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Dora

加裏寧格勒州是俄羅斯在西歐的一塊飛地,其州首府是加里寧格勒(原名:哥尼斯堡),它位於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之間,是俄羅斯聯邦最西部的一塊領土,與俄羅斯陸地不接壤,是一塊不折不扣的飛地。這塊土地面積約15000平方公里,人口約90萬,位於波羅的海沿岸。歷史上這裏就是經濟富足之地,地勢平坦、資源豐富、經濟發達,而且還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波羅的海良港。

這塊飛地至關重要,俄羅斯部署2款導彈,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捨得賣

對於俄羅斯來說加里寧格勒是戰略重鎮,戰略意義大於經濟利益。加里寧格勒扼守着波羅的海的海上交通要道,守護住這裏,俄羅斯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就有了安全防禦的前沿。如果此地丟失,俄羅斯歐洲地區的主要人口與經濟中心就可能面臨來自波羅的海方向的海空聯合打擊。

不僅戰略位置重要,還是俄羅斯與北約軍事對抗的最前沿,波羅的海艦隊司令部就坐落於這裏,而且在這裏還駐有重兵,一個陸軍師部署於此擔負防禦重任,而且此地還部署多種先進的進攻和防禦武器,比如世界上最先進的短程戰術彈道導彈——伊斯坎德爾。在今年早些時候,俄羅斯國防部又宣佈最先進的S-400防空反導系統,應對頻繁靠近的美國B-52H戰略轟炸機,在加里寧格勒地區擔負對北約的防禦任務,可以說這裏是俄羅斯軍事部署最密集的地區之一。

這塊飛地至關重要,俄羅斯部署2款導彈,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捨得賣

爲什麼要部署這麼多軍力在這呢?這是因爲加里寧格勒的來歷非常不簡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此地並不算是俄羅斯或是前蘇聯的固有領地,是前蘇聯在二戰勝利之後,從戰敗的納粹德國生拉硬扯佔下來的一塊土地。歷史上這裏叫做東普魯士,首府爲哥尼斯堡,即現在的加里寧格勒市。哥尼斯堡擁有豐富的歷史底蘊,但如今已經被完全俄羅斯化,自中世紀起就是波羅的海沿海的商業樞紐城市。

東普魯士也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前身普魯士帝國的發源地,歷史上條頓騎士團在耶路撒冷的基督教王國淪陷之後撤退到這裏,逐漸將此地變成條頓騎士團領地。但由於條頓騎士團在此地的殘酷統治,周邊的波蘭、立陶宛逐漸興起,戰亂就不可避免的發生了,1410年的格林瓦爾德戰役中條頓騎士團被波蘭、立陶宛聯軍徹底擊敗從而退出歷史舞臺。但條頓騎士團的尚武精神在這裏沉澱下來,並逐漸滋養出了“普魯士”這個靠鐵血發家的軍事帝國。

這塊飛地至關重要,俄羅斯部署2款導彈,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捨得賣

普魯士經過王國時期和帝國時期,逐漸成長爲德意志衆多邦國中實力最強的一個,並最終在普法戰爭中擊敗法蘭西第二帝國,統一了德意志建立第二帝國。普魯士也成爲近代德國精神和文化的代名詞,更是成爲鐵與血和軍國主義的象徵,而這些符號都與東普魯士或者加里寧格勒有着脫不開的關係,可以說在德國人心中今天的加里寧格勒是很神聖的地方。

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戰敗,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與前蘇聯在東線的戰爭,宏大的戰場上雙方的戰爭非常殘酷,都死亡了數以千萬人的生命。最終蘇聯艱難的取得了勝利,並佔領了東普魯士,作爲對德國的懲罰,斯大林趕走了生活在此地的300萬德國人,將其變爲蘇聯領土,並更名爲加里寧格勒。同時將波蘭的大片領土劃歸蘇聯加盟國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再將民主德國的大片土地劃給波蘭。而普魯士地區被一分爲二,在中歐地區實施了史無前例的民族大遷徙。原先生活在該地的德國人統統趕走或關入集中營,最終實現了“俄羅斯化”。

這塊飛地至關重要,俄羅斯部署2款導彈,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捨得賣

聯邦德國統一之後曾想過用金錢贖買的辦法,重新獲得加里寧格勒。德國提出免除俄羅斯的債務,並提供當時的俄羅斯急需要的貸款來交換加里寧格勒,但遭到俄羅斯當局的嚴詞拒絕,也正是從這個時候俄羅斯開始在加里寧格勒部署重兵,將其打造成波羅的海艦隊的最前沿。聯想到今日德國的強盛和俄羅斯的相對衰弱,俄羅斯在加里寧格勒地區佈下重兵,也有以防萬一之意。不過,此次部署S-400的影響遠不及當初伊斯坎德爾的到來,西方國家普遍認爲伊斯坎德爾是《中導條約》銷燬的SS-23蜘蛛導彈復活版,其500公斤的戰鬥部能攜帶核武器,而且射程也不可能僅有表面上的480公里,部署在加里寧格勒足夠威脅整個歐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