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傳世文獻之歐洲最早的宗教寬容合約《米蘭敕令》

《米蘭敕令》

(君士坦丁一世、李基尼烏斯 羅馬帝國 公元313年)

《米蘭敕令》概況

《米蘭敕令》,又譯作《米蘭詔令》或《米蘭詔書》,是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和李基尼烏斯在公元313年於意大利的米蘭頒發的一個寬容基督教的敕令。

《米蘭敕令》是基督教歷史上的轉折點,標誌着羅馬帝國的統治者對基督教從鎮壓和寬容相結合的政策轉爲保護和利用的政策、從被迫害的“地下宗教”成爲被承認的宗教,宣告了基督教的合法性。

《米蘭敕令》在以後成爲了羅馬世界通行的基本法,敕令以伽勒裏烏斯的名義,同時也以李基尼烏斯和君士坦丁的名義發佈。

當時基督教在羅馬帝國還是非法宗教,各方面勢力都在壓制基督教發展,可是基督教強大的吸引力使它逐漸在帝國盛行起來,爲了向日益盛行的基督教尋求支持,也爲了聯盟另一奧古斯都(羅馬帝國皇帝的稱號)李基尼烏斯,公元313年君士坦丁決定與其在米蘭會晤,並將自己的妹妹康士坦提婭許給李基尼烏斯。因爲李基尼烏斯當時軍事力量也很強大,並且擁有巴爾幹半島和伊利里亞等地。會上雙方達成共識,並共同簽署了著名的“米蘭敕令”,它是一條關於宗教寬容的敕令。

《米蘭敕令》承認基督徒同其他異教徒一樣具有同等的信仰自由權,歸還給他們被沒收的教堂和教會財產,免除了基督教僧侶個人對國家的徭役義務,規定主教有權審判教會案件。從此基督教成爲羅馬帝國的合法宗教,成了國家政權的精神支柱。

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在尼西亞主持召開了“全世界大會”的宗教會議,制定了所有基督徒都必須遵奉的信條:聖子基督是永恆的,與聖父、聖靈是同體的。

因爲阿里烏斯派擁護皇帝的強權政體,不謀求教會獨立,所以君士坦丁自己傾向於阿里烏斯派。然而,君士坦丁並未完全拋棄古羅馬時代流傳下來的多神教,在他當政期間,基督教與各種“異教”基本處於平行地位。

公元380年,另一位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正式公佈敕令,宣佈基督教爲帝國的國教,同時“取締一切異教迷信活動”。從此,基督教發展成羅馬——地中海的唯一正統宗教。

在承認基督教的地位後,公元324年,君士坦丁恢復了羅馬帝國的統一,併成爲羅馬帝國的獨裁統治者。

人類傳世文獻之歐洲最早的宗教寬容合約《米蘭敕令》

《米蘭敕令》產生的背景

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傳播範圍最廣的宗教,它由猶太教脫胎換骨而來。

公元元年前後,猶太教內部分化爲四個宗派:撒都該派、法利賽派、奮銳黨和艾賽尼派,基督教極有可能是由艾賽尼派猶太教發展而來,基督教的創始人是公元1世紀的猶太人耶穌。

耶穌在歷史上衆說紛紜,但下面幾點則可以肯定:耶穌是猶太人、生活在公元1世紀初、30歲左右在加利利和猶太各地傳教、曾收12門徒、遭到猶太教上層的嫉妒與迫害,最後以反羅馬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在公元一二世紀時,羅馬的統治者認爲基督教無非是不大討人喜愛的猶太人的一種教派,因此基督教和猶太教一樣遭到羅馬統治者的壓制。

當時的羅馬帝國信仰集古希臘和古羅馬衆多神祇的多神教,因此篤信一神論的基督教顯得特別另類。而且早期的基督教徒多是貧苦之人,由於他們具有明顯的反抗意識,不與統治階級合作,因此多次遭到羅馬統治者的迫害,如在戴克裏先時代,基督教就遭到了自稱羅馬舊神朱庇特之子的皇帝的瘋狂壓制。不過間或也有一些皇帝對基督教採取了寬容的態度,使得到3世紀時基督教徒有600多萬。隨着基督教的發展,教徒的成分也發生了變化,教義也更趨向於順從統治階級,統治階級也開始瞭解基督教。

