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足單單就這一場比賽看,不管是進攻沒章法還是反擊沒速度或者防守沒默契,我認為根本原因是個人拿不住球更不用說球員之間的配合了。搶也能搶下,攻也能攻的上,反正無論如何你不到三下兩下球就丟了,如此能看到反擊速度嗎?能看到進攻章法嗎?有默契也連貫不上啊。再加上朝鮮女足作風彪悍拼搶兇猛,那國足姑娘們更招架不住了。

我覺得反擊的速度可以放在最後考慮,你先把球控制住,速度慢一點推進到前場也好,由於女足普遍技術水平不高,瞬間反應也慢半拍,只要把球推進到門前之後,稍微再提高點配合,嫻熟一點,即使是面對朝鮮女足也是有可能拉開空擋,找到機會起腳射門的。

而進攻的時候沒有章法,我覺得是女足絕望和疲憊的表現。一次次前插接應,而跑到位卻由於隊友傳不到位或半道丟球,一次次又無功而返。無謂的一次次折返跑,一次次的反搶,身累心更累,能不絕望?絕望後更累。

有時候男足也有這種情況,不是因為輸了而是讓球迷看不到希望。涼,就說明球迷心冰透了敗。就球員個人來講,傳,傳不到位;接,接不安生;跑,跑不到點。照我說的就是半成品還沒到真正會踢球的程度。

不可否認我們也有踢的好的時候,場上配合嫻熟流暢,其實這也是在球員個人能力發揮好的基礎上,一恍惚貌似我們球員個人能力也還行,不是做不到,但其實還是最致命的不穩定表現。貓一天狗一天起伏不定永遠不是強隊甚至不是成熟球隊的表現。

說來說去球員個人能力的核心體現就是個人技術水平,球員個人能力強,一、就敢帶球能持球也保證傳球質量。二、傳球質量高接球就不會差,即使傳球質量不高,依個人能力接球時也可以盡最大可調餘地修正最終接穩。三、傳接球質量提高,本隊持球時間就長,就有了控制權。控球時間可能不是左右比賽結果的絕對因素,但尤其對女足很重要。

我就推崇技術優先至上,雖然贏球不單靠技術但球員沒技術是萬萬不能的。看克魯伊夫怎麼說:「我們從來不看重球員的身體素質,我們也從來不在16歲之前向球員灌輸戰術,我們永遠追求孩子們對足球的控制能力」。再看本年亞足聯評選的最佳海外球員獎獲得者韓國球員孫興慜的父親孫雄政怎麼做的,他從不走『練體能,強化意識』的老路子,而就練技術。孫興慜在8到15歲沒有打過一場比賽,每天6個小時就練基本功。

可能太灰心但沒有對國足不敬,我們球員可能小時候還是練得不夠吧。當然現在這時候也要看一下教練的功力,把球員最好的狀態發揮出來,也是教練能力的體現。而我認為頻繁換教練不是好事,無釐頭換教練更不好。布魯諾能來說明有能力而當初不錯的戰績也證明瞭,如果最後就是因為和球員的不協調融洽,那中方助理團隊是有責任出面做工作的。除了足球每個教練都有個性,最終球隊是服從教練指導才能還是服從教練個性,有沒有最佳解決辦法,顯然女足團隊最清楚。


換帥換帥,總是換帥,足球大環境剛有起色,就有人想幹出成績,想著換個誰來都一樣,其實不然,在現有的情況下找個好教練太難了!不是每個有理想的教練都想來趟這個渾水。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