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舉出你知道的真實惡魔剪輯

2.如果是外行,可以嘗試分析

3.如果真實內部工作過,可以匿名回答

最近聽說的惡魔剪輯有點多,還是想了解一下原因。


2018年,綜藝節目組團爆發。

它們拼藝人陣容;拼節目創新;拼後期「故事」。

相對於影視劇,一檔綜藝節目的最大不同,體現在現場的捕捉和幕後的花絮。當二者被剪輯師以創意之名胡亂編排時,爭議和是非就來了。

16日#田亮綜藝人設#登上熱搜。

他在綜藝節目《挑戰吧!太空》中的表現,被觀眾批為「心計深、說一套做一套」。田亮隨後發文回應爭議:「我們不僅有導演、還有後期,對因為節目人設影響到心情的朋友說一聲對不住了。」

這被看做是「田亮暗指遭到惡意剪輯」。網友稱:田亮參加綜藝節目的最新一期中,導演疑似為了博看點,對田亮進行惡意剪輯,將田亮黑化,導致輿論批評田亮自私。

17日一早,《下一站傳奇》#宋茜惡魔剪輯#也登上熱搜,引髮網友熱議。

參與現場錄製的網友爆料,節目播出和現場看到的不是一個版本,很多正能量的解釋、勸說被統統剪掉,顯得十分冷酷、不專業。

像這樣由後期引發的爭議事件,在綜藝節目上屢見不鮮,不少藝人因為剪輯問題怒斥節目組;還有一些綜藝節目因為剪輯問題,直接導致口碑撲街。

剪輯回爐再造功力了得

剪輯的主要工作就是將節目製作中所拍攝的大量素材,經過選擇、取捨、分解與組接,最終完成一個銜接連貫、含義明確、風格鮮明的作品。而取捨,往往會導致節目發展走向不同的效果。

剪輯既是一檔節目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也是節目在藝術創作過程中所進行的「回爐再造」,這種「再創作」往往還帶有一些目的性。它是一次有劇本的「二次創作」,剪輯可以塑造一個人,也可以毀掉一個人。

據媒體統計,進入2018年以來,已有不下12位藝人及其背後工作室,下場「手撕」至少七檔綜藝節目。這其中,過半是由節目後期剪輯引起的。而「給剪輯師寄刀片」一說也隨之而來。

剪輯師最早被推上風口浪尖應該是在《演員的誕生》第一季。

袁立不滿自己被剪輯成了「神經病」。在表演結束後的互動環節,由於節目組的不當剪輯,使得袁立的行為舉止看上去很怪異,讓觀眾對袁立產生了誤解,對她的形象造成了損傷。

通過與各方撕扯,這期節目承包了整季節目過半的熱搜,一時間剪輯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聲臨其境》在湖南衛視一度大火,不少藝人藉此圈粉無數。但鄭愷卻在錄製完成後公開「手撕」節目,原因是他與專業配音演員邊江競技獲勝,這一結果給鄭愷招來不少質疑之聲。鄭愷發博聲討節目組剪輯招黑,並表示「不約了」。

前段時間的《即刻電音》,導師張藝興「被迫」選人:節目中呈現的是學員被通過,但事實上張藝興並不滿意學員表現,卻被節目組關麥勸說,強制推薦。雖然張藝興隨後微博表示是自己的選擇,但此事件全過程被參與現場錄製的網友公開,導致網友質疑節目組綁架張藝興。

原本在現場的專業指導,節目中呈現出的卻是內容銜接不上、前因不搭後果,給藝人本身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剪輯再次遭網友唾罵……

惡魔剪輯,問題重重

因為拍攝週期長,素材累積多,剪輯必須從中挑選出符合節目立意以及藝人定位的素材進行展現。而藝人的定位則是根據節目「劇本」延展,方向是對的即可,剩下的自由發揮。這難免會出現「雙方理解相互跑偏」的情況發生。

如果說綜藝原本的故事劇情只是大框架,那麼嘉賓在其中的人設則是至關重要的核心。每位嘉賓的人設按節目劇本延展劇情,在大框架中「填肉」,讓整體顯得井井有條。

節目方的最大訴求是做爆款綜藝,所以能否引爆觀眾的關注度是它的核心目標;藝人的最大訴求是藉助節目平臺吸粉,所以人設至關重要;觀眾卻希望可以看到嘉賓最真實的狀態,或者說最符合他們審美的人設。

這就是「三心鼎立,很難統一」。

比如《高能少年團》第二季,後期人設成迷,網友指齣節目中王俊凱隨意處理消防設施,導致水槍在地上胡亂噴射,被消防官兵教育,但實際上,節目中放水槍的人與王俊凱的穿著大有不同。