人類傳世文獻之歐洲最早的宗教寬容合約《米蘭敕令》

《米蘭敕令》頒佈的過程

君士坦丁一世執政後,他發現基督教對於信奉“多神”的羅馬來說是一種造反和破壞的力量,而在基督教內部卻有一股統一的和有組織的力量,耶穌的精神在全羅馬帝國甚至在帝國範圍以外都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自由結合的團體契約,它提供了道義上團結一致的惟一希望。

君士坦丁一世在他必須統治的偏見者和追求私利者的巨大混亂之中,看到了這種團結一致的希望,只有這種希望,才能爲組織意志提供便利。於是在313年,君士坦丁和東部的奧古斯都李基尼烏斯聯合頒佈了《米蘭敕令》。

人類傳世文獻之歐洲最早的宗教寬容合約《米蘭敕令》

《米蘭敕令》具體內容

……我們在此前發佈的一些意在敦促大家崇敬諸神的敕令已使許多基督教徒陷於危險和苦難之中,其中許多還喪失了性命,……至今不能參加任何正常的公衆宗教活動,爲此我們本着一向寬大爲懷的宗旨,決定對那些不幸的人格外開恩。……我們希望我們的寬容將會使得基督教徒們在他們所崇拜的神前禱告時勿忘爲我們的安全和繁榮、爲他們自身以及爲共和國祈禱。

儘管爲了保證帝國的統一和安全有許多重大問題使我們日夜操勞,但我們仍時刻不忘改正各方面的錯誤,使一切都能恢復羅馬的古制,並重振羅馬的公衆秩序。我們還特別希望使那些拋棄他們的祖先所建立的宗教和儀式,狂妄地厭棄古代的一切做法,完全憑自己胡思亂想憑空造出一些荒唐的法律和奇談怪論,並在我們帝國的不同省份自行組成社團的受矇騙的基督教徒們重新回到理性和合乎自然的道路上來。我們在此前發佈的一些意在敦促大家崇敬諸神的敕令已使許多基督教徒陷於危險和苦難之中,其中許多還喪失了性命,而且還有更多的人,由於始終仍堅持其瀆神的愚蠢做法,至今不能參加任何正常的公衆宗教活動,爲此我們本着一向寬大爲懷的宗旨,決定對那些不幸的人格外開恩。

我們今後將允許他們自由表達各自的想法,只要他們永遠不忘對已公佈的法律和政府抱着適當的尊敬,他們便可以毫無畏懼,不受任何干擾地在各自的會場中集會。我們馬上還將另有一道敕令將我們的意圖告知各法院法官和地方行政官員,我們希望我們的寬容將會使得基督教徒們在他們所崇拜的神前禱告時勿忘爲我們的安全和繁榮,爲他們自身以及爲共和國祈禱。

人類傳世文獻之歐洲最早的宗教寬容合約《米蘭敕令》

《米蘭敕令》的影響

君士坦丁放開對基督教的限制絕不是爲了使它成爲正式的國教,但是他制訂的法律和其他的政策都有力地促進了它的發展。

在君士坦丁統治時期,他頒佈法令賜予基督教以諸多特權,如教會有權接受遺產和捐贈,教會神職人員能夠豁免賦稅和徭役,信奉基督教還成了晉升國家高級職位的一條捷徑。他本人還建造了多座知名教堂,如耶路撒冷聖墓教堂等。

