是幾斤幾兩,吃幾碗飯的人了。柴進推薦林衝上梁山入伙,王倫生怕林沖奪了他的位置,因為他知道,論武藝、論名聲、論能力,他和林沖實在沒法比,他一個平庸之輩偏偏領導一個人中龍鳳的人物,心虛得不得了,所以他想盡辦法要趕走林沖。王倫這種無德無才的人,偏偏佔據著梁山這塊風水寶地,可想而知,在王倫領導下,梁山根本進不來能人,有他這樣的草包在,什麼英雄人物都進不來,梁山的前途早晚得毀在他的手裡,要不被別的山寨攻下吞併,要麼被朝廷官兵剿滅。如果梁山要發展,王倫這種無德無才又貪戀權位的人必須死,林沖不殺王倫,自有別的人來殺了王倫,所以,王倫的死是梁山發展的必經之路。


說實話,要給王倫不收晁蓋七人「洗地」,我並不反對。因為畢竟王倫才是梁山之主,不接納晁蓋雖然不夠義氣,但說到底也是他的權力。

但題目這個辯白方式就實在是太扯了。

按照題主的想法,王倫不接納晁蓋一行,是因為他們是犯法之人,朝廷緝拿的要犯。但王倫難道就是守法良民嗎?

事實上,到梁山來落草的,可不是什麼良善之輩。

柴進道:「是山東濟州管下一個水鄉,地名梁山泊,……多有做下迷天大罪的人都投奔那裡躲災避難,他都收留在彼。……」

做下迷天大罪的人都收留在此,難道晁蓋就例外不成?

況且不是犯法的人,山上還未必收呢。

王倫道:「兄弟們不知。他在滄洲雖是犯了迷天大罪,今日上山,卻不知心腹。倘或來看虛實,如之奈何?」  

林沖道:「小人一身犯了死罪,因此來投入伙,何故相疑?」   王倫道:「既然如此,你若真心入伙,把一個投名狀來。」  

這話什麼意思?要是身家清白的人上山,他們反倒不放心,非得你犯下死罪,大家都是罪人,確定你不會去官府告發了。這時候才承認你是自己人。

朱貴笑道:「教頭,你錯了。但凡好漢們入伙,須要納投名狀。是教你下山去殺得一個人,將頭獻納,他便無疑心,這個便叫之『投名狀』。」

所以說,梁山上待的,無非是朝廷要犯。難道到了晁蓋這裡,就突然要裝道德模範,敬罪犯而遠之了?

王倫自己都不敢這麼說。他明面上的說法是「水淺安不得真龍」。

王倫便起身把盞,對晁蓋說道:「感蒙豪傑到此聚義,只恨敝山小寨是一窪之水,如何安得許多真龍?……」

可見王倫比題主明白多了……


路過說下想法,以人性方面分析一下。借用香蕉書中的一段話,武人心中要藏著一把刀,文人要有一把尺。這是林沖師父周桐教誨林沖的。所謂藏刀,平常不能外露,外露就成欺負弱小了,只有世道不公時才能利刃出鞘斬斷舊秩序。文人的尺是丈量天下的,沒有尺的時候,就沒有了公平正義,可惜林沖一直沒有悟到,大半在個性,小半在環境。林沖一直是大宋公務員,上下尊卑深入骨髓了,所以看著自己的娘子被欺辱,寧肯造反,寧肯火併王倫,寧肯殺人越貨,殺害無辜,也不敢去找高衙內報仇。其實要王倫的地盤,把他趕走就是,可林沖面對比自己弱的人是手起刀落,終於在高衙內那裡的晦氣找到了發泄口。


一哥「俗人讀水滸」之――

林沖火併王倫事出三個方面

林沖火併王倫這事也多有爭論,官方發表聲明說其「為人心胸狹窄,嫉賢妒能,難以容忍能力比他大的人,屢次刁難前來投奔的林沖、晁蓋等人,後來在晁蓋的送行宴上,被林沖火併」。俗人也贊同這一觀點,但同時俗見認為王倫是註定要死的,其原因有三個方面:

