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惡化是病,得治!

土壤是寶貴的農業自然資源。作物產量的高低、收成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農田土壤的肥力。一旦土壤結構、土壤耕作層遭到破壞,土壤質量惡化,作物就如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不僅難以獲得高產,而且會降低耕地的使用壽命。只有重視土壤的保護和改良,避免土壤惡化,作物才能高產高效。

土壤的團粒結構、有機質、土壤微生物,三者是一個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有機系統,決定著土壤的肥力大小和土壤環境的優劣。

土壤團粒結構給有機質提供了存儲空間、給土壤微生物提供了生存環境。同時有機質和微生物又影響著團粒結構的形成與維繫,沒有富足的有機質和微生物,團粒結構很難持續。在有機質與微生物之間,有機質必須通過土壤微生物的轉化才能供植物吸收和利用,沒有微生物,有機質便無法得到轉化和利用。微生物的生存、營養來源(食物)又依託於有機質。因此,治理和修復受到破壞的土壤,需要著眼於團粒結構修復、有機質提升、微生物補給三個方面。土壤惡化主要體現在土壤板結、土壤鹽漬化、土壤菌羣失調、土壤酸化等方面。

土壤板結

形成原因土壤有機質不足,重施氮肥輕施磷鉀肥,導致土壤團粒結構破壞嚴重,透氣性降低,需氧性的微生物活性下降,土壤熟化慢,從而造成土壤板結。

造成危害

土壤板結對作物的危害,一是根系下扎困難,二是即使根系能紮下去,也會因土壤含氧量過低,出現漚根現象。解決措施增加有機肥的施入量,減少化肥的施入量;節水灌溉,盡量利用地上水;推廣秸稈還田,提倡免耕,減少土壤流失;使用土壤調理活化改良劑嘉美紅利。

土壤鹽漬化形成原因長期過量施用化肥,有機肥不足,氮磷鉀施肥比例不合理,導致土壤中鹽離子增多,妨礙根系正常吸水,從而影響植株生長。

造成危害

由於土壤鹽分的增加,作物吸水困難,根系生長不良,抗逆性降低。作物易出現「生理乾旱」而死亡。由於土壤中可溶性鹽類過多,滲透勢增高,從而使土壤水勢降低,導致氮磷鉀營養物質缺乏,制約農作物生長,再甚者可導致鹽害、死亡。解決措施增施有機肥、平衡施肥、秸稈還田、翻壓綠肥牧草、使用腐植酸類肥料嘉美紅利和海力寶等改良鹽鹼土,可收到脫鹽與培肥的效果。

土壤菌羣失調形成原因土壤中的生物菌有一部分是有益菌,可改良根系生長的環境;還有一部分菌屬於有害菌,這些菌會引起土傳病害,造成死秧、死苗。由於高度集約化、高複種指數、高肥料和農藥用量,使土壤團粒結構遭到破壞,土壤中有害菌的數量越來越多,而有益菌得不到補充,導致土壤菌羣的失調。

造成危害

可導致土壤板結、酸化、鹽漬化、不通透、不保水不保肥、營養匱乏、地力衰竭,引起土傳病害等。解決措施增施微生物菌劑、複合微生物肥料和有機營養嘉美紅利等。

土壤酸化形成原因過量使用化學氮肥和生理酸性肥料,導致土壤中酸性物質增加,土壤酸化。

造成危害

土壤酸化會抑制根系發育,加重土壤板結,使根系伸展困難,髮根力弱,緩苗困難,容易形成老小樹,老僵苗。土壤酸化還可導致大部分中、微量元素吸收利用率降低,養分流失嚴重。在酸化土壤環境下,根際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土壤有益微生物種羣發生變化。解決措施科學施肥,隔年撒施石灰並進行翻地;適量使用或減少使用高氮化肥,補施中微量元素肥;增施腐熟的農家肥,以培養微生物改良土壤結構,防止酸化板結,使用嘉美紅利,及時調理土壤。施用有機活化營養嘉美紅利,起到緩解或解決土壤酸化、鹽漬化的原理是,一方面紅利溶於水後形成有機無機粘粒複合膠體,一般土壤粘粒的吸水力為50%-60%,而複合膠體可高達400%-600%,吸附離子的能力是土壤粘粒的2-3倍,紅利溶於水後能吸附土壤中遊離的鈉、鎂等離子,在土壤中形成穩定性螯合態團粒結構,打破板結,改良土壤,調節水氣熱平衡,使土壤變得疏鬆透氣保暖,更具有保水保肥保溫性能;另一方面促進根系廣泛地向外延伸,形成健康、龐大的複合吸收新體系;同時含有ABP、PAM、植保素等生物類抗逆因子,為植物創造良好的根際微生態環境,進而能更有效的緩解各種重茬性病害。重茬問題主要是土壤的問題,比如線蟲、地下害蟲多;爛根死苗嚴重;板結髮硬;青枯病嚴重;土壤發紅、發綠......想要了解更多,關注「天寶農業技術服務平臺」,回復「土壤」,即可獲得更多土壤乾貨信息!

本文由國泰嘉美技術團隊編輯整理轉載請務必按以下格式註明文章來源:天寶農業技術服務平臺(ID:zhxdnyjs)

參考資料:

《土壤惡化是病,得治!》農財網農化寶典《土壤惡化以及治理措施》喬老師農技課堂本期編輯:劉曉輝、楊林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