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及4月1日香港蘇富比將舉行多場晚間拍賣,涵蓋現代藝術、當代藝術及東南亞藝術。四個專場合共呈獻130件拍品,總估價逾7.6億港元。據悉,香港蘇富比去年的現當代藝術拍賣成交總額達33億港元。

現代藝術晚拍於3月31日下午六點半率先開槌,趙無極再次成爲專場焦點之一,領銜現代藝術晚間拍賣。

趙無極甲骨文及狂草時期三件鉅作《無題》《19.01.61》《15.02.65》共拍得2.97778億港元。

趙無極 《無題》 1958年作

油畫畫布 114.3 x 162.6公分

成交價:1.1596億港元

拍賣現場

此件《無題》作品是趙無極“甲骨文時期”鉅作,原爲美國首任白宮法律顧問法官羅森曼(Judge and Mrs. Samuel I. Rosenman)舊藏。《無題》最早源自庫茲畫廊(The Kootz Gallery),羅森曼伉儷在庫茲畫廊(Kootz Gallery)購入本作,其後於1964年將之捐贈給紐約所羅門.R.古根漢美術館(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此作由古根漢美術館典藏逾半個世紀,此次系首次登上拍場。《無題》 完美演繹了藝術家“甲骨文時期”的風格特徵。

此作其色彩運用滄桑渾樸,昇華自甲骨與吉金上的鐫刻銘文,有如青銅重器因千年洗禮而留下的歲月痕跡。畫面線條銳利分明,蛻變自深奧難解、神祕莫測的遠古文字。經過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的洗禮,藝術家在此擺脫了字形字義的約束,在抽象構成中傾注東方古文明的蘊藉之美,活力賁張的畫面預示畫家“狂草時期”(1959-1972)的來臨。

過去30年來,在全球上拍的甲骨文油畫當中,尺幅如本作能及100號畫布 (160公分寬)者僅有12幅,若兼備頂尖博物館來源者,唯一先例只有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典藏作品《抽象》,該作於2013年12月在北京蘇富比登場,以人民幣8968萬刷新藝術家拍賣紀錄。

趙無極 《15.02.65》 1965年作

油畫畫布 97 x 195公分

成交價:1.023億港元

拍賣現場

《15.02.65》採用常規畫布的最大尺幅。趙無極“狂草時期”的120號油畫爲數不多,過去30年來,拍場出現不過20餘幅。

《15.02.65》的色彩運用最爲鮮明大膽,璀璨的金黃色調燃亮本作畫面,迸發出趙無極狂草抽象系列的最大能量。

本作誕生後不久,庫茲畫廊在爲趙無極舉行了第六次紐約個展之後,旋即於1965年4月9日終止畫廊業務,趙無極自此亦有長達十五年的歲月未在紐約舉行個展,直至1979年纔再度起動。因此,1965年實爲趙無極“狂草時期”的關鍵年份。趙無極創作於1965年的《15.02.65》,畫面具有微妙的變化,是研究趙無極“狂草時期”重要的座標。

趙無極 《19.01.61》1961年作

油畫畫布 113.6 x 161.9公分

成交價:7951.8萬港元

拍賣現場

《19.01.61》系首度公開亮相拍場。原是美國藏家伉儷早於1969年到訪多倫多萊茵畫廊(Laing Gallery)時遇見的,當時果斷將其收入囊中,珍藏至今。此作見證了兩位藏家的鶼鰈之情和對藝術的熱誠。

作品色彩架構澎湃且緊湊,其靛藍色主調深邃無底,在幽暗中透現一陣強烈光線,表達大自然不爲人類所征服的崇高和狂野。

趙無極,華裔法國畫家,被稱爲"西方現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在繪畫創作上,趙無極以西方現代繪畫的形式和油畫的色彩技巧,參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意蘊,創造了色彩變幻、筆觸有力、富有韻律感和光感的新的繪畫空間。

2018年9月30日,趙無極平生創作尺幅最大的油畫三聯作《1985年6月至10月》(長達10米,高達2.8米)在香港蘇富比2018年秋拍“現代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專場上,以4.5億港元落槌,計入佣金後,成交價爲5.1億港元。刷新了趙無極世界拍賣紀錄,也是香港藝術拍賣史上最高成交的畫作。

趙無極 《1985年6月至10月》

油畫畫布(三聯屏) 280 x 1000 公分 1985 年作

趙無極的“甲骨文時期”

甲骨文早在三千年前已出現,是中國文字之原型,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文字紀錄。中國古代君王在發動征戰 或作重大決議之前,必定請示神明,在獸骨或龜甲之上刻劃神諭,並在青銅重器銘鑄政令。

趙無極的父親、銀行家趙漢生先生,是最早的甲骨收藏家之一,趙無極自小受父親薰陶,對古代文物產生 濃厚興趣。1950年代,趙無極遠赴巴黎發展,他發表專著,向西方介紹此中國古代遺珍,更將之融入創 作,開啓步入抽象的“甲骨文時期”。

1957年,趙無極踏上其美國之旅,改變一生命運。他與推動抽象藝術不遺餘力的庫茲畫廊(Kootz Gallery)合作,並和弗朗茲·克萊恩(Franz Kline)、菲利普·加斯頓(Philip Guston)及阿道夫·戈特列布 (Adolph Gottlieb)等一衆美國大師結爲摯友。趙無極劃時代地結合甲骨文及現代油畫風格,其作品被衆多重要博物館典藏,在當時抽象表現主義的黃金時代中,成爲東方文明的最強代表。

趙無極的“狂草時期”

趙無極1959至1972年的創作,被稱爲“狂草時期”,“狂草時期”標誌着趙無極的創作巔峯。

60年代是趙無極“狂草時期”的巔峯歲月,畫布處處流露源源不絕的創作激情,展現非凡的磅礡氣勢,筆觸如狂草般馳騁,飽滿情感與流溢色彩交織於寬闊的空間裏,盡顯藝術家的自信與魅力。這突如其來的創作狂潮,與趙無極於1957至1959年的寰球遊歷密切相關:50年代中期,趙無極憑藉“甲骨文系列”在國際藝壇上初露光芒,成功走進全球戰後抽象熱潮的核心,但經歷過第一段婚姻的破裂,使他毅然離開巴黎,遨遊美洲和亞洲;此番行程,趙無極親身感受戰後藝術新浪潮之激盪,更讓他邂逅畢生摯愛的第二任妻子美琴,二人閃電締盟,種種嶄新經歷令他思如泉涌,重新回到歐洲時,他已養精蓄銳、深化紮根,直奔突飛猛進的黃金時代,譜出幅幅攝人心魄的狂草力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