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以来,全球各主要二级市场均呈现出逐渐回暖的态势,其中A股各主要指数一季度均创下超过20%的涨幅,深成指、中小板指和创业板指更是出现了超过35%的涨幅,火爆的旱情也使A股成为包括外资在内等各路资金的重点关注对象。

  而在一季度的尾声,经历了2018年寒冬的证券私募也迎来了一轮疾速升温。一方面是私募证券基金各大策略指数均在今年翻红,录得正收益;另一方面则是私募证券基金出现“产销两旺”——产品发行和销售均迎来了回暖。

  发行、销售两头火热

  根据私募排排网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新产品发行在经历了连续回落后,终于在3月出现爆发增长。据统计,3月单月全市场新增1120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环比增长129.98%的同时,更是创下近一年来私募证券基金单月新发行产品新高。

  与此同时,随着A股市场今年以来的回暖,证券类私募基金的净值普遍回升、上涨,清盘产品的数量持续下降。在私募排排网的统计中,整个3月,清算产品数量78只,也是一年来首次出现清算产品的数量低于三位数。

  与私募基金积极发行新产品相对应的则是私募基金销售市场的升温。记者从一些私募基金的销售渠道获悉,“今年股市上去得比较快,资金开始往私募流入也很正常,尤其是股票策略的私募产品回暖很快”。某大型券商的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表示,券商的自营资金也在逐渐以FOF的形式,在全市场寻找一些比较优质的优质私募基金合作。“由于大多数策略对规模、容量有上限要求,许多大型私募的产品目前的规模已经较大,所以我们现在也在挖掘一些规模相对较小,但拥有较高成长潜力的中小型私募基金。”他说。

  社融数据回暖,私募乐观展望后市

  上周出炉的3月金融数据,给A股市场后续的走势增加了新的助力。央行数据显示,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0.6%;M2分别同比增8.6%,创13个月新高;M1同比增4.6%。

  数据背后,货币供需均出现的超预期改善,提振了市场的信心,港股、A50期货应声直线上涨,各大机构也纷纷对后市有了更为乐观的展望。

  广发证券分析师戴康指出,3月社融向上超预期,信用传导确认见效,盈利二季度见底的预期将会得到加强。中泰证券分析师王仕进认为,3月社融数据大超预期,宏观经济预期修复,流动性宽松不变,风险偏好有望进一步提升。短期持续看反弹,四月依旧积极可为。市场行业与风格表现更多将有基本面驱动,更倾向于预期修复的行业优质龙头。

  从目前的市场反应来看,社融数据从总量上看超过预期已是市场的共识,而分歧则主要出现在从宽信用到实体经济真正复苏的过程还需要多久。

  星石投资则提出,3月份金融数据大规模超越市场预期,意味着“信用底”得到确认。星石投资认为,根据过往经验,结合近期其他经济数据表现,中国经济大概率在二季度逐步见底。另外减税降费的正式执行,可能会导致“盈利底”先于“经济底”出现——根据历史经验,企业的“盈利底”与“经济底”基本是同步的,但是本轮盈利下行周期中,超预期的减税降费政策全部集中在二季度释放,可能会使得“盈利底”先于“经济底”出现。

  和聚投资分析,在实体经济复苏的时间节奏上,偏中性一些的市场观点可能认为2季度还有一次再确认的过程。但乐观的判断下,从PPI率先修复、到信贷宽松的再验证,看库存周期的角度,2季度出现向上拐点似乎已经成为大概率事件。“我们对此的态度是中性偏乐观的。”

  不过,重阳投资在对比了过往数据后则指出,3月社融数据的实际力度弱于1月。具体而言,从结构上看,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1.96万亿,表内贷款仍然是社融增长的主要动力;而表外的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合计下降542亿,同比少降1665亿,表明表外融资的压缩过程接近尾声;同时,3月无论是表内票据贴现还是表外未贴现票据均正常增长,这表明前期票据冲量已经转化为更加稳定的信贷融资,社融的结构更加合理。需要指出的是,2016年和2017年3月可比口径的广义社融分别为3.12万亿和2.36万亿,市场预期较低主要是受到了2018年3月1.42万亿这一异常值的影响,形成了锚定效应。现实地看,3月的社融数据较好,但实际力度弱于1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