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一百零六回,發生在遼東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爲公孫淵、夏侯霸、胡遵和司馬懿。原文如下:


三國成語故事:出榜安民


(公孫淵)叱衛演回報公孫淵,演抱頭鼠竄而去。歸告公孫淵,淵大驚,乃與子公孫修密議停當,選下一千人馬,當夜二更時分,開了南門,往東南而走。淵見無人,心中暗喜。行不到十里,忽聽得山上一聲炮響,鼓角齊鳴:一枝兵攔住,中央乃司馬懿也;左有司馬師,右有司馬昭,二人大叫曰:“反賊休走!”淵大驚,急撥馬尋路欲走。早有胡遵兵到;左有夏侯霸、夏侯威,右有張虎、樂綝:四面圍得鐵桶相似。公孫淵父子,只得下馬納降。


三國成語故事:出榜安民


懿在馬上顧諸將曰:“吾前夜丙寅日,見大星落於此處,今夜壬申日應矣。”衆將稱賀曰:“太尉真神機也!”懿傳令斬之。公孫淵父子對面受戳。司馬懿遂勒兵來取襄平。未及到城下時,胡遵早引兵入城。城中人民焚香拜迎,魏兵盡皆入城。懿坐於衙上,將公孫淵宗族,並同謀官僚人等,俱殺之,計首級七十餘顆。出榜安民。人告懿曰:賈範、倫直苦諫淵不可反叛,俱被淵所殺。懿遂封其墓面榮其子孫。就將庫內財物,賞勞三軍,班師回洛陽。


三國成語故事:出榜安民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司馬懿出兵遼東,將公孫淵圍困在襄平城中。不久後,城中糧草耗盡,公孫淵先後派遣王建、柳甫和衛演出城向司馬懿投降,卻均遭到司馬懿的嚴詞拒絕。無奈之下,公孫淵及其子公孫修一起帶着一千人馬出城,想要突圍而出,誰知出城不到十里便遭到司馬懿大軍的攔截。最終,公孫淵父子下馬投降,被司馬懿斬殺。司馬懿進入襄平,遼東之戰也宣告結束。


三國成語故事:出榜安民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文中提到的“出榜安民”,意爲張貼告示,安撫民心。這句成語也是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所首創。


三國成語故事:出榜安民


小說中描述的這場遼東之戰,是真實的歷史事件。據《三國志•公孫度傳》記載,魏明帝景初二年(公元238年)七月,司馬懿大軍展開了對襄平的圍困。“會霖雨三十餘日,遼水暴長,運船自遼口徑至城下。雨霽,起土山、修櫓,爲發石連弩射城中。淵窘急。糧盡,人相食,死者甚多……(公孫淵)與其子修將數百騎突圍東南走,大兵急擊之,當流星所墜處,斬淵父子。城破,斬相國以下首級以千數,傳淵首洛陽,遼東、帶方、樂浪、玄菟悉平。”


三國成語故事:出榜安民


不過,小說中提到的司馬懿進城後出榜安民及僅僅斬殺七十餘人的細節卻並非是歷史的真實。儘管歷史上的遼東之戰是司馬懿軍事生涯中最爲輝煌的戰績之一,但這場戰爭也展現出司馬懿殘忍、冷酷的一面。據《晉書•宣帝紀》載,司馬懿進入襄平之後,“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餘人皆殺之,以爲京觀。僞公卿已下皆伏誅,戮其將軍畢盛等二千餘人。”


三國成語故事:出榜安民


衆所周知,史籍《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身處西晉帝國,自然不敢將司馬懿的這一劣跡記錄在自己的著作當中。幸好在數百年之後,唐朝房玄齡等人撰寫《晉書》時沒有這份顧忌。也正因爲如此,司馬懿的這一劣跡才大白於天下。不過,《三國演義》作者生活在元末明初期間,爲何不把此事寫進小說當中,這成了一個千古之謎。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