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鯉”、“騰訊大家”“理想國”聯合主辦,堪稱文學界“蒙面歌王”的匿名作家計劃,自2018年5月底正式啓動以來,以每期“7位匿名作家+1位踢館作家”的方式,將35篇優秀的匿名小說在網絡公開,交予讀者評判。

每期作品以匿名的方式,交給化名爲“韋小寶”“唐璜”等文學人物的初評評委(楊慶祥、走走、小白、王聰威、張佳瑋),評選出11位入圍作家長名單。

隨後,該名單交由國內文學界頂尖的小說家蘇童、畢飛宇、格非組成的終評評審團,最終,他們從中選出6位匿名作家作爲決選作品。

蘇童、格非、畢飛宇、走走在密室中評選

12月15日,三位評委帶着歷經層層評審、脫穎而出的6部作品進入評審密室,展開匿名作家計劃第三輪關於首獎獲勝者的選拔。此次評選採用“開放式的決選”,即用全程直播的形式,將即時攝像機360度聚焦評委評選的全過程,評委祕室中所有對於小說的分析、作家的猜測,甚至充滿火藥味的爭執都被實時公開。

一場關於小說的深度分析課在讀者面前呈現。密室中,畢飛宇、格非、蘇童對入圍的六部作品進行了依次點評。他們一致認爲,匿名作家003號《信徒》的作者十分有寫作經驗,文筆老道、嫺熟。但對於匿名作家031號《卜馬尾》卻出現了較大的分歧,格非認爲該作品使人眼前一亮,完成度極高,但整個作品沒有給人啓示,不具有挑戰性。但畢飛宇卻坦言,非常喜歡《卜馬尾》,在他看來,作品雖然沒有跳出人與自然這個相對老套的框架,但作者的寫作能力、文章中兩個白薩滿的宗教行爲卻驚心動魄。

格非

匿名作家011號《仙症》收穫了最多的讚揚,“作品一上來寫主人公指揮刺蝟過馬路,一下子就把人吸引進去,王戰團人物塑造以及作品想象力、表現力都非常好”,格非評價道。畢飛宇也直言這是自己最喜歡的作品之一,敘事“神神叨叨”,但語言簡潔,看似鬆垮,但讀完後才知道是有力量的、不好惹。蘇童也忍不住誇獎,“《仙症》是我在國內看到的寫精神病人最像的,寫的很好,作者劍走偏鋒,但結尾恰到好處”。

畢飛宇根據語言特徵猜測匿名作家001號《海霧》的作者是個年輕人,對於該部作品,三位評委意見較爲統一,認爲小說的敘事目標、動機很好,十分有想法,遺憾的是沒有達成它,但想法本身值得肯定。

蘇童

來自匿名作家016號的《少女與意識海》,畢飛宇看了三遍,作者語言、敘事的抽象能力深深吸引了他。蘇童斷言這位作家是個年輕人,小說很有意思,文筆細膩。格非表達了贊同的意見,此外,他認爲,《少女意識與海》這一題目一看就要寫複雜的作品,但對於這種作品可以採用簡化的形式。

在討論《我們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這一作品時,密室的氣氛再度緊張。蘇童稱讚作者的敘事目標、敏銳度,但認爲作家的修辭欠思考,甚至直言“我沒有見過這麼粗糙的文字”。但畢飛宇提出了反對意見,“這個是對當下生活嵌入最好的一部作品”,他和格非十分欣賞作品的細節設置,“離婚”“戴戒指”“關冰箱門”是小說的亮點所在。最後,在格非和畢飛宇有理有據的論述下,蘇童改變立場。

畢飛宇

經過一個小時的討論,《仙症》、《信徒》、《我們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獲得三位評委青睞進入半決賽。最終,匿名作家011號鄭執,憑藉《仙症》,獲得匿名作家計劃首獎。

鄭執稱自己是個地地道道的瀋陽人,對於獲獎他十分“緊張”。比賽中,鄭執看到“好多已經非常有名的青年作家,他們非常勇敢刻意拋棄以前的風格,想要新的面目示人,讓大家重新認識他們,但是我沒有這種包袱,我不需要重新兩個字,我就希望大家認識一下。”他講述了自己一度爲了生計,放棄嚴肅文學的經歷,而今再次迴歸,獲獎給了他一個很大的鼓勵。

鄭執獲得首獎,發表感言

除此之外,現場還公佈了11人長名單入圍者真身,閻連科、路內、雙雪濤、馬伯庸、笛安、班宇等人均位列其中。

趙志明(代領)、蘇童、格非

匿名作家計劃的創辦者張悅然,在頒獎現場表示,“匿名作家計劃的評選,從開始到最終,一直爭議交鋒不斷。文學獎的範疇中,是要達成共識,但文學的真正魅力,正在於分歧和不同意見。

匿名作家計劃

首獎

鄭執,青年作家,遼寧瀋陽人,1987年出生,大學就讀於香港浸會大學。作家,編劇。第一部長篇小說《浮》出版時年僅19歲,因文筆和辛辣題材在文學界和教育界引起轟動。後出版長篇小說《別去那個鎮》《我只在乎你》《生吞》,短篇小說集《我在時間盡頭等你》,隨筆集《從此學會隱藏悲傷》。