先看王倫這方面,久品這個人真是個「賊窩裡的隱士」,當然也算是有點本事的,在柴進的資助下,又合了宋萬、朱貴,梁山搶劫公司開張營業,初具規模,發展的不錯,生意也算紅火,一則大宋將亡、此類項目各地開辦甚多;二則選址好,八百里水泊繞山,山石密林深處設立公司總部,水泊外設分部;三則大額買賣一錘定音,小生意朱貴分部有權自理;四則通訊方式先進,畫鵲弓聯繫總部分部。這樣下來,溫飽是可以解決的,吃喝是沒有問題的,發展還是有希望的。當然,這個公司的經營管理也存在著一些實際問題,1,工作無目標,思路不清晰,措施不創新,業績不明顯;2,一把手嚴重存在思想因循守舊、選人用人不當及「一言堂」等現象;3,股本設置不合理、分配不透明、約束激勵機制不健全;4,班子不團結,各自不能擺清自身位置,不能「三省其身」,有嚴峻的內耗傾象。且老王本人不善、不願引進新股東、招聘職業白領,無「將將」之才。而且只想著有酒有肉有點小權力,從此在梁山了此殘生,沒想過如晁蓋的英雄聚義對抗朝廷,也沒想過招安出將入相、封妻蔭子,這或許也是當時不仕文人常有的心態,是個賊窩裡的「隱士」,這種心態決定了梁山搶劫公司不可能擴股、重組、改制等等,因而對於要鳩佔鵲巢的晁蓋吳用而言是不會留下王總的。

再看晁吳方面,是來搶地盤重組公司的,自古有留任的將相,無留命的帝王,猴子尚是勝者為王,敗者流浪,行走江湖,老大只有一個。王倫如果讓位,以晁蓋的大度或許會留下王總,但其位置面子都是相當尷尬的事,要知天王背後還有個陰險的吳用,後來還有一個黑三哥,這黑三哥可是敢對至交 「心腹」下黑手的主,看來這王倫不死於林沖刀下,也死於晁宋吳毒中,刀下之鬼,倒也快哉。

 三看林沖方面,一說林沖感到在王倫手下窩囊氣悶,一哥認為:有,但不盡然。林沖初投奔水泊梁山首任老闆白衣秀士王倫處,王總刁難限三日取人頭作「投名狀」方可,林沖允下。第一日,「吃了些茶飯」下山,沒見著人;第二日,「和小嘍啰吃了早飯」下山,還不行;第三日,「討些飯食吃了」下山。嘿,這早餐吃的是人家眼角之飯,多有嫌棄不耐煩,然英雄末路、人窮氣短,白道被黑、黑道陰險,空有一身好武藝卻無施展之處,一哥讀此處常想,此時林沖為何不動手,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時、勢不允啊。

二說被吳用反間,一哥認為:有,但亦不盡然。林沖夜探晁天王,吳用確實用柴大官人之舉薦、教頭之武功、屈居人下、排名等激林沖,林沖言「承先生高談,只因王倫心術不定,語言不準,難以相聚。」最後說:「不似昨日,萬事罷論;倘若這廝今朝有半句話參差時,盡在林沖身上。」看來林教頭是有自已的決斷的啊。

三說林沖為了江湖義氣,一哥認為:有,但也不盡然,林沖又道:「今日山寨,天幸得眾多豪傑到此,相扶相助,似錦上添花,如旱苗得雨。此人只懷妒賢嫉能之心,但恐眾豪傑勢力相壓。」「眾豪傑休生見外之心,林沖自有分曉。小可只恐眾豪傑生退去之意,特來早早說知。」林沖又道:「古人有言:『惺惺惜惺惺,好漢惜好漢。』量這一個潑男女,腌臢畜生,終作何用!眾豪傑且請寬心。」足見林沖對晁部人馬的到來是寄予同志般的關切的。

那麼,林教頭緣何手刃王倫呢?一哥認為:時也、勢也,林衝風雨山神廟,走投無路上梁山,隱忍於王總之下,如今晁吳強勢上山,林沖對吳用道:「若說高俅這賊陷害一節,但提起,毛髮植立!」使林教頭復仇有望,於是不顧江湖名聲挺而走險,林沖――內心翻江倒海五味雜陣錯綜複雜的英雄膽起,王倫這個「賊窩裡的隱士」之死也屬必然了。


