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世界很大,只有更多的看懂了其他的市場,才能更好的看懂比特幣。

11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提名64歲的美聯儲理事傑羅姆·鮑威爾((Jerome Powell))出任下屆美聯儲主席。如該提名得到參議院確認,鮑威爾將在明年2月接替現任主席耶倫(Janet Yellen)。

美聯儲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具權勢的機構,沒有之一。美聯儲雖然受到美國國會的監督,但完全獨立運行,不需要美國財政撥款,而且美聯儲最近幾年平均每年上繳給財政部的利潤接近1000億美元(論盈利,蘋果公司加工商銀行都不如它)。白宮在實施諸多政策方面,不得不考慮美聯儲的因素,而美聯儲的責任,本身又是穩定物價和降低失業率,如果美聯儲不配合,白宮的政策實施將大打折扣。 這一次特朗普提名鮑威爾為美聯儲主席,從單一的事件來看,似乎沒有什麼不妥,但這一事件,正是美聯儲發生歷史性轉變的開始。

目前看,可能全球市場還沒有真正意識到美聯儲正在發生的變化,也可能遠遠低估了由此帶來的,對世界以及資本市場的影響。 2014年2月份,為了更好的配合(避嫌)耶倫做美聯儲主席,耶倫的丈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住喬治·阿克爾洛夫(George Akerlof )從瑞銀中心顧問委員會辭職,由於辭職是在2014年情人節,被認為是送給耶倫最感人的禮物,也留下了一段佳話。耶倫也不止一次的釋放願意連任的消息,如果沒有特朗普的施壓,耶倫肯定是準備連任的。

前不久,也正是美聯儲主席之爭比較激烈的時候,美聯儲二號人物費希爾(Ronald Fisher)宣布辭職。其實這也就預示著,美聯儲的人事變動,遠比一個單一的職位要更值得關注。費希爾作為耶倫的堅定支持者,對特朗普的施壓也三緘其口,默默辭職。 其實前面已經講過了,美聯儲的獨立性從整個制度層面是得到保障的,但這屆美聯儲的權力核心,似乎對特朗普的施壓失去了那怕一點點的反擊能力。

原因何在? 時間回到2012年9月,聯邦公開委員會(FOMC)會議結束,會議決定實施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但伯南克(Ben Bernanke)並未披露關於此次會議的具體細節。就在10月4日美聯儲公布會議紀要的前一天,會議內容可以說原封不動的從對沖基金顧問公司麥德利全球顧問公司(Medley Global Advisors)里流傳了出來。

而這次會議,被稱為美聯儲貨幣史上最激進的一次,FOMC決定繼續增加購買國債,並決定只要失業率超過6.5%就將基準借貸率保持在零左右。 此次事件也可以說是美聯儲歷史上一大丑聞,但由於種種原因,美聯儲對此次事件的調查並沒有取得細節性進展。

到了2015年,負責監管美聯儲的參議院銀行委員會再次提及此事,希望修法,令美聯儲提高透明度和對國會負責的程度。對美聯儲一直存在較大意見的路易斯安那州的共和党參議員大衛·威特(David Vitter)就提到,此次泄密事件,又一次證明了美聯儲的傲慢和完全失職,而這給市場造成了重大影響。大衛·威特表示, 將繼續「推動有關審計美聯儲的立法」。 大衛·威特同時也是要求廢除「出生公民權」的提案者,矛頭對準的是中國產婦,而這一提案,一度受到特朗普的支持。

到了2016年9月,特朗普在競選過程中直接攻擊耶倫,認為耶倫及美聯儲依照奧巴馬政府的要求保持低利率。同時,改革派馬薩諸塞州民主党參議員伊麗莎白·沃倫(Elizabeth Warren)為限制美聯儲的緊急貸款權力,與大衛·威特不可思議地結成了聯盟。對此,喬治華盛頓大學的政治學教授薩拉·賓德分析稱,「左翼和右翼的民粹主義者正在聯合起來對付美聯儲,儘管他們的關注點不同。」 共和黨對美聯儲的批評,幾乎是達成共識的,其中包括2011年共和黨總統競選人里克·佩里在2016年的時候,也指責前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啟動量化寬鬆是「叛國」行為。共和黨人一直認為耶倫是站在民主黨一邊的。

在2012年的那次美聯儲會議泄露事件之前,其實整個華爾街對美聯儲推動的「多德-弗蘭克法案」就已經非常不滿了。真正泄露消息的目的,可能不是為了什麼利益輸送,而是藉此對美聯儲表達不滿,同時給美聯儲製造麻煩。因為當時的零利率和超寬鬆政策,確實有配合奧巴馬經濟復甦計劃的嫌疑,跟加強對華爾街的監管形成了比較鮮明的對比。

如果泄密事件成為美聯儲的一個痛點,按照特朗普的性格,是不會放過這一籌碼,來向美聯儲施壓的。而且有David Vitter(在很多問題上跟特朗普保持一致)這樣的民粹主義參議員的協助,美聯儲的壓力會比較大。這可能就是為什麼費希爾、耶倫默默下台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關注微信公眾號「2100bit」獲取更多資訊,史上最全幣圈教程以及行情資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