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東省濰坊市峽山區石龍村的恐龍實體化石,洞是恐龍翅膀形成的;可見,翼龍也是恐龍。

2、恐龍翅膀形成的洞,直徑約半米。骨骼被隕石坑的高溫、高壓毀壞,無法形成化石。

3、恐龍的腹部化石,腹腔高月兩米。

4、恐龍的脊柱與脊髓化石剖面;脊髓直徑約10厘米。

5、恐龍尾巴骨髓化石。

6、恐龍尾巴根部化石。

7、從翅膀到腹部的一段軀體化石,約12米長。

結論:不但翼龍是恐龍;而且許多鳥類恐龍都是有翅膀的,就是鯤鵬展翅。


我也一直以為翼龍就是恐龍,後來在一本十萬個為什麼這本書上知道了答案。翼龍和我們常說的恐龍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看起來很兇猛,所以被很多人誤認為翼龍是恐龍,其實翼龍是一種會飛行的爬行動物,與生活在陸地上的恐龍不同,翼龍既可以在天空中飛翔,也可以在陸地上爬行。如果說恐龍是陸地上的霸主,那翼龍就是當時的空中之王。雖然翼龍不是恐龍,但他們都是當時的高等爬行動物,科學家統稱他們為初龍。這類爬行動物有很多種,除翼龍和恐龍外,還包括至今尚存的鱷類等。


當然不是恐龍

原因其實很簡單:變色龍是恐龍嗎?當然不是。科莫多龍是恐龍嗎?當然不是。那只是個名字而已

恐龍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我在另一個問題的回答「蜥蜴、壁虎、鱷魚、恐龍是什麼關係」里提到過

恐龍的英文「dinosaurs」,來源於希臘文deinos(恐怖的)和sauros(蜥蜴),所以如果直譯的話,dinosaurs應該翻譯成「恐怖的蜥蜴」,但是這麼讀著不順口,於是19世紀中二的日本學者認為,恐怖的蜥蜴這叫法不好聽,咱們東方傳說中不是有一種巨大的神獸叫「龍」嗎,於是將其翻譯為「恐竜」,「竜」字在古漢字中通「龍」字,而當時中國還沒開始大規模引進西方科學呢,等到中國開始大規模引進西方科學的時候,發現日本人已經翻譯過dinosaurs這個詞了,於是也就直接拿來用了,「竜」字通「龍」字,而中國人更習慣用「龍」,所以最終中文譯名也就定為「恐龍」。

其實這也直接導致了後來所有拉丁文名後綴為「saurs」的古生物名詞幾乎都被翻譯成「xx龍」,比如「翼龍」、「魚龍」等等,其實它們和恐龍也不見得有多大關係。

所以,其實不光翼龍不是恐龍,魚龍,蛇頸龍,滄龍都不是恐龍,恐龍也只是遠古動物的冰山一角,不要看到帶龍字的動物就以為是恐龍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