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學過一篇課文,就是百鳥向鳳凰學習搭窩,老鷹聽到在山上找一個洞,老鷹飛走了;喜鵲聽見找一個樹杈,喜鵲飛走了;麻雀聽見在屋檐下,麻雀飛走了;只有燕子,從頭聽到尾,所以,燕子搭的窩最好。

當然,這只是一個童話。

網上有一個視頻,就是喜鵲搭窩的視頻:

喜鵲先找一個合適的樹杈,這個樹叉要夠高,夠牢固,這樣可以避免蛇等爬行動物傷害幼鳥。

找好了樹叉,其實就像人們蓋房子打好了地基。

然後,喜鵲會到處找合適的樹叉,這個樹叉是單支的樹叉,一定要長一點,也要結實,特別是第一根樹叉,有時候喜鵲會好久才能搭好第一支樹叉。

喜鵲選擇的第一支樹叉,一般比較長,而且其中一頭至少有三個分叉,這樣便於把樹叉固定在大樹的樹叉上。

喜鵲搭樹叉,都是把較細的分叉端的樹枝卡在大樹的下端,較粗的另一端搭接在較高的大樹樹枝上。

這樣一支一支搭接下去,所有的樹叉互相咬合,不但結實,而且牢固。

喜鵲搭窩是個很複雜的過程,有可能持續一個月。

而且烏鴉不會搭窩,還經常搶喜鵲的窩。

所以,大家要教育小孩子,愛護動物,愛護鳥類,愛護喜鵲的巢穴。


我認真研究過喜鵲打窩,因為我是農村,地里有三四棵楊樹,這幾棵都有喜鵲窩,每年開春就要澆地,澆地的時候我就研究喜鵲的窩,喜鵲的窩喜歡打在樹的上部,而且還得搭在樹叉比較粗點的杈上,喜鵲打窩的樹枝都是小手指粗的,喜鵲一開始打的窩樹枝粗,而且是三根平行放在底部,再叼一些破繩子一類的或者軟草,接著就是平行相互錯疊的打起來大概得六七十層才能搭好,喜鵲是非常聰明的,它們搭的窩都在樹葉密集茂盛的樹葉底下,下雨絕對淋不著,而且我呼籲人們都愛護喜鵲


一直以來有一個問題,喜鵲搭窩的本領是從哪來的?與生俱來的,也就是說基因里就帶的。還是後天自己琢磨發明的,那就不能解釋天下喜鵲的窩都一樣了。父母教的,搭窩的都是成年單只喜鵲,也沒見和父母一起呀。如果只是基因里遺傳,那就太不可思議了。至少人類不會遺傳這種建築本領。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