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4(三) 愛說笑工作坊 臺灣並不是一個友善的國家─最愛強調國際觀的臺灣人,其實是不折不扣的「文化弱智」   
■和不同文化的人交流、走進對方的生活
最後,要會說自己的故事;多一些友善,少一點框架。
 
我們看見生活被切割成很多身份,包含對於年輕人的歧視
文章裡頭更完整的闡述關於「國際觀」以及「歧視」的問題,
希望我們都花一點時間看,不一定要看完,行動吧!
 
在日常生活中做一點點小改變,看事情、問題、朋友的角度
批評少一點,但是批判性的思考、獨立的思維則讓她無畏懼的作天馬行空的幻想或理直氣中的理性歸納。
 
我們不一定比其他人更聰明,不過可以多唸點書。
 
 
:摘錄:
學會說故事的能力
 
跟不同文化深刻的互動,所以你纔有辦法瞭解,到底哪些行為是屬於人性的,哪些行為是屬於文化框架的。當你能夠透過不同文化的交流,透視表層看到每個文化下共通的人性,你就能夠說一個能抓住人心的好故事。(比如說孝順和感恩,是人性還是文化性?)
 
我們華人之所以說不好故事,就是因為說太多道理了,就是因為太需要君子的形象,而君子是不能邪惡、不能有慾望、不能搞笑的、必須要有崇高理想的。
 
不過現在談到很多社會問題,大家都會把孔子拿出來鞭屍,我覺得孔子不是不好,只是孔子在世的時候自己周遊列國試了40年都沒有成功,他死了1500年到現在也沒有成功過,為什麼我們的教育還要相信他的理想世界會成功?儒家沒有錯,是使用它來控制別人的人錯了。
 
為什麼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裡只有儒家沒有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的長期討論? 這些都跟我們無關嗎?
 
在我看來,臺灣的教育裡缺乏的就是哲學跟心理學,只要能把這兩者的基本概念融入教育裡,有了哲學的邏輯思辨,和心理學的理解與尊重,教育就會好很多了。
 
要說好一個故事,是必須要直視人性。美國好萊塢能拍出賣座電影,是因為他們懂人類想看的是什麼(而不只是美國人想看什麼));泰國能拍好鬼片,是因為他們能直視恐懼,恐懼是全人類共通的人性。
 
李安能夠拿到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我覺得也是因為他具有高度的文化智商,他能夠說一個全世界都能懂的故事。他能夠穿透文化,看到人性的相似處。
 
為什麼說好一個故事這麼重要,因為所有的商業行為都是在說故事。凡舉觀光、設計、行銷、甚至是創業,都是為了要去滿足人性,去說一個好的故事。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