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992.jpg

我與奇萊的緣分,還真的是有一大堆說不完的故事

故事要從臺灣全記錄以及MIT臺灣誌開始說起

以前沒有什麼特別愛看的節目 除了MIT臺灣誌的登山節目

最吸引我的大概就是當時顏行書所主持的那一集 黑色奇萊

而且是在雪季攀登奇萊山

 

在這幾座頗負盛名的奇萊山系中 難度最高的就是主峯以及北峯 嶽界合稱為奇萊主北

在過去因為攀登奇萊山系而身亡的人數量非常之高

因而替這兩座山蒙上陰影,又因為在艷陽下閃亮發光的頁巖巖壁,披上黑色奇萊的稱呼

 

過去因為攀登的時機挑選都不對

攀登四次,都在暴雨及暴雪中撤退,就這樣從民國100年至今

撤退四次,等了整整五年,才又再次踏上奇萊的征途

並在一般人不會挑選攀登的雪季,完成具有難度的攀登。

 

看看五年前攀登時候的照片吧!

DSC06597.JPG

▲一早起牀連箭竹都被凍在雪中

照片 340.jpg

▲從晚間八點下到早上沒停過

照片 349.jpg

▲山屋前平臺

照片 352.jpg

▲山屋這樣其實蠻漂亮的!

照片 356.jpg

▲那時候的裝備跟現在比起來真的差很多XD

_抒_ 439.jpg

▲民國100年3月27日,很難忘的一天。

-

其實這趟行程也算是一波三折

原先預計是走六天的奇萊東稜,後來因為過主峯積雪太嚴重

上北峯時也因為結冰浪費太多時間,因此行程最後改為四天的奇萊主北

在雪季平安的完成攀登

-

12512556_1072991849389662_8917341706831832948_n.jpg

為了順利在雪季完成攀登

換穿雨鞋好幾年之後 終於又換回登山鞋

我媽看到我買登山鞋 沒多說什麼

只問我『你打篹爬多久的山呢?』

其實我也沒多想,只回『應該會爬到爬不動的那一天吧!』

 

仔細想想,我其實跟同年齡層的年輕人比起來

興趣廣泛了一些,廣泛到父母會擔心卻也莫可奈何

看來我還是收斂一些好了(笑)

其實我很感謝這樣的自由與支持。

-

成員:製糖(領隊)、Yoko

攀登路線:奇萊主北

D1│臺中豐原6506公路客運→松雪樓→黑水塘山屋→成功山屋

D2│成功山屋→主北岔路口(取右)→奇萊稜線山屋

D3│奇萊稜線山屋→奇萊主峯岔路口(取左)→奇萊主峯→奇萊稜線山屋

D4│奇萊稜線山屋→登山口北峯岔路口(取右)→奇萊北峯→登山口奇萊稜線山屋岔路口(取右)→成功山屋

D5│成功山屋→松雪樓6506公路客運→臺中豐原

-

D1│臺中豐原6506公路客運→松雪樓→黑水塘山屋→成功山屋

IMG_1572.JPG

▲搭公車去爬山,聽學長說他們以前就是搭客運爬山的~

IMG_1578.JPG

▲這是豐原客運6506豐原─梨山,一天只有一班車,在清境時就可以見到積雪的奇萊主峯

IMG_1582.jpg

▲松雪樓與積雪的黃金山頭!

IMG_1583.JPG

▲在合歡山遊客中心整裝出發

IMG_1584.jpg

IMG_1588.jpg

▲來了這麼多次,只有這次不是在雨中跟登山口合照QQ

IMG_1591.jpg

▲沿路都這樣的殘雪

IMG_1594.jpg

▲西北側結冰的山壁

IMG_1601.jpg

第一天因為晚出發又走得慢,到成功山屋時已經比預計的時間晚了2小時

看來下次走的時候要非常注意這點,畢竟摸晚黑還是件危險的事情。

-

D2│成功山屋→主北岔路口(取右)→奇萊稜線山屋

IMG_1648.JPG

▲一早起牀成功山屋

IMG_1650.JPG

▲太陽都出來多久了..還零下(其實我們走的這五天,太陽出來最高就是-2,入夜就是-10...)

