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松花江哈爾濱段是禁漁期。

可是,日前有讀者反映,

在松花江哈爾濱段

還有“地籠”在非法捕魚,

且數量很多。

同時,在江裏還有人用攔江網捕魚,

由於水位降低,

“漁網”把河蚌困住,

數千河蚌死在沙灘。

這是要“趕盡殺絕”?這些人把各種工具投入松花江,連它都被困死了! 【生活報】 自媒體 第1張

江裏偷放“地籠”捕魚

25日,記者根據市民舉報,來到江灣路雙口面至大亮子附近江段。

在江面上插着很多三米多高的竹竿。靠近岸邊的竹竿下端系著藍色的漁網,漁網延伸到江裏,距離岸邊四五十米的江面上,鼓出來一個籠形的漁網,露出江面約10延長米,兩端則沉在江中。

附近的村民告訴記者,這個漁網就是老百姓俗稱的“地籠”。

這是要“趕盡殺絕”?這些人把各種工具投入松花江,連它都被困死了! 【生活報】 自媒體 第2張

記者沿着這個“地籠”往江岔子的南岸望去,發現每隔幾十米的江裏就插着一根高高的竹竿,一直延續到對岸。

村民說,竹竿子就是用來固定“地籠”的,防止“地籠”被江水沖走。江裏禁止下“地籠”,再加上現在是禁漁期,都不敢白天來“起魚”,只有半夜纔有人來偷摸“起魚”,把“地籠”裏的魚倒出來之後,重新把“地籠”固定。

記者往下游的四方臺大橋方向望去,有數十根竹竿插在江面上,“地籠”隨着波浪起伏若隱若現。記者往上遊走,靠近鐵路橋附近的江面上,又發現了七八條“地籠”。

漁民告訴記者,“地籠”也稱作地籠網、地籠王。“地籠”兩側相互交叉有很多入口,內部有很多“倒須”,魚蝦進去後就很難出來。因為這種捕魚工具是沉入水底的,故而取名“地籠”。短的“地籠”十幾米,長的近百米,細網眼跟筷子差不多粗細,一兩寸長的小魚,進去都出不來。

由於“地籠”網目過小,不利於漁業資源的保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等規定,“地籠”被列入禁用漁具。

攔網困死上前河蚌

在一處江岔子的沙灘上停放着一艘松林02號船。在附近的沙灘上記者看到,一面長約50米的漁網被幾根胳膊粗的木樁固定在沙灘上,在漁網裏,兜着數千河蚌,河蚌都朝上張着嘴,死在了沙灘上。

“水豐時,河蚌在這裏生活。當水位下降時,也隨着江水往江心移動。”村民說,由於被漁網兜住,困在沙灘上,河蚌為了呼吸,都張嘴朝上,最後因為缺水而死,非常可惜。

漁民告訴記者,這種攔江網,網眼大的業內叫大旋,網眼小的叫帳子。魚被攔住後,會鑽入網的“肚子”裏,再也出不來了。網眼只有兩三毫米,大魚小魚都過不去,而且魚想回遊都被網攔住,無法繁殖,嚴重影響江裏的生態環境。在捕魚的時候,比魚更大的河蚌,更別想通過了,所以被困在江灘了,不管是不是禁漁期,都不允許用。

鏈接:

根據有關法律規定,松花江黑龍江段禁漁區和禁漁期分別為松花江三岔河口至同江段及其所屬支流、水庫、湖泊、水泡等水域為77天,自5月16日至7月31日。

在禁漁期內,自然捕撈水域禁止捕撈作業(包括抄網),漁船、漁具將全部撤出作業場所(灘地),對違反禁漁期規定的行為,一經發現嚴肅處理。

龍頭新聞記者 趙政府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審核:王軼男 □責編:李嵐

幫忙點亮小花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