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社會發展,人類對地球資源的利用效率越來越高,煤炭、石油,天然氣等這些是人類主要能源,然而這些資源都有是非可再生資源,即使利用率再高也總會有枯竭的一天,因此科學家試圖在覈能的利用上找突到破點核裂變!

可控核聚變,真的是未來科技繞不開的路?還是一場騙局?

什麼是核裂變

所謂核能的利用大家瞭解最多的是核電站,核電站的工作原理是通過核裂變:是重核原子經中子撞擊後,分裂成爲兩個較輕的原子,同時釋放出數箇中子。釋放出的中子再去撞擊其它的重核原子,從而形成鏈式反應而自發裂變。原子核裂變時除放出中子還會放出熱,核電站的電能就是這樣產生的。

核電廠會產生高低階放射性廢料,或者是使用過之核燃料,雖然所佔體積不大,但有放射線,第二就是成本比較高,所以核裂變試發電並不是理想的能源!科學家發現更爲可靠的核利用方式,那就是核聚變!

可控核聚變,真的是未來科技繞不開的路?還是一場騙局?

核聚變是怎樣完成的?

核聚變是核聚變是核裂變相反的核反應形式,主要是指氘,在超高溫高壓下才能讓核外電子擺脫原子核的束縛,讓兩個原子核能夠互相吸引而碰撞到一起,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質量更重的原子核(如氦),中子雖然質量比較大,但是由於中子不帶電,因此也能夠在這個碰撞過程中逃離原子核的束縛而釋放出來,大量電子和中子的釋放所表現出來的就是巨大的能量釋放。這是一種核反應的形式。

可控核聚變,真的是未來科技繞不開的路?還是一場騙局?

2005年正式確定的國際合作項目ITER,ITER計劃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響最深遠的重大國際科學工程之一,ITER計劃的實施結果將影響人類能否大規模地使用聚變能,從而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問題的進程。

大概是2012年中國可控核聚變實驗裝置獲重大突破。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東方超環,超導託卡馬克2012年物理實驗順利結束。在長達四個多月的實驗期間,科學家們利用低雜波和離子迴旋射頻波,實現多種模式的高約束等離子體、長脈衝高約束放電。這也標示着我國在此領域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可控核聚變,真的是未來科技繞不開的路?還是一場騙局?

爲什麼有人質疑是不可完成的任務?

克服庫侖力,也就是同樣帶正電荷的原子核之間的斥力,原子核需要以極快的速度運行,得到這個速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繼續加溫,使得布朗運動達到一個瘋狂的水平,要使原子核達到這種運行狀態,需要上億攝氏度的溫度,質疑者認爲單容器就是不可完成的任務。

然而中國做到可控核聚變反應時間穩定達到100秒,在各國都在100秒以下掙扎時,中國這一技術突破無疑又是一個壯舉,核聚變未來大概率被人類掌握!

可控核聚變,真的是未來科技繞不開的路?還是一場騙局?

聚變掌握了,人類可以說有着取之不盡的能源,工業體系應該會轉入太空了,星際旅行也將成爲可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