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仁达/台湾智慧绿能产业联盟 创会理事长

听到莱比锡,大家都知道古老的莱比锡大学,还有出名的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在我们这行,莱比锡还有宝马跟保时捷车厂,以及欧洲能源交易所 (EEX, European Energy Exchange)。

EEX 是欧洲最重要的能源交易所(欧洲到处都有能源交易所),是欧洲能源转型最重要的机构之一,创新能量超高,很有趣的地方。

脸友们都知道,我多次呼吁高雄市政府应该筹设绿色能源交易所,主要就是从莱比锡 EEX 经验来的。

前阵子跟某台电董事闲聊,说起我长期的主张,台电公司应该分成北、中、南、东四个区域子公司,采欧洲模式,区域公司自主,又彼此合作。这主张也是奠基在莱比锡 EEX 经验基础上。

今天说这些,是因为我这几年并不赞成三年前电业法修法方向,我认为当时力推的「厂、网分离」并非能源转型的工作重点,莱比锡经验的「能源、环境」两议题合一才是。

这些议题有点生硬,大家可能不容易理解。简单来说,莱比锡 EEX 经验认为「能源议题就是环境议题」。但是,在台湾,一个归经济部,一个归即将升格的环境资源部,将继续各走各的,节能减排也将只是口号,我认为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因此,我才提议,如果以区域电力子公司模式运作,这个分歧会比较小一点。

譬如,北部区域电力子公司可以大量向南部子公司订购太阳光电,这样北部的火力发电厂可以少发点电,但是北部电费可能会提高一点点,而南部会稍微降价,很公平。如果北部区域子公司想关闭核电,那么,得再多花点钱向中、南部购电,任谁想要少掉风险就得多付点钱,很公平,完全是应该的。当然,水力发电及抽蓄水力发电最好是留在总公司,以利调度。

区域间电力交易其实很有趣,包括客观的预测与各区域主观的环境价值,并且,最重要的,能够充分带动节能,不会像目前政府以「回避成本」为基础的僵化思考,总让人打哈欠,不干我的事。

至于弱势或是政策补贴,不能都算台电公司的,应该由相关部会编列预算支应,清清楚楚。

我常说,台湾人不要总是自己玩自己的,应该多读历史,多跟世界接轨,这才是电业四法未来该走的方向。

图片来源:unsplash

更多汇流新闻网报导:

【陈仁达专栏】能源也该实施区域自治了

【陈仁达专栏】拿高铁乱套,不如飞天遁地

 【汇流笔阵】
CNEWS欢迎各界投书,来稿请寄至[email protected],并请附上真实姓名、联络方式与职业身份简介。
CNEWS汇流新闻网:https://cnews.com.tw

新闻照来源:翻摄自网路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