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幕遮》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這是范仲淹描寫羈旅鄉愁的名詞,吟唸的咬字、氣口和節奏要有條不紊的反映出情景相映的感覺。

開始兩句在俯仰高遠之間,借聲腔的傳遞醞釀悠悠鄉愁。「碧」字入聲,字頭音出即斷,觸景便有離恨驚心,聲斷後再行腔以延續感情。「雲」、「天」都是平聲,緩吟而漸帶出天地間寥闊氣象。入聲「葉」和去聲「地」的處理與「碧」字呼應,「地」字歸韻穩准且拉音張弛有節。

悠遠蕭瑟的意境是字中本意,「秋色」皆為尖字,「色」字還是入聲尖音短促急收,由於兩個尖字發音質感的不同,凸顯情景凄然。「連波」綿延拖音,字義帶著畫面從近景延至水天之間。第一個「波」字緩長,暗示離愁似秋波蕩漾之無窮,而到「波上」語速則稍快,暗暗推動愁思。

「黯」、「追」帶出迂迴曲折、層層遞進的情感,要吟得沉緩。「夜夜」兩句,語速加快,點出無計可消的鄉愁。

「明月」句中,入聲字「月」短促,「樓」是上口音,陰平的「高」與入聲的「獨」,吟得緩慢,藉以表達出夜不能寐、獨諳離愁的心境。而後「入」字出音短促急斷,「酒」、「愁」、「相思」皆是尖音、「淚」字上口歸韻,借字音展示出低回不已的情緒。好夢難得,明月皎皎更不忍獨賞,惟有借酒消愁,卻終歸鄉淚無盡、離情不斷,愁懷難遣。這首詞的感情沉鬱悱惻,黯然銷魂中卻無綺靡之感,頗為雄健。

——————END 點贊很容易,評論顯真情,關注《沒長書》可欣賞更多精美圖文內容~


范仲淹,《蘇幕遮》這首詩寫蔚藍的天空飄著白雲,枯黃的落葉鋪滿大地,秋天的景色綿延到水波,水波上籠罩著一色翠綠的寒冷霧氣。全國斜陽映照山巒,這遠水與天空相連接,無情的芳草尤其是在斜陽之外。詩人黯然神傷地思念家鄉,並追想旅途中所發生的一切一,每天夜裡除非有好夢,才能使我安然入睡,在明月郎照的高樓上千萬不要獨倚欄杆,否則,美酒流入愁腸中,都會化作相思的眼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