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當自己生病的時候,需要靜臥;當自己煩躁的時候,需要靜坐。那為什麼靜可以養人,可以讓人從不正常的狀態中恢復過來呢?

因為只有靜下來了,天地之間的秩序才會重新在你身上通行,才能重新發揮作用,才能讓你回歸到自己本來就有的自然常態。而在此之前,它是被你的主觀慾念所屏蔽的,作用不顯。

那什麼是自然的常態?飲食,清淡是常態;情緒,恬淡是常態;生活,平淡是常態;心情,平靜是常態;視聽,清靜是常態;內心,安靜是常態。所以《道德經》說:「清靜為天下正。」

「清靜為天下正」,只要安心靜養,就可以讓自己重新回復到「正」的狀態。甚至說,以清靜治天下,也可以讓天下得其「正」,達到祥和、安寧的欣欣向榮之象。

而一旦偏離這個「正」的狀態,哪怕是天地之偉力,也不可持久。狂風不能一直刮,暴雨不可一直下,又何況是人呢?不用說別的,如果每日大喜,或者大怒,誰又能受得了?

所以這個「常」,纔是根本。守住了根本,那麼每日娛樂一下,偶爾放縱一下,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但如果失了常生了病,那就只能飲食清淡,安心靜養以復「常」了。這個時候還喊你唱歌玩遊戲,那是害你呢。

因此,《莊子》整理出了八項容易引人心性失常的愛好,以警示後人。

1、喜歡明辨色彩,那是迷在外表的顏色上了。喜歡明辨色彩,放在我們現代類似影視、戲法幻術等容易接觸到絢麗色彩、以視覺享受為主的愛好。所謂「五色令人目盲」。

2、喜歡聆聽聲樂,那是迷在外露的聲音上了。這就不用說了,放在我們現代就是音樂、演唱會等以聽覺享受為主的愛好。所謂「五音令人耳聾」。

3、喜歡發揚仁愛,那是把天地正德給擾亂了。口必稱仁義,行必稱道德,喜歡站在道德高度要求別人的道德家們。所謂「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4、喜歡宣講大義,那是把人間常情給毀壞了。批評家,指點江山的智者們,放言天下該如何如何,人類該如何如何,這樣的人。所謂「使夫智者不敢為」。

5、喜歡鼓搗禮儀,那是輕浮在表演技巧上了。主要指演藝羣體,禮儀主持等經常需要戴著面具作表演的一類人。所謂「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6、喜歡追求歡娛,那是輕浮在淫樂之事上了。經常出入娛樂場所,喜歡縱情聲色的這類人。所謂「馳騁娛樂,令人心發狂」。

7、喜歡學習聖人,那是輕浮在祖傳手藝上了。抱殘守缺,號稱要「繼往聖絕學」卻不知創新的一類人。所謂「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8、喜歡發揮智巧,那是輕浮在毫末枝節上了。巧手工匠,精心算計,沉醉於技巧的一類人,完全是在捨本逐末。所謂「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老子一句話講明瞭根由:無攖人心。因為「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人心就是這樣一個奇妙的東西:碰到在下面的,恨不得再踩上兩腳;遇到在上位的,恨不得再捧上雲霄。上下相殺,那便永遠也回歸不了常態。所以千萬不要去擾動它,一擾動它,它動起來便沒完沒了。

從黃帝開始用仁義擾動人心開始,天下就再也沒有安寧的時候了。下有夏桀、盜跖之流,上有曾參、史?之流。或喜或怒相互猜疑,或愚或智相互欺詐,或善或惡相互責難,或妄或信相互譏刺,智巧百出,紛爭迭起。

上到什麼高度呢?就算用全天下的力量來賞善,也都不夠;下到什麼程度呢?就算用全天下的力量去罰惡,也還不足。天下相互踐踏而大亂,罪過就在於擾亂了人心。

如何使人心復歸於安寧?唯有清靜二字,唯清靜可以養人。

在國學中覺知,在生活中修行。歡迎關注公眾號「靜品國學」(ID:daobrother),從國學回歸生活,成就更高階的自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