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日本對傳統文化的珍視以及相對平穩的國內環境,很多古代的物品和傳統都得以傳承。日本人甚至說現存唯一的唐代建築不在中國,而是在日本奈良,就是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是日本佛教律宗建築羣,簡稱爲招提寺 。地處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條,當年由中國唐朝鑑真主持,於公元759年建成。

爭議不斷的海外盛唐建築鉅作——唐招提寺

它是日本佛教律宗的總寺院,這座極具中國盛唐建築風格的建築物被認定爲日本國寶。高僧鑑真東渡日本後,於天平寶字三年開始建造。寺內松樹鬱鬱蔥蔥,庭院寧靜幽遠,殿宇重重,金堂、鼓樓、禮堂及佛像、法器和經卷等名物交相輝映。御影堂前則有鑑真墓,院中開滿名花異卉。

爭議不斷的海外盛唐建築鉅作——唐招提寺

寺院的主殿是金堂,坐落在1米高石臺上,是天平時代最大、最漂亮的建築。金堂內供奉着金色的主佛像,高大宏偉。運用了奈良時代特有的脫乾漆造法,兩邊還有高大的千手觀音像和如來佛像,都是同樣方法制造。3尊大佛像的前面還有2尊小像和4尊天王的木雕像,這些都是日本國寶級的珍品。

爭議不斷的海外盛唐建築鉅作——唐招提寺

在經堂和講堂之間,東邊是鼓樓,西邊爲鐘樓。鼓樓是樓閣式建築,上下兩層都有平臺環繞。鼓樓往東是禮堂。

爭議不斷的海外盛唐建築鉅作——唐招提寺

進入大門,正面即是這座寺廟最核心的建築:金堂。這種中軸線的佈局和其他日本寺院明顯不同,別有一種大氣和坦蕩。自從建成以來至今,唐招提寺金堂作爲那個年代建築規模最大最優秀的範例,巋然屹立1300年而不倒,反觀同時代的其他建築早已漸次凋零。還可以藉助它來感受那似乎獨屬盛唐時代建築的榮光。它的構造、外觀、體量和威嚴的感覺,都是盛唐建築嫡系纔有的樣式,堪稱海外唐式建築的經典鉅作。

爭議不斷的海外盛唐建築鉅作——唐招提寺

前文提到: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人們並不相信中國還存在着唐代的建築實體,日本更是大肆宣揚“中國已無唐代建築遺存”、“要看唐代需來日本”之類的論調。但是中國傳統建築史的祖師爺樑思成偏不相信,他依照敦煌壁畫提供的一絲線索,不辭勞苦,費盡周折地在山西五臺山深處找到一所唐代遺存至今的佛光寺大殿。佛光寺大殿和早它幾十年的唐招提寺金堂在關鍵建築比例、結構上有着“驚人的一致”,可以判定爲唐朝通行的建築樣式。當然,在推翻日本人的論調的同時,他又不由得感慨:“對於中國唐代建築的研究,其實沒有比唐招提寺金堂更好的借鑑物了。”

爭議不斷的海外盛唐建築鉅作——唐招提寺

因爲年代久遠,金堂也需要進行修葺,如其屋頂的架構已經被改變。此後,很多人對這座“日本大唐建築的典範”失去了敬意,認爲它已不是原裝產品了。對於這種論調,我實難苟同。畢竟,東方傳統木結構建築的“原真性”本來就是個僞命題。因爲建築材料木頭本身是有使用壽命的,到期後肯定需要替換。如果苛求一定要從最初到現今,所有的建築材料都需要保持當初全部纔算維持了建築的“原真性”可能完全不現實。這就好像哲學上著名的故事:一艘木船,某塊木板損壞後則要更換。過不了多久,船上就沒有一塊木板是原裝的了,那麼問題來了,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嗎?

爭議不斷的海外盛唐建築鉅作——唐招提寺

所以對於建築,爲了維護其延續性,一定範圍內的材料更替和改造應該是被允許的。尤其是古人遠沒有保護文物的概念,運用當時的技術手段對建築物進行整修,其實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對此不應該加以指責。當然這和當代重修提倡的儘可能保持文物原貌是不同的。其實,歷史上的工匠對唐招提寺所做的改動,無不懷揣一分敬畏,同時也運用了當時最好的材料和最成熟的技術。所以現存的金堂,也是代代工匠們心血的結晶,是文明經過層層歷史的重疊留給後代的禮物。它身上每一點整修,都是歷史的一部分,也是這座建築在歷史延續性上的體現,同樣值得保護和珍視。即便損失了一些建築的“原真性”,比起無端造出來的假古董,也已經好很多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