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6754.JPG  

自從大一的時候從花市買了一盆萊佛士豬籠草後

就這麼的愛上了食蟲植物

 

加上唸了研究所後 做得是根植物相關的研究

因此重新燃起我對種植物的熱誠

 

總覺得食蟲植物有一種神奇的魅力 不像一般植物

他們可以透過動物攝取所需的養分

而這次的主角是 小毛氈苔 Drosera spatulata

食蟲植物近年來因為進口或各種合法不合法的管道進到臺灣

以至於市面上有不少來自國外的特殊物種

我自己再種花的習慣是大多數都以原生種的植物為主

而小毛氈苔正是臺灣原生食蟲植物之一

 

臺灣其實不少中低海拔潮濕向陽的岩屑地帶都有分部

市面上的小毛氈苔一般而言都是已經馴化過後的植株後代

也就是用種子繁衍出的子代

因為野外採集馴化的過程中 常常會因為和原生地氣溫濕度的不同

而導致植株的生長受到影響 甚至死亡

所以近年來食蟲植物的繁殖 一般都已經很少直接從野外採集

而是使用種子或芽孢繁殖

 

IMG_6739.JPG  

食蟲植物的挑選很重要

對於毛氈苔來說 適當的溫濕度才會使腺毛分泌黏液

也就是生長良好的毛氈苔 才會有多餘的能力生產黏液去消化動物

所以如果你看到的那棵毛氈苔末端的腺毛沒有黏液分泌

這棵毛氈苔就是很不健康的個體

 

簡單做個紀錄,等到移盆後再補上一點照片

目前生長環境是22度 8小時光照 腰水

等到移盆後 我應該會帶去lab生長室種

IMG_6744.JPG

▲新長出來的健葉

IMG_6747.JPG

▲腺毛末端有分泌黏液

IMG_6748.JPG

IMG_6749.JPG  

 

 Canon EOS 7D│Canon Macro LENS EF 100mm F2.8 L IS USM│Canon EF 50mm F1.8 II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