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曆四十六年,一封來自遼東的緊急戰報,急如星火般送入紫禁城,擺在了萬曆皇帝的案頭。這封戰報好比一陣暴風驟雨,打破了讓大明朝沉醉兩百年的“天朝大國”的美夢,讓明朝上至皇帝、下至大臣乃至普通百姓,都感到了一陣透徹心扉的寒意和恐慌。世代僻處遼東一隅的建州女真部族,曾經是明王朝恭順的下屬,如今卻在一代梟雄努爾哈赤的帶領下,成爲一頭猙獰猛獸,向大明朝露出了鋒利的爪牙。

明朝皇帝有1種武器,來自海洋中,威力極強,一次殺了17000多清兵

悍勇善戰、膽略超人的努爾哈赤,於萬曆四十六年四月十三,正式起兵反明,徹底與明朝決裂,並且帶領大軍悍然進攻明朝遼東重鎮撫順關,一舉破城,向大明帝國正式宣戰。萬曆皇帝又驚又怒,決心嚴懲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徒。他調兵遣將,組織十一萬大軍,在經略楊鎬帶領下,浩浩蕩蕩殺奔遼東,直撲努爾哈赤的老巢赫圖阿拉,企圖以絕對優勢兵力,對建州女真來一個犁庭掃穴,永絕後患,明清之際有名的薩爾滸之戰拉開帷幕。

明朝皇帝有1種武器,來自海洋中,威力極強,一次殺了17000多清兵

然而,讓所有人意料不到的是,這場看似實力懸殊、明朝佔盡優勢的大戰,最紅卻以明朝完敗而告終。明朝十一萬將士大敗而還,戰死各級武將三百餘人,士卒四萬餘人,損失騾馬三萬匹,刀槍器械、火銃兩萬多件。原來,努爾哈赤一方雖然人少地狹,但上下一心,同仇敵愾,生機勃勃,且清朝八旗兵多以遊牧漁獵爲生,個個都是騎射嫺熟、勇敢無畏的天生戰士。

明朝皇帝有1種武器,來自海洋中,威力極強,一次殺了17000多清兵

而反觀明王朝,歷經兩百多年的統治,此時已經腐朽不堪,內部矛盾重重。文臣愛錢,武將怕死,官吏貪墨成風,軍隊武備廢弛,連基本的糧餉都無法保證,上下離心,士氣低落,人數雖多戰鬥力卻極爲低下,故此纔會以優勢兵力慘敗給清兵。更爲糟糕的是,明朝此時已經積重難返,薩爾滸大戰,成爲明清之戰的一個模板,在此後的明清戰爭中被無數次重複。

明朝皇帝有1種武器,來自海洋中,威力極強,一次殺了17000多清兵

以薩爾滸大戰爲開端,標誌着明朝全面喪失了遼東戰場的主動權。此後清軍攻城略地勢不可擋,而明軍則只能困守孤城,依託城池勉強自保,只要出城與清軍野戰爭鋒,則必敗無疑。明朝軍隊喪失了最爲重要的進攻能力和野戰能力,導致無法殲滅清軍有生力量,連喫敗仗,局面越來越壞。

明朝皇帝有1種武器,來自海洋中,威力極強,一次殺了17000多清兵

正在此時,一件意外之事的發生,使得明朝獲得了一種最具殺傷力的武器,差點扭轉了明朝的敗局,使得明朝抗清之戰局面爲之一新。明朝廣東肇慶府推官鄧士亮,在著作《心月軒稿》中,記載了這種武器的來源。萬曆四十八年,西方列強開始染指明朝東南沿海。隸屬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紅夷”,和侵佔澳門的葡萄牙“澳夷”,因爲劃分勢力範圍不均,在廣東沿海爆發衝突。紅夷的大型戰船和澳夷的戰船各一艘,在廣東陽江海岸一帶遭遇颶風沉沒。

兩廣總督胡應臺,接到稟報後,不由怦然心動。當時西洋戰船素來以船堅炮利著稱於世,其火炮被稱爲“紅夷大炮”,威力無比,是戰場克敵制勝的利器。但衆所周知,紅夷大炮的製作生產技術,屬於西洋各國的核心機密,輕易不肯示人。如今機緣湊巧,滿載紅夷大炮的紅夷戰船沉沒在陽江近海,簡直是老天賞賜給明朝的大禮。

明朝皇帝有1種武器,來自海洋中,威力極強,一次殺了17000多清兵

胡應臺立即發下檄文,命令肇慶府地方官和水師速速派人訪查沉船下落,準備打撈。經過一番艱苦的探尋,終於找到了沉船,並且獲知沉船上確實有紅夷大炮數十門。但把這數十門大炮從海底打撈出來,卻大費周折。每門大炮重量都在千斤以上,身陷海底泥沙之中,即使在今天看來打撈出水也非易事。但古人有古人的智慧,“搭鷹揚架,捐俸僱募夫匠,設計車絞,閱九十日”,歷經三個多月,終於在天啓二年把三十六門紅夷大炮打撈出水。

明朝皇帝有1種武器,來自海洋中,威力極強,一次殺了17000多清兵

三十六門大炮中的二十二門,隨即被胡應臺運往京師,留下一部分守衛京師,其餘十一門被運往戰事緊急的遼東前線的寧遠城。天啓六年正月,努爾哈赤親統大軍六萬,殺氣騰騰直撲寧遠。寧遠城中只有名將袁崇煥的兩萬多軍民。但袁崇煥臨危不懼,他制定“憑堅城用大炮”的防衛戰術,充分發揮西洋大炮的威力對抗清軍。這是西洋大炮在明清戰場上首次出現,清軍對此毫無防備,結果大敗虧輸。

《徐光啓集》記載,大炮初試身手戰果輝煌,“是役也,奴賊糜爛死亡者實計一萬七千餘人”,是明朝對清作戰多年以來戰果最大的一次,若無大炮,明軍是無論如何也取得不了這樣的戰績的。消息傳來,明朝舉國歡騰,天啓皇帝下旨,敕封大炮爲“安邊靖虜鎮國大將軍”。遺憾的是,這種威力極強的最具殺傷力的武器,僅僅是給衰亡中的明王朝打了一針強心針,並未能改變明朝失敗的命運。

參考史料:《心月軒稿》、《徐光啓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