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以來,全球各主要二級市場均呈現出逐漸回暖的態勢,其中A股各主要指數一季度均創下超過20%的漲幅,深成指、中小板指和創業板指更是出現了超過35%的漲幅,火爆的旱情也使A股成爲包括外資在內等各路資金的重點關注對象。

  而在一季度的尾聲,經歷了2018年寒冬的證券私募也迎來了一輪疾速升溫。一方面是私募證券基金各大策略指數均在今年翻紅,錄得正收益;另一方面則是私募證券基金出現“產銷兩旺”——產品發行和銷售均迎來了回暖。

  發行、銷售兩頭火熱

  根據私募排排網近日發佈的統計數據,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新產品發行在經歷了連續回落後,終於在3月出現爆發增長。據統計,3月單月全市場新增1120只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環比增長129.98%的同時,更是創下近一年來私募證券基金單月新發行產品新高。

  與此同時,隨着A股市場今年以來的回暖,證券類私募基金的淨值普遍回升、上漲,清盤產品的數量持續下降。在私募排排網的統計中,整個3月,清算產品數量78只,也是一年來首次出現清算產品的數量低於三位數。

  與私募基金積極發行新產品相對應的則是私募基金銷售市場的升溫。記者從一些私募基金的銷售渠道獲悉,“今年股市上去得比較快,資金開始往私募流入也很正常,尤其是股票策略的私募產品回暖很快”。某大型券商的工作人員也向記者表示,券商的自營資金也在逐漸以FOF的形式,在全市場尋找一些比較優質的優質私募基金合作。“由於大多數策略對規模、容量有上限要求,許多大型私募的產品目前的規模已經較大,所以我們現在也在挖掘一些規模相對較小,但擁有較高成長潛力的中小型私募基金。”他說。

  社融數據回暖,私募樂觀展望後市

  上週出爐的3月金融數據,給A股市場後續的走勢增加了新的助力。央行數據顯示,3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存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0.6%;M2分別同比增8.6%,創13個月新高;M1同比增4.6%。

  數據背後,貨幣供需均出現的超預期改善,提振了市場的信心,港股、A50期貨應聲直線上漲,各大機構也紛紛對後市有了更爲樂觀的展望。

  廣發證券分析師戴康指出,3月社融向上超預期,信用傳導確認見效,盈利二季度見底的預期將會得到加強。中泰證券分析師王仕進認爲,3月社融數據大超預期,宏觀經濟預期修復,流動性寬鬆不變,風險偏好有望進一步提升。短期持續看反彈,四月依舊積極可爲。市場行業與風格表現更多將有基本面驅動,更傾向於預期修復的行業優質龍頭。

  從目前的市場反應來看,社融數據從總量上看超過預期已是市場的共識,而分歧則主要出現在從寬信用到實體經濟真正復甦的過程還需要多久。

  星石投資則提出,3月份金融數據大規模超越市場預期,意味着“信用底”得到確認。星石投資認爲,根據過往經驗,結合近期其他經濟數據表現,中國經濟大概率在二季度逐步見底。另外減稅降費的正式執行,可能會導致“盈利底”先於“經濟底”出現——根據歷史經驗,企業的“盈利底”與“經濟底”基本是同步的,但是本輪盈利下行週期中,超預期的減稅降費政策全部集中在二季度釋放,可能會使得“盈利底”先於“經濟底”出現。

  和聚投資分析,在實體經濟復甦的時間節奏上,偏中性一些的市場觀點可能認爲2季度還有一次再確認的過程。但樂觀的判斷下,從PPI率先修復、到信貸寬鬆的再驗證,看庫存週期的角度,2季度出現向上拐點似乎已經成爲大概率事件。“我們對此的態度是中性偏樂觀的。”

  不過,重陽投資在對比了過往數據後則指出,3月社融數據的實際力度弱於1月。具體而言,從結構上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1.96萬億,表內貸款仍然是社融增長的主要動力;而表外的委託貸款和信託貸款合計下降542億,同比少降1665億,表明表外融資的壓縮過程接近尾聲;同時,3月無論是表內票據貼現還是表外未貼現票據均正常增長,這表明前期票據衝量已經轉化爲更加穩定的信貸融資,社融的結構更加合理。需要指出的是,2016年和2017年3月可比口徑的廣義社融分別爲3.12萬億和2.36萬億,市場預期較低主要是受到了2018年3月1.42萬億這一異常值的影響,形成了錨定效應。現實地看,3月的社融數據較好,但實際力度弱於1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