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覺得,非你莫屬的老闆,都是真的為了去招聘,非你莫屬的應聘者,都是真的為了去找工作,那……你也許還很純潔和天真。


任何的節目,都多多少少有一些環節上的設計,會有真,也有假,但是很簡單的一點是:收視率,這纔是一個綜藝節目最看重的一點。

而如何能產生收視率,一個基本的法則是:有爭議纔有話題,有話題纔有傳播。

就好比一句「寧可坐在寶馬上哭,也不坐在自行車上笑」,就讓非誠勿擾的拜金女話題,聲噪一時,參加非誠勿擾的女人,不乏奇葩,無論是言行上的奇葩,還是著裝上的奇葩,很顯然,有的並不是奔著男人去的,對她們來說,參加節目,只是出名的一個途徑。

非誠勿擾的女嘉賓,就像非你莫屬的老闆,更多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宣傳之心昭然若揭,有沒有老闆想招人的,肯定有,但是如果一個老闆花費這麼多的時間和精力是為了這麼低效的招聘,是不可能的!除非他腦袋進水了……參加節目,只是為了宣傳自己的公司。

所以你會看到,不乏一些老闆也著裝奇葩、言辭犀利,說穿了,都是博關注想出位罷了,簡單點就是,不能白來,我得增加公司的曝光率。


非你莫屬的應聘者,是真的來找工作嗎?

就好像非誠勿擾的男嘉賓,條件各種好,那麼問題來了:

這麼優秀的男人,為什麼需要淪落到通過電視節目找對象?同樣,也有那麼多優秀的求職者,能力強,學歷高,甚至顏值也美的一塌糊塗,為什麼還要淪落到上個電視節目找工作?

其實,搜一搜非誠勿擾牽手的男女嘉賓有多少最後修成正果就知道了。

不乏其中有人,是真的想去找工作,或者找對象,但是也一定有人,只是想站在非誠勿擾或非你莫屬的舞臺,展示一下自己。

幾乎國內任何綜藝節目,都是一場秀,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但瘋子有錢拿,傻子沒錢還看的感動的稀里嘩啦,就太低智商了。


現在國內的綜藝節目,什麼亂七八糟的都有,找對象的,找工作的,玩遊戲的,談戀愛的,帶孩子的,開餐廳的,唱歌選秀的,瞎侃扯淡的……

總之一點:看歸看,笑歸笑,如果當真,你就輸了。

這種節目,倒也不是完全沒有益處,比如非你莫屬,終歸會講到一些職場道理,學到有用的知識,就算有所收穫。

當然,你還有一種心態,就是全當一場電影,看個熱鬧也就算了。

所有的綜藝,都是一個系統的設計,包括情節,包括話題,甚至人設,每個參加綜藝的明星和素人,都在這場秀中扮演著自己的角色,就好像情侶感情或家庭矛盾調節類的節目,以中國人的含蓄來講,就算真的那麼多奇葩,他們好意思上電視曝光於眾人面前去解決問題嗎?……如果你還為這樣的「真情」掉過眼淚,在一個可以把歌唱比賽節目變成感人好故事的中國……只能說明你真的很感性。


說回非你莫屬,據我所知,所有參加的老闆,都是要繳納「保護費」的,並非想上就上,所以花了錢就要值回票價,自然要爭曝光、造話題、博出位,比如,某位「我為自己代言」的帥哥;比如,戴著瓜皮帽穿著長馬褂的某BOSS。

所有參加的應聘者,都是要經過報名,初選、複選等一個複雜的流程的,你身上能有標籤,自帶話題屬性,纔可能被選。比如,非你莫屬曾經上過的一個應聘司機的天津小夥子,相聲一樣的語言表達,呆萌呆萌的人設屬性;比如,一個自稱劉一秒的弟子的高潮男,上場就一頓吊炸天的開場詞,你還以為他剛嗑完葯,這些才會產生話題,包括咔嚓暈倒的海歸男,甚至被定義了屬性的主持人張紹剛……


倘若你想學習求職技巧,講真,你還不如看明哥聊求職,更簡單粗暴和直接有效。

如果你就是想休閑娛樂,和去動物園、電影院一樣,看個熱鬧,圖個新鮮,樂呵樂呵得了~


大部分的應聘者的能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經驗豐富,如果是畢業生,在學校都有點風雲人物的意思,如果工作了幾年了,經驗也是很豐富的。

如果大家以為答案結束了,沒有的。有時候會來一些所謂的海歸人士,不知道是不是為了節目效果,所謂的海歸,英語口語還不如我一個剛剛過六級的人。可能是為了節目效果,為了增加吸引點,請了不少能力差的,但是也有扮豬喫老虎的,開始傻傻的,後來非常強悍。很喜歡看這種反轉

大佬們還是比較剋制的,見過的老總級的人物,一般沒有臺上這麼和藹可親,如果你是高管犯了錯,直接罵死你了。

其實我最關心的是,錄取後的結果最後都怎麼樣了。是不是真的進了喜歡的公司,做了喜歡的工作。無人而知了

不過看這個節目能給你和大佬零距離的機會,還是蠻不錯的。挺好挺好,支持。


三流的人才和三流的企業老闆。

1、如果應聘者在人才網投簡歷被面試錄用或被獵頭直接看中,就不必上「非你莫屬」來應聘了,無非增加了暴光度,能力沒增加;好比「非誠勿擾」相親女,自己圈子找不到,真好全國海選了,真只在一起有幾個?

2、老闆屬於受益者,增加了企業的暴光度,相當於幫自己幫企業打個廣告,畢竟也是面向全國的節目,省了不少廣告費。

總體變說,企業老闆和"非你莫屬」平臺屬於受益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