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糕、青團。搗青草爲汁,和粉作糕團。色如碧玉。”

——袁枚《隨園食單》

馬上又到清明節了,這時候野菜漫山遍野地生長,其中最常見的大概就是艾蒿。而在艾蒿製成的美食裏,最具代表性的還得是青團

前幾天我們在微博問了問大家最喜歡什麼樣的青團,出乎意料的是,呼聲最高的並不是近年來排隊三小時的網紅鹹蛋肉鬆青團,反而是其貌不揚的蒿子粑粑。

雖然蒿子粑粑並不是這幾年的“網紅”,但是在貴州、湖南、安徽等地,它是“三月三”最常見的小喫之一,傳說喫了可以辟邪。它的做法和原料與狹義的青團有所差別,可是如果我們把“外皮顏色青綠的、清明時節喫的”糯米制品都稱爲廣義上的青團的話,那麼蒿子粑粑自然也是青團的一種。

>> Photo by 玖月非離

“青團”的名字有很多,清明果、艾米果、艾粑粑……離鄉之後,自己家鄉對青團的特殊叫法就成了某種暗號,只有遇到同鄉的時候纔會提起。無論它的名字是什麼,我們至少可以在雨紛紛的時節自己包上幾個,再一起回憶有關故鄉的故事。

01 | 青團

託網紅的福,就連我北方的朋友近幾年都知道“清明要喫青團”的說法。青團是很有包容性的食物,甜也好鹹也好,艾草甚至也不是必須的,各地也有用鼠麴草、漿麥草做青團的,然而萬變不離其宗,都是清明的好味道。

自己在家用艾草做的青團總是顏色暗綠,帶着春天田野的氣味而來,親切樸實。傳統味裏,如果愛喫甜的,就喫豆沙餡,炒得細膩的紅豆沙甜味恰到好處,油潤得像是春天的雨。愛喫鹹的就選馬蘭頭香乾,鮮上加鮮。

艾草青團-經典豆沙+網紅肉鬆

byLinda_Yue

要喫創新味的話首選還是蛋黃肉鬆餡,鹹蛋黃藏在絲絲縷縷的肉鬆之間,醇厚的味道和肉鬆的酥香是天作之合,確實擔得起網紅的名號。

02 | 艾餃/艾米果

by 南方女子

艾餃最特殊的大約在餡,筍和臘肉是它餡料的“左右護法”,想做得更豐盛一點的話還可以加上香乾和香菇,讓餡料更有嚼頭。有的地方做艾餃的時候還會加上一點辣椒,包好後熱乎乎地直接喫,是能讓人心頭顫抖的好味。

>> Photo by A小丸子手作口紅

“顏色是鮮綠的。包在艾果裏的菜餡,多是用新出的雷筍、肉丁、雪菜、冬菜等炒熟了,包好時熱乎乎的直接可食,辣得很,我是喫得頭上直冒汗。”

——周華誠 《一飯一世界》

03 | 蒿子粑粑

蒿子粑粑的主料不單純是糯米,還加進了粘米粉,口感更加爽利軟嫩。相比於青團和艾餃,它要低調很多,省去了餡料,味道變得更加純粹。如果在做的時候加上臘肉丁,那就是另一種美味,臘肉丁脂肪的油香成爲主角,艾草的清新全藏在回味中。

>> Photo by 葉媽媽

小的時候聽說過蒿子粑粑的傳說,說三月三喫蒿子粑粑“巴魂”,雖然現在看起來有些迷信,但是這種說法所充滿的瑰麗奇譎的意味卻彌足珍貴。

蒿子粑粑做好之後有兩種喫法,用水蒸或者用鍋煎都好。水蒸的蒿子粑粑更粘糯,蘸紅糖或者芝麻花生糖都是絕配。而煎的蒿子粑粑更是我的最愛,外皮煎得脆脆的,內心依舊柔軟,一個粑能喫到兩種口感,趁熱咬一口,就是春天的味道。

蒿子粑粑

by 奧莉是個燒麥臉

食物對於我們來說從來不單單是填飽肚子的東西,它是連接我們和童年、故鄉的橋,舌尖上的記憶總是最深刻而柔軟的。青團所代表的不僅僅是軟糯可人的點心,更是故鄉清明節前後的雨、家裏廚房緩緩上升的蒸汽,還有守在竈邊笑着遞給你青團,然後慈愛地摸摸你頭髮的人。

最後,雖然艾草只是春天的時令食材,但是在經過處理之後,依舊能把這份清香延續整年:

有點點點點好奇

你最愛喫什麼餡的青團?

留言告訴我

評論裏點贊最高的6個小可愛

將get一份[味BACK]家的網紅青團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