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爲了鞏固新建立的國家採取斷然手段,逐一消滅掉擁有重兵、鎮守一方對皇家有威脅的異姓諸侯王勢力。劉邦消滅異姓王,韓信,彭越等異性諸王的下場!

西漢初年,功臣爲王者七人,即楚王韓信,樑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韓王信,趙王張敖,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史稱“異姓諸王”。

他們據有關東廣大區域,朝廷指揮不靈,是國家統一的隱患。

高祖五年(公元前202 年)七月,燕王臧荼便據北部邊境反,劉邦親自率兵徵討。九月,虜臧荼,立長安侯盧綰爲燕王。

六年(公元前201 年)冬,有人上書言楚王韓信反。劉邦用陳平計,僞遊雲夢,與諸侯相會於陳(今河南淮陽)。

韓信見徵召令,疑懼不知所爲,自度無罪,遂見劉邦,被武士所執,載至洛陽。被廢去王號,封爲淮陰侯。

於是韓信常怏怏不快,稱病不朝,也不願與絳(絳侯周勃)、灌(灌嬰)同列。韓王信原先封地在潁川(今河南禹縣),處於中原險要地帶。劉邦對他不放心,徙他都太原,以御匈奴。劉邦消滅異姓王,韓信,彭越等異性諸王的下場!

高祖六年,匈奴軍在馬邑將韓王信包圍。信投降匈奴,反以兵攻太原。七年十月,劉邦親自帶兵擊信。信亡走匈奴,而令其舊將曼丘臣、王黃立趙利爲王,與匈奴聯合拒漢。

劉邦率軍北攻,結果在平城被匈奴大軍包圍七日,用陳平計方得解脫。

八年冬,劉邦過趙,現趙相貫高、趙午等有反謀,遂廢趙王張敖爲宣平侯。

十年(公元前197 年)秋至十一年冬、春,有人說韓信與陳豨謀反。陳豨於劉邦自平城還長安時,由郎中封爲陽夏侯,任代相國,負責監趙、代邊境,邊兵盡歸他指揮。

有人說,陳豨臨行,與韓信密謀反漢,韓信爲內應,陳豨拜將守邊,私人賓客數以千計。

趙相周昌請求入見高祖,即言陳豨擁兵在外,又賓客衆多,須謹防有變。

此年秋,高祖以“太上皇崩”爲理由召陳豨,豨稱病不至,遂與王黃、曼丘臣反,自立爲代王。

劉邦親自到邯鄲指揮平定。劉邦消滅異姓王,韓信,彭越等異性諸王的下場!

當時形勢相當嚴重,劉邦以羽檄徵集彭越、英布等,竟無至者。而陳豨部將侯敞、王黃、張春則分別將兵四處活動攻擊,範圍幾乎波及華北全境。

幸得劉邦以重金收買陳豨手下將領,將領多降。漢朝又派遣郭蒙與齊國將領擊張春,太尉周勃從太原攻入代地,才得平定叛亂。

至十二年,周勃斬陳豨於當城(今河北蔚縣)。當劉邦親自將兵討伐陳豨時,韓信稱病不從。

舊史稱,韓信與陳豨勾結謀反,呂后陰與蕭何設計將韓信處死,並將其剁成肉醬,遍賜羣臣。劉邦聽說韓信死了,且驚且喜。但謀反之說不一定可信。後世史家多疑其爲誣陷之詞。

十一年三月,樑王彭越反。由於彭越不應徵從劉邦擊陳豨,劉邦派人責備,彭越疑懼。部將扈輒勸彭越反叛,彭越不聽。後被人上告。劉邦派人至定陶,乘彭越不防備,將他綁赴洛陽。劉邦把他廢爲庶人,流放蜀青衣(今四川雅安)。

在半路上遇呂后從長安東來,欲到洛陽。呂后用計把他載到洛陽,向劉邦報告說,像彭越這樣的勇將,流放到蜀,將留下後患。遂找了個藉口,將他全族處斬。

同年七月,淮南王英布反。英布先後獲知韓信、彭越被處死,即暗中部署兵力,刺探周圍各郡動靜。

後被人告。劉邦與相國蕭何商議,遣使者到淮南國查驗。英布聞訊,舉兵反叛。

當是時,劉邦已經有病,手下諸將領都不是英布敵手,只好帶病親徵。此舉頗出乎英布意料之外。英布叛軍先攻吳,吳王劉賈敗走而死。英布渡淮擊楚,得勝,繼續引兵西進。

十二年十月,劉邦率領的漢軍與英布軍相遇於蘄西(今安徽宿縣北)。英布兵敗,逃至江南,被當地人殺死於鄉民田舍。

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 年),又有燕王盧綰反。原先,盧綰曾助漢擊陳豨,攻其東北。盧綰派張勝到匈奴,阻止匈奴援救陳豨。張勝卻聽了臧荼之子臧衍的計謀,反令匈奴助陳豨攻燕,聯絡陳豨,與漢對抗。盧綰知實情後,又把張勝包庇下來,讓他逃匿至匈奴,爲燕王祕密聯繫。又暗中派範齊去找陳豨密謀。劉邦消滅異姓王,韓信,彭越等異性諸王的下場!

謀泄,劉邦兩次派人召盧綰,綰稱病不行。二月,劉邦派樊噲擊盧綰,令皇子劉建爲燕王。盧綰帶領數千人在塞下觀望形勢。至四月,聞劉邦卒,遂亡入匈奴。

韓信、彭越、英布等人先後被消滅。只有長沙王由於其封國偏遠,又處在漢與南越的中間地帶,可以起到緩衝的作用,所以當時無事,直到文帝時才由於無後而國除。

劉邦在他生前逐一擊敗異姓王,消滅了威脅西漢朝廷的隱患。但劉邦又在異姓王的舊土上,分封自己子弟爲王,以爲這是“天下一家”,是維護朝廷的可靠保證。他還規定:“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