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臺北都會〉無毒耕作水梯田 食蟹獴現蹤

2015-03-14 〔記者陳韋宗/新北報導〕
貢寮農友楊振鑫復育有成
貢寮區龍崗社區農田實施無毒耕作,復育水梯田有成,珍貴的保育類野生動物「食蟹獴」也現蹤!。
「食蟹獴」以溪流生物為主食,必須生存在污染程度低、棲地破壞少的環境,被視為水質環境指標動物。讓貢寮水梯田復育成適合「食蟹獴」生存環境的功臣之一,是四十七歲的農友楊振鑫。

600_232.jpg  
珍貴保育類野生動物食蟹獴也現蹤。(農業局提供)

600_233.jpg  
貢寮區龍崗社區農田經多年無毒耕作、復育水梯田。(農業局提供)

楊振鑫原本從事修車業,十二年前因父親生病,帶著妻小回貢寮接手家中田產。他說,當時家中農地仍種山藥,但周遭其他農戶,多半因人口外移、老化,田地荒廢,心中有許多感慨,便向其他農戶承租廢耕地,著手改造。
一開始,除草、修復田埂、做水徑引水,讓楊振鑫耗費相當多時間,卻不曾想過放棄。他說,無毒耕作第一年,田中就出現青蛙、螺、蝦、蟹等生物,心裡相當開心,「小時候家鄉水梯田景觀相當豐富,也常可見食蟹獴蹤跡,一對一對出沒覓食,後來漸漸不見,這是我們這一代的責任」!
抱著「這一代不做、下一代會更差」的信念,楊振鑫從小農田開闢到如今已有二公頃水梯田。他說,水梯田可以蓄水防洪、復育生態,對環境意義相當大,「不希望下一代對環境只能想像,而是真的可以走在其中」。
農業局長廖榮清表示,為鼓勵農友以不使用農藥、除草劑、化學肥料的方式管理農地,一○二年協助坪林二十八位有機茶農取得「翡翠樹蛙」綠色保育標章,今年則輔導楊振鑫取得「食蟹獴」綠色保育標章,讓有機農業結合生態保育的觀念在新北市生根發芽。

小編按:其實有機的作物並不會比較好喫,但一定比較健康。生產有機作物的同時其實也在照顧著我們的土地,有健康的土地和完整個生態系,我們才能繼續喫到健康的食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