評語:一部北方檔案。以冷峻的文字和強烈的現場感,還原了瘋癲個體與家族成員的羣像。

匿名作家計劃

決選作品

班宇,1986年生,瀋陽人,小說作者,畢業於東北大學計算機系,現爲出版從業者。以前寫樂評和文化專欄,曾用筆名坦克手貝吉塔,2016年起開始小說創作,作品見於《收穫》《上海文學》《作家》《小說月報》等。小說《逍遙遊》獲收穫文學排行榜短篇榜第一名。

評語:從海開始,無數回憶現實交替,到霧結束,穿越人間密林山巒。在豐沛的意象中抵達精神世界深處。

閻連科,生於1958年。河南洛陽嵩縣人,被譽爲“荒誕現實主義大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其作品曾獲國內外獎20餘次,包括兩次魯迅文學獎,一次老舍文學獎。2014年獲卡夫卡文學獎。作品已經被翻譯成二十幾種文字。代表作有《日光流年》《受活》《炸裂志》等。

評語:復興了19世紀以來消失已久的文學傳統,將神的目光重新注入小說,以悲天憫人的視角,建構了信仰與人倫的時代困局。

葉揚,筆名獨眼。1980年生人。建築評論人,媒體從業者。畢業於清華大學,曾受過五年建築設計專業訓練,做過數年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目前寫作領域主要集中在建築評論、書評及小說創作。曾出版小說《比如,單身》、《胖子》等。

評語:拓展了現實主義的邊界,輕盈深遠。記錄下最細膩的情感紋理,成爲一枚時代記憶切片,完整封存。

吳純,筆名舒貓,1989年生,廣東揭陽人。青年作家。2012年,憑藉《馴虎》獲得第34屆臺灣聯合報文學獎,成爲該獎最年輕的獲得者之一。現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創意寫作碩士班。

評語:不復述懷舊和虛無,不迴避未知和冒險,以夢境比擬文學,打破閱讀體驗的邊界。

馬伯庸,著名作家。 代表作有長篇小說 《古董局中局》、《風起隴西》、《三國機密》、《龍與地下鐵》《長安十二時辰》等。 作品《寂靜之城》2005年獲國內科幻文學最高獎項“銀河獎”。《風雨》獲2010年人民文學獎散文獎。 《破案:孔雀東南飛》等短篇獲2012年朱自清散文獎。《古董局中局》入選第四屆中國“圖書勢力榜”文學類年度十大好書。

評語:罕有的草原牧歌,以超越俗塵的樸素與單純,構成文學真正的神祕與詩意。

匿名作家計劃

場外特別獎

路內,1973年生,現居上海。最好的七零後小說家之一,曾獲《智族GQ》年度人物之2012年度作家,近年唯一於《收穫》《人民文學》連發六部長篇小說的七〇後作家。著有“追隨三部曲”(《少年巴比倫》《追隨她的旅程》《天使墜落在哪裏》),以及《雲中人》《花街往事》。

評語:《巨猿》以宣佈現實主義死亡的方式復活了現實主義,以反小說的方式重申了中國當代文學虛構的可能。在生命和記憶的必然限度之外,那個大於生活的怪獸,依然在吸引我們的想象力去叢林中與之對視。

匿名作家計劃

長名單作品

雙雪濤,出生於80年代,瀋陽人,小說家。首位入圍臺北文學獎的大陸作家,首位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首獎得主,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最具潛力新人”。 第三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獎“年度青年作家”,首屆燧石文學獎最佳短篇小說獎。已出版作品包括《翅鬼》、《天吾手記》、《聾啞時代》和短篇小說集《平原上的摩西》、《飛行家》。

評語:世情通透,洗練非常,離奇故事中富於日常生活氣息。老練,又鋒芒畢露。

黃昱寧,1975年生於上海。1998年至今任職於上海譯文出版社,現任文學編輯室主任。已發表譯著過百萬字,其中包括小說與傳記多部。2006年獲“上海十佳文化新人”提名,2008年獲第五屆“上海出版新人獎”。

評語:人工智能版的“故事新編”,科幻和典故巧妙結合,把未來人對生活的迷惘哲學倒推入歷史深處。

笛安,作家,1983年生於山西太原。曾獲第八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最具潛力新人獎。其作品《西決》、《東霓》、《南音》、《嫵媚航班》廣受讀者喜愛。新作《景恆街》現已上市。

評語:小說中處處機巧,又不乏幽默,在血親解構之上建構了新的人倫親疏。

大頭馬,安徽合肥人,泛90後作家,編劇,心理學出身。出版有短篇小說集《謀殺電視機》《不暢銷小說寫作指南》。小說《謀殺電視機》曾獲豆瓣閱讀徵文大賽虛構組首獎。

評語:罕有的混合文體小說,以超先鋒的形式、語言和結構直面了新一代年輕人的認同困惑與情感危機。

《鯉·時間膠囊》試圖談論那些正在影響我們、並將持續作用於我們的,我們心中未來的經典。從《2666》、《三體》、村上春樹、納博科夫等如何塑造着當下的寫作,到梳理21世紀以來的文學成就和走向,更邀請來24位作家和文化人,預言他們眼中的文學的未來。我們計劃把這本書作爲時間膠囊,永久存放在國家圖書館,作爲未來人解讀我們這個時代文學的樣本。

在本書中,“匿名作家計劃”第二輯繼續激烈上演,從賽博朋克到元小說,從東北逸事到古典傳奇,題材持續擴展,風格不斷豐富,這是2018年華語小說界給出的一份關於此時此地的思想切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