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於7月29日上午宣布初步動員,30日下午宣布總動員;

至8月17日,俄軍共在德奧邊境集結了6個集團軍140萬人;其中2個集團軍22個師45萬人進攻東普魯士,4個集團軍60個師95萬人進攻奧匈;俄國另以30萬人駐守俄土邊境;

駐守東普魯士的德國第8集團軍14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共20萬人;

奧匈共初步動員了6個集團軍37個步兵師、12個騎兵師共45萬人;

由於施利芬計劃的影響,德軍、奧軍都認為俄軍發動攻勢最早也要到9月上旬;

奧軍決定利用這個時間差,以第5、第6集團軍全部、第2集團軍大部,共19個師20萬人進攻塞爾維亞,第1、3、4集團軍及第2集團軍一部,共30個師駐守奧俄邊境;

此時塞爾維亞共動員了25萬人,黑山動員了5萬人;

奧軍對塞爾維亞的進攻於8月12日全線展開;戰至22日,奧軍處境艱難;

對俄國來說,它140萬大軍面對的敵軍為德軍20萬、奧軍25萬,具有3倍以上的壓倒兵力優勢,因此俄軍號稱「俄羅斯壓路機」,以表示東線戰場俄軍將對德奧軍形成碾壓之勢;

8月22日,95萬俄軍對奧匈邊境展開猛攻;奧軍被迫將在塞爾維亞的第2集團軍北調,這使得進攻塞國的奧軍兵力不足15萬人,戰至9月1日,奧軍傷亡4萬餘人,全部逃離塞國;塞黑聯軍總傷亡7萬餘人;

俄第1、2集團軍8月17日攻入東普魯士;

(註:東普魯士為普魯士王國和條頓騎士團發源地,首府哥尼斯堡,面積3.8萬平方公里;現為俄國、波蘭、立陶宛三國瓜分,哥尼斯堡俄國人將其更名為加里寧格勒

。)

8月20日,德第8集團軍司令官馮·普里特維茨中將、參謀長馮·瓦德西少將向小毛奇要求放棄東普魯士,第8集團軍撤至維斯瓦河西岸;

小毛奇接電大怒,8月22日上午,小毛奇宣布普里特維茨和瓦德西被解職,由退役上將保羅·馮·興登堡接任第8集團軍司令官,在比利時列日戰役大顯神威的第2軍第14步兵旅旅長埃里希·魯登道夫少將接任參謀長;

23日14:00,興登堡與魯登道夫到達第8集團軍司令部馬林

堡,他們當晚批准了參謀部作戰處長馬克斯·霍夫曼中校的作戰計劃;

俄軍的進攻,連年坎普夫第1集團軍20萬人由東向西,薩姆索諾夫第2集團軍25萬人由南向北;霍夫曼中校在日俄戰爭期間作為戰地觀察員全程考察了俄軍的演出;

霍夫曼幫助俄軍總結了幾個特點:

1、部隊之間聯絡通信手段落後陳舊;

2、俄軍將領戰前喜歡逞英雄、自命不凡;

3、一旦受挫,俄軍容易驚慌失措,繼而迅速崩潰;

4、俄軍習慣見死不救,毫無與友軍患難與共的團結奮戰精神,往往各自逃生。

魯登道夫與霍夫曼的作戰計劃:由於兩支俄軍進入東普魯士後並無緊密連接,相距較遠,因此首先設伏圍殲南線的俄第2集團軍,隨後北上圍殲俄第1集團軍。

這個計劃相當大膽,此時德第8集團軍僅有18萬餘人,而俄第1、第2集團軍共有兵力45萬人,換做第二個國家肯定要做防守或撤退,絕不可能制定圍殲作戰方案;

(註:薩姆索諾夫與連年坎普夫都參加了日俄戰爭,併產生激烈爭執,以致一度要私人決鬥;這一幕為霍夫曼親眼目睹,他向興登堡、魯登道夫保證,連年坎普夫絕不會在意薩姆索諾夫的死活。)

聚殲俄第2集團軍的坦能堡戰役於8月25日午夜打響,德軍留下3萬人在東線阻擊俄第1集團軍,以15.3萬人投入坦能堡戰役;

8月28日16:00,德軍完成合圍;進展之順利,令德軍亦驚訝不已;

8月30日晨,走投無路的薩姆索諾夫上將在維爾巴克森林對自己太陽穴開了一槍;(當時德軍距離他已僅有數百米。)

當晚,坦能堡戰役結束;

坦能堡戰役,德軍傷亡18189人;(註:連同8月17日德俄軍隊首戰開始,至坦能堡戰役結束,德第8集團軍共傷亡3.7萬人。)

坦能堡戰役,俄軍傷亡7.8萬餘人,9.5萬人被俘,成建制逃回俄國者不超過1.5萬人,精銳的第2集團軍25萬人的龐大力量不復存在;

坦能堡戰役結束時,連年坎普夫第1集團軍距離坦能堡尚有70公里;為增援第2集團軍,俄軍另派出瓦西里·普弗盧格指揮的第10集團軍6個師,這使得在東普魯士的俄軍總兵力仍有32.5萬人;很可惜,他們並未能挽救第2集團軍覆沒之噩運;

坦能堡戰役結束時,從西線趕來增援的德軍4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亦到達東普魯士,這使得坦能堡戰役結束後的第8集團軍總兵力到達246088人;

9月2日,興登堡將軍命令坦能堡德軍星夜兼程北上,開始總攻東線的俄第1、第10集團軍;

9月6日,馬祖里湖戰役打響;

9月9日,連年坎普夫上將下達總撤退令;

9月14日,俄軍全部撤出東普魯士;德軍跟蹤追擊進入俄國境內;

馬祖里湖戰役,俄軍傷亡10萬餘人,4.5萬人被俘;擔任後衛的第10集團軍建制尚完整,第1集團軍幾乎全軍覆沒;

馬祖里湖戰役,德軍戰報稱德軍傷亡1.4萬餘人,俄軍戰報稱德軍傷亡4萬人;(註:連年坎普夫在第一次向尼古拉二世彙報時,稱德軍大約傷亡1萬人;但俄軍隨後發布的公報稱德軍傷亡4萬人。)

綜合坦能堡戰役、馬祖里湖戰役,在德俄第一次交鋒中,德軍先後投入總兵力26萬餘人,俄軍投入57萬餘人;德軍總損失3-6萬人之間,俄軍總損失32萬-37萬之間;總體而言,東普魯士戰役,導致其後俄軍患上了嚴重的恐德症;

在贏得東普魯士戰役的同時,德軍在更關鍵的西線馬恩河會戰失利;與此同時,奧匈帝國軍隊面對三倍於己的俄軍,終於在加利西亞戰役慘敗,奧匈幾乎喪失了全部的現役陸軍。

(註:主圖紅色為東普魯士,深藍為普魯士王國其它地區,褐白色為德意志帝國其它地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