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太陽系的形成完全是一個偶然的事故造成的。我們知道,在銀河系形成的過程中,其邊緣的地帶,或者說是包括我們目前位置的區域存在著一定厚度量的原始宇宙星雲,估計這些星雲在宇宙大爆炸之後就應該存在著,只不過是沒有條件孕育恆星,始終默默無聞地在銀河系的邊緣遊盪著。突然有一天,銀河系中發生了超新星大爆發,巧合的是一束極強的脈衝快速從這一片宇宙星雲中間穿過,這股超強的能量致使星雲的中心就像是龍捲風一樣劇烈的旋轉起來,由於中心的旋轉引力越來越大,使周邊的星雲物質逐漸被吸引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塊星雲的質量已經龐大,其內部的壓力快速升高,終於在46億年前爆發了,其中心位置點燃核反應成為太陽,其邊緣物質被拋出去形成了所有行星,這就是太陽系形成的過程。至於說水是哪裡來的,我們清楚,一是在地球形成的時候原來存在的,二是每時每刻的彗星送給我們的。


1

好像是八大了吧?太陽系諸多行星均被認為成形於「太陽星雲」,而太陽星雲是太陽形成中剩下的氣體和塵埃形成的圓盤狀雲。 目前被接受的行星形成假說稱為吸積,在這裡行星從繞原恆星的軌道上的塵埃顆粒開始形成。

2

A地球45億年前由大堆隕石相互碰撞形成。

B隕石裡面有氨基酸,鐵等礦物,鹽。

C應該是鹽裡面有流動的水。

D隕石碰撞產生火山,熔岩,並將水釋放出來。

E約43億年前已經有現在地球上的大陸,海洋。


自宇宙大爆炸以來,各種塵埃飄散在無盡虛空之中,經過了很多年,終於匯合,形成穩定的星系,太陽也是這樣形成的,而太陽系的九大行星大多是從太陽脫離出去,但是又被太陽的引力吸引,沒有完全脫離太陽而產生的,大家都知道地球上的水是氫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物,它的性質很活潑,很容易蒸發成氣體,隨著大氣循環,所以地球上的水很容易漂浮在水面上,這只是一個普遍的規律,就像很多星球上大氣層中漂浮的是鐵蒸汽或者金元素都是很普遍的現象,而這些元素在宇宙大爆炸的初期就已經形成了,合成水的條件其實很簡單,和形成金元素需要極高的溫度,甚至宇宙大爆炸的溫度也不能形成金元素,有的人說金元素是黑洞爆炸所形成的,亦或者是更高級的智慧文明所創造的,也有可能是神創造的。


說到太陽系中的行星太陽系行星,在2006年8月24日於布拉格舉行的第26界國際天文聯會中通過的第5號決議中,冥王星被劃為矮行星,並命名為小行星134340號,從太陽系九大行星中被除名。

所以現在太陽系只有八顆大行星。也就是說,從2006年8月24日11起,太陽系只有8大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太陽系有九大行星已經成為一個錯誤的說法了.已經顛覆了!

美國天文學會發言人斯蒂芬·馬蘭在向新華社記者提供的材料中介紹說,新的行星定義包括兩點:一是行星必須是圍繞恆星運轉的天體;二是行星的質量必須足夠大,它自身的重力必須和表面力平衡,使其形狀呈圓球。一般來說,行星的直徑必須在800公里以上,質量必須在50億億噸以上。

按照這一定義,太陽系內有12顆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穀神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原先被認為是冥王星衛星的「卡戎」和一顆暫時編號為「2003UB313」的天體。太陽系是由太陽、行星及其衛星、小行星、彗星、流星和行星際物質構成的天體系統,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在龐大的太陽系家族中,太陽的質量占太陽系總質量的96.8%,八大行星以及數以萬計的小行星所佔比例微忽其微。它們沿著自己的軌道萬古不息地繞太陽運轉著。

在這個家族中,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水星,向外依次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們當中,肉眼能看到的太陽系只有五顆,對這五顆星,各國命名不同,我國古代有五行學說,因此便用金、木、水、火、土這五行來分別把它們命名為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這並不是因為水星上有水,木星上有樹木才這樣稱呼的。關於它們的成因,科學家們曾有種種假設,而多數人認為,如此眾多的小行星呈帶狀分布在火星與木星之間,不可能是由一顆大行星爆炸而產生的。 在太陽系形成的初期,由於某種原因,在火星和木星運行的軌道間的空當地帶,沒能形成一顆大的行星,而產生了一群小行星。

我們現在所能觀測到的小行星帶,只是當初形成小行星的殘餘。這些小行星呈帶狀沿著橢圓形軌道繞太陽旋轉,形成了一個橢狀小行星帶。目前,已經掌握運行軌道、編號命名的小行星有3000多顆,其中有40多顆是我國天文學家發現的。

圍繞太陽旋轉的小行星,屬於行星類天體。最大的小行星的直徑僅相當於月球半徑的1/5。一般小行星直徑在70千米以內,小的只有200米。小行星一般質量和體積較小,未經歷千度以上的熱過程。

所以,作為太陽系中長期「冷藏」的「化石」,它們保持著大量太陽系初期的信息。這對我們研究太陽系行星1演化和地球科學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開發小行星對宇航事業也非常重要。宇航員們可以將小行帶作為探索其他行星的天然空間渡船或將這些小行星作為火箭發射基地(因其脫離小行星時速度的要求要比地球小得多)。

另外小行星上的資源也十分豐富,一顆金屬小行星上的鐵、鎳等物質有數億噸之多,還有一些其他物質。如能發射1噸重的飛船到小行星上,就可以取回100噸的資源。 更為誘人的是一些小行星上水的含量竟是地球總水量的20%,這對宇航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