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友們喝它,從此人人是酒神、酒仙!

朋友聚會:「喝」!

婚喪嫁娶:「喝」!

親友團聚:「喝」!

升值加薪:「喝」!

喬遷之喜:「喝」!

大天朝的酒桌文化

「是男人嘛?幹了!」

「給面子不?幹了!」

「留這點養魚呢?幹了!」

尤其是商務應酬,想要「項目談的攏,事情辦的成」,就得「喝」!

「喝到吐」是一種美德……可其實酒精進入消化道後,除了導致腸功能紊亂引起嘔吐,還會灼傷胃,引發胃出血、胃炎等問題。

喝酒傷身,首當其衝的就是「傷肝」!

據統計,約90%的酒精在肝臟內代謝,即便沒有喝醉酒,只要是長期過量飲酒,酒精就會像「沉默殺手」一樣損害肝臟。

若不好好養護,先是酒精性脂肪肝,接著是酒精性肝炎,隨後是炎症壞死、肝纖維化,肝硬化,最後是肝癌!

「喝醉了」更是對「身」、「心」都會造成傷害極大

酒精擴散到大腦,除了「頭暈恍惚、走路不穩、說胡話」,最可怕的是對神經元的傷害,使飲酒者出現抑鬱、記憶力喪失和癲癇發作。

葛根為豆科葛屬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塊根,是傳統有效解酒藥物,在中醫藥臨牀實踐中已被廣泛應用近千年歷史。

隋唐五代《藥性論》中明確提出葛根「主解酒毒」,唐代《外臺祕要》中多次提到用生葛根汁及幹葛根煎服治「飲酒不醒」,唐朝《食療本草》指出:「葛根蒸食之,消酒毒,其粉亦甚妙。」明朝《滇南本草》載:「葛花解酒醒脾,酒毒酒痢,飲食不思,胸膈胞脹發呃,嘔吐酸痰,酒毒傷胃,吐血嘔血。消熱,解酒毒。」

傳統中醫認為,酒為濕熱之品,少量飲之可散寒開瘀、消食通絡、調和營衛,而長期過量飲酒就會形成濕熱有毒之邪傷及脾胃,而葛根性涼,具有解酒毒、醒胃止渴之功效,而現代動物實驗也研究證實,葛根中有效成分能夠對抗乙醇中毒時的中樞興奮癥狀,還可以降低血乙醇濃度、短醒酒時間、延長醉酒潛伏期;而葛花,也就是野葛的花,除了具有解酒的功效,其中所含的一種皁角苷還具有強大的保肝作用,此外還具有保護胃黏膜作用,因此不少解酒方都帶有這兩味葯食同源的葯。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葛花較難買到,葛根非常普遍易得,飲酒後可以用3-9克,泡水解酒。

其實,最靠譜的解酒方式就是少喝酒就好啦,是不是很有道理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