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李書良╱綜合報導】

目前已有富達、瑞銀、安本、貝萊德等13家知名外資機構進入大陸市場,並拿到私募管理人牌照,今年已有10家外資私募發行產品。但隨著A股表現低迷,這些外資私募的產品目前看不到業績,首家進入大陸市場的富達旗下股票基金,今年虧損近10%。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全球最大資管公司貝萊德旗下的「貝萊德中國A股機遇私募基金1期」近日開始發行,引發大陸市場關注。事實上,去年12月底,貝萊德的獨資企業(WFOE)貝萊德投資管理(上海)已在大陸完成登記,成為私募基金管理人。

近年來,外資私募機構在大陸市場可謂動作頻頻。今年6月29日,世界頭號對沖基金橋水基金也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

資料顯示,2017年1月,富達利泰投資成為首家在大陸備案的外資私募機構後,目前已有橋水、富達、瑞銀、惠理、景順縱橫、安本、貝萊德、施羅德等13家知名外資機構先後進入大陸,拿到私募管理人牌照。整體來說,包括貝萊德中國A股機遇私募基金1期在內,目前已經備案的外資私募基金數量達到15檔。

但相較於外資私募的積極佈局,業者在大陸的成績並不理想。私募排排網資料顯示,這些外資私募進入大陸後,大部分產品目前業績欠佳,其中,富達中國股票1號私募基金成立於去年12月14日,截止今年7月13日,收益率為-9.54%。

富達中國股票私募1號基金的淨值圖顯示,在4月4日,其收益為-5.71%,4月13日為-5.35%,4月27日為-8.79%,6月6日為-2.71%,7月6日更一度達到-14.29%。和滬深300指數對比,該產品在大部分時候和指數走勢相差不大,也就是說,富達也跟隨市場下挫一路大跌,今年6月前甚至跑輸市場。

不過,面對報酬績效低迷及中美貿易戰升級,很多外資機構仍表達對A股後市的看好。比較典型的觀點認為,A股在經歷今年上半年調整之後,無論是估值還是政策面,市場都已經在較低水準,目前是很好的佈局和配置時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