王倫也沒有罪,是林沖恨他。

他的死亡有幾點原因:

第一:嫉賢妒能,不夠善良,他落魄時受人資助,才能在梁山創業,然而對於如此可憐的林沖,他百般刁難,不願收留,不善也不義。

第二:不明智,林沖無野心,他不明白,本可藉機感動林沖,與這英雄成為生死弟兄,他卻把林沖逼成了敵人。

晁蓋七人即來,他已無能力說不同意,論實力,他無力保住地位,可是他不知道。

第三,王倫也是可憐人,他武功權謀,胸襟抱負都不如後來人,

他的被殺,梁山易主是必然的事。


古代落草為寇佔山為王者皆被稱作「倭寇」,官府視之為匪患。「白衣秀士」王倫乃梁山泊主,所以他一樣也是朝廷的眼中釘,肉中刺。而且在古代凡是佔山為王者,基本上都是朝廷通緝的要犯,所以對於這些人來講,有罪沒罪已經不在乎了,跟走投無路的人談誰對誰錯,有必要嗎?

王倫拒絕林沖說實話,人家也是怕自己養虎為患,對不對,本來林沖就名聲在外,而且還是京城八十萬禁軍教頭,論武藝十個王倫也不及林沖一個,所以林衝來了王倫能不擔心嗎,自己幾斤幾兩他心裡非常清楚。萬一哪一天林沖在上山造反了,那自己不但位置不保,弄不好小命也沒了。所以王倫權衡利弊最後覺得趕林衝下山,可以這事不能硬來,畢竟林沖也是有頭有臉的人,而且還是柴進介紹來的,沒辦法,王倫就以投名狀的形式威逼林衝下山,因為他清朝林沖的為人是絕不會亂殺無辜的,所以這事一旦不辦成,投名狀遞不上來,那林沖也只好任命乖乖的下山。

因此王倫拒絕林沖也是有他的道理,人家幹嘛要接納你,怎麼不收你就是罪過啦,梁山上我王倫說了算,你林沖在有本事,再有名氣,到了我這一畝三分地,那你也得聽老子的。王倫刁難林沖這事我覺得也不為過。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再者說了一個林沖還好對付,可是後來居然一起來了七個,這下你說怎麼辦,當晁蓋等人出現的時候,王倫一看就傻了,這還了得,如果都留在梁山上,那豈不是真成了養虎為患啦!

再說了本來王倫哥幾個在梁山待的好好的,過著衣食無憂的自在生活,你這一下子來了這麼幾位,而且還都是朝廷要通緝的要犯,我這不是引火燒身嗎,這事弄大了整個梁山都得惹來殺身之禍不是,所以王倫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為了梁山基業,為了自己的寨主寶座,王倫絕不可能收留晁蓋等人。這麼理解的話,王倫除了小肚雞腸,心胸狹窄嫉賢妒能以為,他還真就沒有什麼過錯,我就不收留你們怎麼啦,怎麼啦!難道這就是罪過啦?

反過來在看林沖的表現,是不是有點過了,不收留你就殺人?還上演了一出火併王倫的大戲。你說王倫倒不倒霉,好好的在梁山上過著悠哉的日子,沒想到一個林沖就毀了自己的前程和性命,說實話,王倫真是太冤了。都說林沖的遭遇不幸,我看王倫死的也很冤,好好一個人就這麼沒了,你說王倫招誰惹誰了。王倫何罪之有,幾句話小命就沒啦。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對吧,你梁山容不下咱,咱可以另尋出路。可是林沖卻不然,不僅沒有下山,反而還刀劍相見,這就是你林沖的錯啦。

所以說,我覺得林沖太不仗義,儘管林沖當時也是受了吳用,晁蓋等人的蠱惑,可是按照江湖道義講,林沖的做法確定有點過份,王倫就是小氣點,但也罪不致死吧!所以林衝殺王倫完全是泄憤、報復、不仁、不義的表現。


林沖只是看不起王倫沒本事而已。加上自己上山時受氣,現在又這樣對其他投奔的人,梁山就不會有出息,乾脆換個主子。這次人數對等,怎麼都不怕。


小編你就嚼逼心,把你放在那個位置上,你會怎麼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