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哀帝改稱「陳聖劉太平皇帝」,本質上來說,他是在跟劉氏祖宗劃清界限,不承認自己是劉家子弟!這種悖逆行為發生在皇帝身上,確實駭人聽聞,有其很複雜的社會原因。

按理說,後續皇帝都是繼承祖業,既然跟祖上劃清界限了,等於你已經不承認自己是祖上的子孫了,那你這個皇位的合法性就不存在了,難道你想"揮刀自宮"?

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漢哀帝劉欣繼承伯父漢成帝政治遺產,成為西漢第十位皇帝。雖然他不是先皇漢成帝的親兒子,但卻實實在在地是漢元帝的孫子,劉氏皇族純正的血脈。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六月,剛剛即位兩年的漢哀帝突然對外宣佈:"自即日起,朕不再是大漢皇帝了!"

難道劉欣準備主動放棄皇位了?別急,劉欣又接著說:"朕從此改稱"陳聖劉太平皇帝",改建平二年為太初元年,改計時漏上的刻度一百度為一百二十度!"

今天人看到這段話會發懵,什麼亂七八糟的內容!從文字內上看就是說,我劉欣從此跟漢室一刀兩斷,我不再是劉氏漢朝的皇帝了,但我還是皇帝,只是我變成了"陳聖劉太平皇帝",為慶賀"新皇"登基,改元"太初",且更改時漏......

劉欣為什麼要跟祖宗決裂,不惜罵名也不做漢皇?儘管劉欣的身體一直不大好,但這位小年輕精神一直很正常,之所以如此大逆不道,肯定別有玄機。

就在前四天,劉欣的母親丁太后去世了,劉欣很悲傷。黃門待招夏賀良對他說:"陛下可知你為什麼身體一直不好,並且無子?" 劉欣一頭霧水,我從小就這樣啊。夏賀良搖搖頭,"陛下又可知,先帝為何也無子?"劉欣心想,先帝有子還能輪得到我當皇帝嗎,他為什麼無子?自作孽唄!但這話不好說,只得請教夏賀良有啥高論。

夏賀良說:"其實根源就在漢歷已衰,天命絕劉,應該順應天時,"更天命"了!"劉欣瞪大眼,心想,老小子,你還想不想活了?竟然說出這種大逆不道的話!夏賀良也看到了劉欣表情的變化,他還是不緊不慢地說出了下面的話:"成帝就是沒有遵循天命,所以他命中註定無子。陛下您稱帝以來,一直身體不爽,也沒生出個兒子。現在天下各種災異不斷,這是上天在警告您,趕緊更天命,這樣纔可以避免災難,福壽多子,天下太平!"

漢哀帝冷冷地問:"以卿所言,如何更天命?"我倒要看看,你想讓我把皇位讓給誰?

"更換帝號,改元換歷!"夏賀良說,"以此宣佈您繼承的不再是漢室天下,這就可以順應天命了。"

劉欣鬆了口氣,原來如此。這夏賀良夠聰明,"更天命"這一說法其實並非他的發明,在他之前就有眭弘、甘忠可等提出過,不過肯定不能被皇帝接受,相反自己的命都被皇帝"更"了。於是夏賀良提出了這個改良版的"更天命",不一定非得換個非劉氏的皇帝,你只要宣佈跟劉氏漢室劃清界限,也是"更天命"。

只要你不覬覦劉欣的私產,那就可以接受,跟祖宗決裂就決裂唄,保命要緊。於是劉欣宣佈改稱"陳聖劉太平皇帝",啟用漢武帝改制時的年號"太初",時漏刻度改為一百二十度。

大臣們沒幾個相信夏賀良的這一套說法,表示反對,於是紛紛揭夏賀良的老底,把他師門從上到下都拉到太陽下曝光,指責他純屬政治騙子,無非想以邪說邀寵。

起初,漢哀帝並不理會朝臣們的彈劾之言,義無反顧地做起了"陳聖劉太平皇帝"。但兩個月過去了,劉欣也開始懷疑起夏賀良。都兩個多月了,老天爺該收到我"更天命"的誠心了,怎麼我的身體不見半點好轉呢?天下還是一天比一天亂呢?在大臣們不停的叨叨下,劉欣總算明白了,夏賀良就是個滿嘴跑火車的江湖騙子。

八月,漢哀帝劉欣下旨:"我為了國家太平,誤聽了夏賀良這個騙子的話。夏賀良所言所行違經背古,不合時宜,廢除之前的聖旨,夏賀良這個騙子妖言惑眾,斬立決!"

一場歷時兩個月的鬧劇結束了,夏賀良找他的老師,繼續研討如何"更天命"的課題去了。不過好玩的是,"更天命"的妖言並不妖,漢哀帝真的到死也沒留下一個子嗣,漢朝也急速衰敗,並於十三年後被王莽更了天命!

天命,到底是誰的天命?


謝邀。

劉欣(前25年-前1年8月15日),即漢哀帝(前7年―前1年在位),字和,漢元帝劉奭之孫,漢成帝劉驁之侄,定陶恭王劉康之子,母丁姬,西漢第十三位皇帝,在位7年。

漢哀帝是謚號:古代帝王死後,後繼者往往要同大臣們共同討論,根據其生前品行,給予一種特殊的稱號,這就是謚號。謚號起於周初,謚號以褒揚的字眼為主。秦朝始皇帝廢除謚法,漢朝又恢復了謚法,謚號開始的時候只有帝王有,後來一些帝王會賜予一些有過突出貢獻的死去的大臣以謚號。謚號大體可分為美謚、惡謚、憫謚三大類。美謚有文、武、景、明、惠、平等,惡謚有靈、煬、厲、幽等,憫謚有哀、懷、愍等。

漢哀帝常常與自己寵愛的男寵董賢同臥同坐。曾有一次白天睡覺,董賢頭偏枕了漢哀帝的衣袖,漢哀帝想起牀,而董賢卻未發覺,漢哀帝不想驚動董賢,於是用劍截斷衣袖後才起來。 這個故事後來成為成語典故「斷袖之癖」,後世泛指男子之間的同性戀行為。

漢哀帝繼位前,封地靠近邊境,時常爆發戰爭。漢哀帝繼位後,命大將軍霍照統領10萬兵徵討邊疆,得勝而歸。自己給自己來了個:陳聖劉太平皇帝,我想應該是宣揚自己的文治武功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