IMG_1656.JPG

IMG_1659.JPG

▲稜線上都是霧淞

IMG_1660.JPG

▲山屋外的臉盆都結冰了...

IMG_1661.JPG

IMG_1663.JPG

IMG_1664.JPG

▲成功二號堡

IMG_1668.JPG

▲往奇萊稜線山屋前進

IMG_1669.jpg

IMG_1670.jpg

IMG_1672.jpg

▲只要有水的地方不是雪就是冰柱...

IMG_1673.jpg

IMG_1675.JPG

IMG_1676.jpg

IMG_1678.jpg

IMG_1679.JPG

IMG_1682.JPG

IMG_1684.JPG

IMG_1685.JPG

▲滿山遍野的霧淞

IMG_1689.jpg

IMG_1695.jpg

IMG_1697.jpg

IMG_1699.JPG

IMG_1704.JPG

▲強韌的生命力...

IMG_1708.jpg

IMG_1712.jpg

▲主北岔路口

IMG_1719.jpg

IMG_1720.jpg

IMG_1722.jpg

IMG_1723.JPG

IMG_1733.JPG

IMG_1736.jpg

IMG_1738-1.jpg

IMG_1745.JPG

IMG_1751.JPG

IMG_1752.JPG

IMG_1754.JPG

IMG_1758.jpg

IMG_1761.jpg

IMG_1762.JPG

▲印象中這段就是永任當年摔下去的地方@@

IMG_1763.jpg

IMG_1764.JPG

IMG_1765.jpg

IMG_1766.jpg

IMG_1767.jpg

IMG_1768.JPG

IMG_1769.JPG

IMG_1771.JPG

IMG_1772.JPG

IMG_1773.jpg

IMG_1774.jpg

IMG_1776.jpg

IMG_1777.jpg

IMG_1778.jpg

IMG_1779.jpg

▲雪況出乎意料的好

IMG_1780.jpg

IMG_1781.jpg

IMG_1782.JPG

IMG_1785.jpg

IMG_1789.jpg

IMG_1790.JPG

▲里程柱表示很孤單XD

IMG_1791.JPG

IMG_1792.JPG

IMG_1793.JPG

IMG_1794.JPG

IMG_1795.JPG

IMG_1796.jpg

IMG_1797.jpg

IMG_1798.JPG

IMG_1799.JPG

▲路牌都被霧淞包圍了

IMG_1801.jpg

-

D3│奇萊稜線山屋→奇萊主峯岔路口(取左)→奇萊主峯→奇萊稜線山屋

IMG_1803.JPG

IMG_1827.jpg

▲這樣的景色靜靜的看真的非常美...

IMG_1831.jpg

IMG_1832.jpg

▲淹好淹滿的雲海...

IMG_1836.JPG

IMG_1842.JPG

IMG_1844.jpg

▲背陽面的結冰,上主峯前可是讓我們喫了不少苦

IMG_1846.jpg

▲我們從對面來的呢!山上的白色建築物就是松雪樓~

IMG_1852.JPG

IMG_1854.jpg

▲回望奇萊北

IMG_1862.JPG

IMG_1863.JPG

IMG_1864.JPG

▲開始需要冰爪的路段

IMG_1865.jpg

▲腰繞奇萊裡山後,主峯出現在眼前

IMG_1870.jpg

IMG_1872.JPG

IMG_1883.JPG

IMG_1884.jpg

IMG_1886.jpg

IMG_1890.jpg

▲包成這樣誰知道是誰XDDD 值得一提的是,雪攀請記得攜帶墨鏡!

IMG_1892.JPG

▲山羊腳印,他們真的非常厲害,我們都需要冰爪,但他們居然可以從坡度面60度的斜坡上來!

