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一艘外國船內,竟有47位中國幼女,一段海外屈辱史

時間回到公元1854年,即清朝的鹹豐四年。

這一年,19歲的葉赫那拉氏被封爲了懿嬪。

晚清一艘外國船內,竟有47位中國幼女,一段海外屈辱史

若干年後,她將母憑子貴,登上太后寶座。

成爲統治中國長達47年的女人。她就是後來的慈禧太后。

晚清一艘外國船內,竟有47位中國幼女,一段海外屈辱史

就是在這一年,中國廈門截獲了一艘名叫“英格伍德號”的英國輪船。

幾十萬“豬花”的海外屈辱史由此揭開。

在一個長9英尺(約2.7米),寬6英尺(約1.8米)的小船艙裏。

蜷縮着47名被拐賣的中國幼女,她們之中,最大的也只不過8歲。

晚清一艘外國船內,竟有47位中國幼女,一段海外屈辱史

船艙之內,惡臭熏天,女孩們渾身骯髒,排泄物、嘔吐物混在一起。

爲了防止臭味透出來,外國人販子竟然把船艙縫隙全部密封上。

如此惡劣環境下,女孩們的身上長了疥瘡、膿瘡、跳蚤。

但是,令人作嘔的並非女孩們骯髒的身體,而是人販子骯髒的人心。

晚清一艘外國船內,竟有47位中國幼女,一段海外屈辱史

這些被販賣到國外的中國女孩,在晚清時期被叫做“豬花”。

“花”這個詞語源自廣東方言,特指從事特殊行業的女子。

比如“煙花”(鴉片館裏的陪客女子)、“花姐”(妓女)。

晚清一艘外國船內,竟有47位中國幼女,一段海外屈辱史

外國人稱這些女孩子爲“豬花”,含有鮮明的貶義和歧視。

因爲,這些“豬花”被販賣到國外(主要是美國和南洋),從事的行業非常單,爲娼爲妓。

晚清時期,國力疲敝,落後就要捱打,中國淪爲列強欺壓的對象。

晚清一艘外國船內,竟有47位中國幼女,一段海外屈辱史

1840年的鴉片戰爭以後,國門被迫打開,大量外國侵略者湧入。

其中的一部分就盯上了中國的“人口紅利”。

前期的時候,這種販賣“豬花”的行爲還都是偷偷進行的,所以規模也不大。

但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晚清與列強簽署了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其中就包含了“招工條款”。

晚清一艘外國船內,竟有47位中國幼女,一段海外屈辱史

從此,販賣“豬花”迅速合法化、公開化、擴大化,大量的中國幼女的人生,因此陷入無邊黑暗。

晚清一艘外國船內,竟有47位中國幼女,一段海外屈辱史

在這些“豬花”中,主要是被綁架、引誘、強賣、拐騙的幼女。

只有少數是自願賣身的女子和被父母賣掉的女童。

但是,對於外國人如此明目張膽的無恥行爲,上文提及的慈禧卻視若無睹,任由外國人販子胡作非爲。

晚清一艘外國船內,竟有47位中國幼女,一段海外屈辱史

晚清時期,累計有幾十萬的“豬花”被販賣到國外爲娼爲妓,受盡凌辱,不堪其辱自殺者無數。

晚清一艘外國船內,竟有47位中國幼女,一段海外屈辱史

但是,這段屈辱的歷史,卻被晚清當權者刻意抹去,國內文獻少有記載。

反而是日本學者可兒弘明著有《豬花—被販賣海外的婦女》一書,詳細講述了“豬花”的悲慘命運。

晚清一艘外國船內,竟有47位中國幼女,一段海外屈辱史

另外,世界各地的博物館裏,也都存有當年“豬花”被販賣、被凌辱的照片。

銘記歷史,勿忘國恥,“豬花”的存在不只是幾十萬無辜幼女的命運悲歌,也是中華民族的永恆哀傷。

唯有大國崛起,才能讓如此屈辱史不再重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