故意潑髒水的內容被大批觀眾認定為「惡意剪輯」事件,王俊凱工作室直接發出聲明,要求《高能少年團》節目組給予道歉與回應。隨後,節目組通過節目官方微博發出道歉聲明,表示是「誤會」、「無心之舉」。

想要引起觀眾關注度,勢必要在流量藝人身上下足工夫,然而一旦處理不好,網友與觀眾看到偶像人設崩塌,勢必會手撕節目組,藝人在網路輿論一片負面時,也會站出來發聲明,最終導致關注度有了,卻是被罵出來的。

為了使成片更有懸念,節目方會特意剪輯一版有看點的預告片。但在正片中,觀眾沒有看到多少那些此前引起自己興趣的內容,彷彿預告片預告的是另外一檔節目……

「圖文不符」的這種跳躍式剪輯方式,也被詬病為「孤兒剪輯」。

這種情況在《偶像練習生》中尤為明顯。節目方總將觀眾最期待的、粉絲量最多的蔡徐坤、陳立農等選手排在靠後的位置,甚至有時候刻意將其剪在下一期,作為節目預告。

粉絲看完兩個多小時的節目,最後發現自己的愛豆並不在本期,瞬間失望到頂點。

節目組這樣的剪輯方式,從一定程度上增添了本期的收視率,用引人注目的預告片吸引更多「好奇」觀眾的駐足。但這種「圖文不符」的懸念剪輯方式,播出後卻容易引起反效果。

剪輯成功,有時也能挽救項目

當然,並不是每檔綜藝的剪輯都廣受吐槽。第一季《中國有嘻哈》後期剪輯,成功將吳亦凡的「你有freestyle嗎?」推向高潮,在網上引起病毒式傳播,節目也憑藉這一熱詞備受關注。

最經典的是《爸爸去哪兒》第一季,節目主旨十分明確,立足在突出孩子的可愛以及如山的父愛。這類題材本不受觀眾關注,但剪輯後的效果卻將日常生活變的生動有趣,剪輯師成功展現了孩子奇妙的內心世界,製造了很多趣味橫生的笑點。

事實上,知情人士向《影視圈》記者透露:「該節目的第一版剪輯非常差,根本不知道在講什麼。因為拍攝主體是孩子,本身就是不可控因素較多,拍攝現場亂成一片,一會這個哭了、一會那個鬧了,最終導致原本的冠名商『美的』撤資。最後臨時找來『999感冒靈』以極低的價格冠名播出。」

沒想到節目播出後大獲成功,「999感冒靈」也成為了當年最大的撿漏廣告商。該知情人士說:「素材拍回來後,洪濤導演帶團隊在機房關了一個禮拜,對第一期節目進行重新剪輯,最終纔出現了大家看到的爆款效果。」

要知道,節目的素材量之大,是很難想像的,甚至達到1000:1的量。節目組用40多個機位,全程跟拍嘉賓的生活點滴,累積下來1000多個小時素材,從中挑選出比較符合節目定位的內容進行剪輯,最終剪成100分鐘左右的一期節目,做飯、玩遊戲、父子(女)相處日常,體現了孩子和父親最真的一面。

如果將拍攝期間的那些爭吵、亂糟糟的花絮用「孤兒剪輯」的方式放大,或許會引發較大熱議,但最終的節目勢必也不會成為現在這樣的經典。

事實證明,如果只是一味的製造話題,不顧及藝人感受消耗藝人,不將內容創作放在第一位,觀眾是一定不會買帳的。所以,不論是什麼形式的綜藝節目,在尊重嘉賓、選手的基礎上,適度剪輯,最重要的還是突齣節目內容本身,纔是觀眾想看到的。


謝邀,為了收視率,很多節目都會通過剪輯製造看點和衝突,從而吸引觀眾

我就舉個最近的例子吧

中國新說唱第二季

熱狗隊團隊錄歌,其實在錄完歌大家有團建去的保齡球

結果正片裏只留下了錄音室的部分

引得熱狗發了微博diss

這種剪輯手段,愛奇藝可不是第一次用了吧

這種剪輯真的挺噁心的。

所以,看綜藝,別太認真,因為你看到的都是剪輯

都是節目組想讓你看到的

以上


啥叫惡魔剪輯?

剪輯要背鍋了?

編導,製片人,出品人,發行,審片……每個人都可以讓剪輯修改片子。

綜藝決定權從來都不在剪輯,可以說影視劇之外的剪輯師,二次創作空間十分有限,更多是導演,製片人他們的意志。

所以沒給這麼大的許可權,不要給這麼大的鍋。

當然,影視劇是可以的罵剪輯師的,因為的確是參與創作,並且各個獎項還是有剪輯獎來肯定創作的,因此無論參與多深,剪輯和影片質量就是有關係的。


因為有看點了觀眾才會繼續看下去啊


收視率和熱度話題 並且大部分都是和當事人合作商量過的,雙方收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