IMG_1896.jpg

IMG_1898.jpg

▲要在奇萊進行多次雪攀的體驗並不容易
因為除了技術的考驗,就莫過於對地形的抗壓性
臺灣之所以獨特,是因為在臺灣這樣的面積上
擁有的3000公尺高山就多達268座
也因為這樣特殊的環境,身處亞熱帶卻能擁有數種氣候帶的環境
這樣特殊的環境,當然也造就了一些我們無法避免的登山環境
那就是─冰雪巖混合地形。
不同於國外的是,臺灣的雪通常維持不久
一接觸到地面就會融成冰,導致積雪最厚全成了硬冰
加上雪下得不夠多不夠穩定,導致許多路線都是巖壁上覆蓋一層厚冰
不僅冰爪很難固定,在通過地形的時候,結冰的地形也讓人喫了不少虧
冰爪無法固定在雪上,又因為結冰以及積雪不夠
進而讓冰爪接觸在潮濕的巖壁後打滑,增加許多危險性。

這是通往奇萊主峯的一段積雪,我想沒有積雪的情況下
應該是平穩好走的,但因為積雪,路基整個被埋沒
左邊就是直洩千里的崩壁,這樣的斜坡高度大概60幾度
整段路線上這樣的積雪頻繁的存在 只能小心翼翼的通過
有趣的是,我們在雪地裡看見山羊的足跡
不禁讚嘆他們的厲害,不需要任何裝備就可以在這樣的峭壁來去自如
感嘆的同時,還是得小心翼翼的通過這樣的地形。

奇萊一如盛名中的困難,但我想這樣的惡名是為了讓人理解
做足準備的重要性。
雪季的奇萊,算是一個做足準備的人可以體驗雪季攀登的地方
而且絕對會讓你經驗值滿點(請慎選天氣)
但如果你只是想賞雪,真心建議還是去對面的合歡山路邊拍照打卡就好惹

IMG_1899.jpg

▲清境及合歡山區

IMG_1900.jpg

▲不斷地在結冰崩壁上找點攀登,終於登上奇萊主峯,看見這樣雪漫三角點的景色,真的很感動啊!

IMG_1901.jpg

IMG_1902.jpg

IMG_1903.JPG

IMG_1904.jpg

▲這一天我等了五年了啊....

IMG_1906.JPG

IMG_1908.JPG

IMG_1911.jpg

IMG_1917.JPG

IMG_1918.JPG

IMG_1919.jpg

IMG_1920.jpg

IMG_1922.JPG

IMG_1923.jpg

IMG_1927.JPG

▲超扯的風口區,根本颱風啊...

IMG_1931.JPG

IMG_1938.JPG

▲在雪地上挖冰喫起黑糖冰了XDDD

IMG_1942.jpg

▲夕陽把山嵐染成紅色,這畫面也是非常寧靜舒服

IMG_1945.jpg

IMG_1946.jpg

IMG_1955.JPG

▲這溫度真的超扯的...

-

D4│奇萊稜線山屋→登山口北峯岔路口(取右)→奇萊北峯→登山口奇萊稜線山屋岔路口(取右)→成功山屋

IMG_2001.jpg

▲雪山山脈,積雪的是主峯

IMG_2002.jpg

▲主峯上的雪絲毫沒有打算溶解...

IMG_2007.jpg

▲日出之前,纔是高山最精彩的時段。

這趟雪攀奇萊,平均溫度都在零度以下
即使有太陽出來,山屋的溫度計指著零下2度
草坡上的雪絲毫沒有要化為春泥的跡象
更別說,我們要朝那山裡走去的奇萊主峯
那背陽處看起來一點也不友善的積雪
隨著我們的行程,五天的展望中,仍舊百雪皚皚。

這張照片是我在這趟行程裡最喜歡的照片
我在每一趟行程裡都會找一張照片
之所以用最喜歡沒有之一的原因是

『它讓我呆坐在電腦前,腦袋裡回想著盡是當時的畫面。』

這是奇萊北峯叉路口,往奇萊主峯望去的那個景色
摸著早黑,往奇萊北峯前去
當時山屋的溫度計仍然是零下十度
結冰的裝備依然緊緊地黏著山屋地板

雖然我也想跟我的睡袋一起黏在山屋裡
但時間催促著我們不得不朝著起來北峯前去
此時我想起了席慕蓉
『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什麼鬼欸先生你內心戲很多喔)

在日出前的15分鐘裡
看著東方的金黃色溫,逐漸地映照在雪白的主峯山頭

就這樣呆呆地站在路中間望著她10分鐘
心裡想著,我應該還會在你披著雪白頭紗的時候來見你一面吧!

