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銷是已經成為每個企業必備的營銷手段,回顧剛剛過去的雙十一,各種打折促銷手段吸引消費者,滿減、買一贈一、贈優惠券……,作為一名財會人員,想必最關心的就是這些促銷該怎麼進行賬務處理。今天,就和大家探討一下電商促銷時賬務處理,歡迎大家補充提意見,一起進步

」1、打折

「一件9折,兩件8折,四件7.5折」雙十一店家基本都採用了這種折扣方式。會計上把這種打折叫做商業折扣,賣家開發票也是按折扣後的發票開具。賬務處理即按照折扣的價格確認收入。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折扣額和銷售額要在同一發票的金額欄開具,這類收入直接按開票後的金額確認,並計算繳納增值稅結轉相應的成本。

開具樣式如圖所示:

2、滿減、買一贈一

滿減,比如滿100減10、滿200減20等,這和打折的賬務處理類似,也作為銷售折扣,按抵減後的金額開具發票確認收入,結轉成本。實務中我們常常會為了達到滿減就會湊單,所以作為商家更願意採取滿減的手段。

買一贈一的活動,實務中也是有很多分歧,現在比較統一的看法是買贈行為不屬於無償贈送,因為它是有條件的贈送。所以增值稅處理也按照所得稅處理原則(國稅函【2018】875號),將總的銷售額按商品的公允價值進行分攤確認收入。其實也相當於變相的商業折扣。只不過是買贈的是拿物抵錢。

舉例:

超市進行買三箱奶送箱奶的活動,一箱奶的價格58元,某客戶買了五箱,獲贈一箱。現金付款其賬務處理為,:

借:庫存現金 290

貸:主營業務收入 25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40

3、贈送優惠券

優惠券也是常見的促銷方式,尤其在淘寶的時候,想必大家都會問客服要優惠券,很多店鋪首頁都會有關注店鋪,領5元優惠券。還有一種買東西後返券,下次消費時可以直接抵扣。

發放優惠券的處理方式也跟前兩個相似,以前做賬的時候就直接將他當成是銷售折扣,在贈送優惠券的時候不做賬務處理。等客戶再來消費的時候直接按打折賬務處理,確認銷售收入,計算增值稅。

還有一種做法是按照理論原則,按照贈與的購物券先確認一項費用,同時貸預計負債,買家消費時在沖減預計負債。

舉例:超市對購滿100元的客戶發放一張20元優惠券,下次購物時可以直接抵減。某客戶購買220元,獲得2張購物券。隔天,顧客又去消費136元,使用一張購物券,實際支付116元。

解析:按第一種的話,贈送的時候不做分錄,消費的時候直接按打折計算:

借:銀行存款 116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16

第二種:贈送時:

借:銷售費用 40

貸:預計負債 40

消費時:

借:銀行存款 116

預計負債 20

貸: 主營業務收入 117.24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18.76

另一個優惠券如果到期未消費:

借:預計負債 20

貸:銷售費用 20

從剛才的計算,可以看出兩種的做法在銷項稅上有點差異,對公司的損益也存在差異,但是合計總的現金流是沒有影響的。

4、積分兌換

積分兌換最常見的就是辦會員卡,會員積分可以直接抵錢。財會函【2018】60號文件規定,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的同時授予客戶獎勵積分的,應將銷售取的貨款在提供產生的收入與獎勵積分之間進行分配。積分相關的部分應首先作為遞延收益,待客戶兌換積分或者積分失效後,結轉計入當期損益。

關於積分兌換的處理方法,在注會教材給了兩個例子,我變形一下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舉例:為了發展客戶忠誠度,商城決定客戶消費一定額度可以辦理積分卡,每一積分公允價值0.01元,可以兌換商城裡的任何商品。2017年客戶消費共70000元,授予積分70000份,積分的使用期限為3年。積分使用採用先進先出法。2018年客戶使用積分36000,商城估計有60%的積分被使用。

①2017年獎勵積分的公允價值70000*0.01=700

②2017年銷售商品確認收入:70000-700=69300

③2017年客戶使用獎勵積分應當確認收入1400*36000/70000*70%=600

借:銀行存款   70 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69 300  遞延收益   700借:遞延收益   600貸:主營業務收入 600遞延收益的餘額=700-600=100剩餘獎勵積分=100/0.01=10 000

以上的例子是來源於注會的考試試題。

但是實務中,我也諮詢了有積分兌換業務的人員,會員用積分換東西時,其實質是還是和優惠券一樣抵錢,於是還是把這部分價款作為商業折扣來處理。折扣額開在同一張發票。

舉例:會員購買1000元的東西,實際收到950元,商場在開發票時就按950元來開,也就是按950元確認收入。假設這裡還是按17%的稅率計算。

借:銀行存款 950

貸:主營業務收入 812

應交稅費-增值稅(銷項稅) 138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