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鯉”創刊十週年。十年來,我們一直致力於發現文學的新鮮人,今年,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份,我們決定做一場優秀小說家之間的文學格鬥,參賽者由著名作家和年輕的文學新人組成,而且他們全部要以匿名的方式呈現。

  於是我們聯合理想國與騰訊·大家,一同發起了“匿名作家計劃”。

  所有參賽選手被去除名字,冠以001、002、003的代碼,只將作品呈現在讀者面前,交給他們去審判。

  這項計劃起源於一次網絡會議。悅然偶然說起:可不可以做一個屬於文學界的“蒙面歌王”

  幾乎所有人都爲此叫好,隨之掀起一股討論熱潮,大家都覺得文學應該有另外的樣貌和規則,它應該更純粹,更專註文本本身,而不是那些自帶光環的名字,不是圈子裏的論資排輩。

  如果有一個更理想的平臺,讓業已成名的作家和年輕的寫作者共同角逐,而讀者回歸文本本身,只憑文字與作家溝通,一定很帶勁兒。

  匿名的點子像個壞小子,非常叛逆,又野心勃勃。

  大家聊到興奮,一度打算當時就擬定作家名單。不過很快全然冷靜下來。

  匿名作家計劃畢竟不是娛樂秀,文學是否還會產生那麼大的影響力?

  作家們願意隱去名字參加計劃嗎?

  業已成名的作家會想要和年輕作家同臺競技嗎?

  帶着這些疑問,我們嘗試詢問了一些作家,原本打算碰釘子的,但意外的是,大部分作家都欣然答應,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趣並且有意義的事,而更多作家得知計劃後主動聯繫我們,表示願意參與。

  只要有筆,柏拉圖、簡·奧斯汀、阿特伍德、黑塞......在某一刻可能靈魂附體。

  在這個渴望真人秀的年代,匿名無疑是反潮流的。

  這是一場充滿刺激、懸疑、火藥味兒十足的文學比賽。沒有題材的限制,沒有年齡的苛求,參與者只需要遵從一項法則:去除名字,退居幕後,將作品全權交給讀者審判。

  既然是比賽,它就避免不了被評價、比較,其中包含殘酷的角逐,雖然我們都知道,文學永遠不可能是比賽,亦不能通過比賽衡量。

  實際上,從評委到參與這項計劃的編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第一名”,我們每一期也都經歷着失去自己熱愛的小說的過程。我們經常在一個小說中看到十分兩極化的評分。所以我們更願意將匿名作家計劃看做是一場遊戲,一次有趣的探索,而非是一次繃起面孔,要有“高下之分”的比賽。

  在這場持續半年的文學計劃中,有許多令我們感動的時刻。

  爲了支持匿名作家計劃,支持文學新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文學大師爲我們投來他已鮮少創作的短篇小說;

  某位剛剛獲得國內文學大獎的作家,爲拋棄自身風格,煞費苦心,但交稿後坦言很挫敗,“這是一次失敗的嘗試。”

  某位女作家在生產後不久,便交來自己的新小說,表示想要支持我們的計劃;另一位作家在剛結束漫長的長篇小說創作期,還沒從其中抽離,正趕上匿名計劃即將截止,即刻爲我們開始了創作……

  這些難忘的時刻,令我們動容,作家們對文學的執着給我們帶來很多力量。正因爲他們的不辭辛苦,改變業已成熟的風格,改換目光,去發現新的社會問題,創造新的人物,纔爲這項計劃帶來了巨大動能,讓我們和讀者看到了文學的紛繁與多樣。

  現在

  我們終於要迎來這場“匿名作家計劃”的收官

  我們想邀請喜歡文學的各位一起參與!

  12月15日14:00

  以透明致敬匿名

  “匿名作家計劃”開放式決選及頒獎儀式

  在經過五輪初賽之後,我們邀請到國內文學界頂尖的小說家蘇童、格非、畢飛宇組成終評評委團,他們從初賽脫穎而出的11位匿名作家中,選擇了6位,並將帶着這6位匿名作家的小說,進入15號活動當天的評委密室。

  如同匿名對於作家的挑戰,這次的評選我們全程直播,這樣前從所未有的開放式評選也是對對三位評委老師的一次挑戰。那些評委祕室中的所有的對於小說的分析、作家的猜測、風格的爭執都將被公開。

  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場前所未有的文學獎評選過程,用“透明”來致“匿名”。

  時間:

  2018 年12月15日14:00

  地點:

  北京市MeePark 798店

  (朝陽區酒仙橋北路9號恆通國際創新園89街)

  嘉賓:

  蘇童、畢飛宇、格非、張悅然、止庵、羅皓菱、6位神祕短名單作者

  主辦:

  鯉、大家、理想國、噹噹、騰訊新聞、Meepark、Kindle

  門票售價:79 元/人

  (含入場券一張、分析課手冊一份、《鯉·時間膠囊》一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