但我想這應是數年後的事情了。 

IMG_2008.jpg

IMG_2016.jpg

IMG_2018.jpg

IMG_2019.JPG

IMG_2020.JPG

IMG_2021.JPG

IMG_2022.jpg

IMG_2023.jpg

IMG_2024.JPG

IMG_2027.jpg

▲每個人登山都有喜歡拍攝的主題,
而我最愛拍攝的就是這種背影照(沒有橘子可以讓我掉滿地)
再搭配具有落差的俯視景色,非常具有震撼力啊!

臺灣的三千米高山多達268座
但其實展望佳的山不多
有些礙於山勢阻擋,有些則是植被覆蓋
這樣絕佳展望的山頭,實屬難得

若碰上絕佳的天氣,自然可以展望許多百嶽名山。

這張照片拍攝於攀登奇萊北峯最後一段垂直的巖壁
我們花了一番力氣(其實砍冰階砍到快往生了)
才終於攀登上這段落差

眺望南方,近景的奇萊主山、奇萊南峯盡收眼底
還有遠景的玉山羣峯,你看見了嗎?

IMG_2028.JPG

IMG_2029.JPG

IMG_2031.JPG

IMG_2034.JPG

IMG_2091.jpg

IMG_2092.jpg

▲終於得到你了(?)

IMG_2093.jpg

IMG_2095.JPG

▲雪山主峯

IMG_2096.JPG

▲中央尖,南湖

IMG_2097.JPG

▲原來對面看小風口長這樣XD

IMG_2098.JPG

▲松雪樓,滑訓中心

IMG_2099.JPG

▲看得到黑水塘山屋喔XD

IMG_2100.JPG

IMG_2101.JPG

▲昆陽休息區

IMG_2102.jpg

▲爬高山對我而言,最重要的一個因素之一
就是山頂的展望。

圖中的畫面大概是本次行程最令我們驚訝的一個景點─日月潭

這是繼上次北大武展望高雄85大樓、大鵬灣以及三個外島後,好久不見的爆炸展望!

從奇萊北峯三角點往西南方望去
有一塊漸層較為明亮的藍色,映入眼簾的居然是日月潭!!!

仔細看還可以見到潭上的船呢!

IMG_2103.JPG

▲奇萊主峯

IMG_2104.JPG

IMG_2105.JPG

▲可憐的山頭...

IMG_2106.jpg

▲是玉山羣峯啊啊啊啊

IMG_2110.JPG

IMG_2112.JPG

IMG_2116.JPG

IMG_2117.JPG

▲近乎垂直...

IMG_2120.jpg

IMG_2122.jpg

IMG_2126.JPG

IMG_2132.JPG

▲這是主北叉路口取右回成功山屋,比較少人走的那段,路真的超爛的= =

IMG_2136.jpg

▲溪谷上切點,出發的時候還沒結冰,回來的時候居然結冰了...

IMG_2141.JPG

▲曬冰爪~~~

-

D5│成功山屋→松雪樓6506公路客運→臺中豐原

IMG_2151.JPG

IMG_2152.JPG

▲美國來臺灣教美語的老師,說三天要撿完北峯、屏風山、主峯、然後過卡樓羅從屯原出去,但他沒帶冰爪冰斧... 不知道回來了沒@@

 

後記:

1.調理包是神器,尤其對於縱走,一包兩人份為單位,非常經濟實惠。

2.雪攀裝備為必備,唯一建議12爪冰爪,並請攜帶冰斧

 

Canon EOS 7D│Canon EF 16-35mm f/2.8L II USM│Canon EF 70-200mm f/4L US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