經君士坦丁之後,基督教的地位已不可動搖,開始了在西方文化史上惟我獨尊的時代。

公元380年,羅馬皇帝狄奧多修更是將基督教正式定爲國教,並開始禁止其他宗教進行宗教儀式,基督教開始顯現出了“排他”性。

公元392年,以德奧菲羅斯主教爲首的基督徒縱火焚燒了塞拉皮斯神廟,30多萬件的希臘文手稿毀於一旦;狂熱的基督徒在這裏還地殺了古代世界惟一的一位著名的女科學家希帕提婭——亞歷山大繆塞昂學園最後一位重要的人物、當地新柏拉圖學派的領袖。

這段時期是基督教成長的最佳黃金時期,在這段時間裏,原有的羅馬神廟被拆毀或改成教堂,奧林匹克運動會被取消。

其後的一千年,基督教逐漸四處傳播,遷移中的日耳曼部族在小亞細亞和拜占庭接受了基督教。在北方、東北方和西北方,斯拉夫系統的不同民族也通過拜占庭教會接受基督教。

傳教、開化和殖民這三種活動往往配合進行,因此,代表較先進文化的傳教士往往給許多較後進地區帶來重要變化。

然而也正是在這個時期,基督教受到了嚴酷的考驗:它早期的勢力範圍巴勒斯坦、敘利亞、小亞細亞、北非乃至西班牙部分地區已經伊斯蘭化;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也受到威脅;俄羅斯淪於蒙古可汗信奉薩滿教及匈奴金帳汗的統治之下,隨之安瓦爾人、匈奴人、蒙古人和土耳其人也先後侵入西方,伊斯蘭教得到廣泛傳播。

人類傳世文獻之歐洲最早的宗教寬容合約《米蘭敕令》

隨着古羅馬帝國的分裂,基督教也同時一分爲二,以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爲中心的東正教和以羅馬爲中心的天主教東西對峙。

在西歐文明的重建過程中,羅馬主教乘機提高自己的地位。

羅馬主教格里高利一世極力擴展羅馬主教的權勢,西方的主教中惟有他可以稱“教皇”,成爲西方教會公認的領袖。

爲與之抗衡,君士坦丁堡主教也在公元595年自稱“普世牧首”(也譯作“宗主教”)。

雙方日益激化的矛盾終於導致了分裂,公元1054年,遭受了嚴酷考驗的基督教分爲天主教和東正教兩大派。

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又使基督教產生了新教、安立甘宗、信義宗、歸正宗和其他各種教派。

十九世紀是基督教傳播史上的“偉大世紀”,在這個世紀裏,基督教被傳到世界各地。

在基督教的教義中,人是按照天主的形象造出來的,因此在天主彰顯自己的作爲時,人必然起決定性的作用。

既然人反映天主的形象,天主在實踐自己的計劃時就必然要求人的合作。天主和人互相緊密依附,可以說天主和人是互相爲了對方的緣故而存在的。

根據基督教教義,教會是由天主選的人組成的末世團體,聖神澆灌於教會的生命過程中;教會由相信耶穌基督的人們組成,其中既有猶太人也有非猶太人,教會成員都是“新以色列人”,都是天主的選民;教會是耶穌基督的身體,教會的成員都是建造教會大廈所用的“活石”由教會在世的代表——磐石教宗引導。

《米蘭敕令》的歷史評價和歷史意義

弗拉維·瓦萊裏烏斯·奧勒裏烏斯·君士坦丁,生於公元272年(西晉泰始八年),卒於公元337年(東晉鹹康三年),羅馬帝國皇帝,在位期間從公元306年至公元337年,君士坦丁是世界歷史上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公元330年將羅馬帝國的首都從羅馬遷到拜占庭,將該地改名爲君士坦丁堡。

此外,君士坦丁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爲歐洲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度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被稱爲西方的“千古一帝”,被後世尊稱爲“君士坦丁大帝”。

君士坦丁主要功績有:

1、廢除“四帝共治”; 2 劃分全國爲四大行政區,行省、軍政改革; 3遷都君士坦丁堡;

4、頒佈《米蘭敕令》承認基督教合法地位。

君士坦丁大帝是使基督教成爲羅馬帝國正式宗教的皇帝,從此基督教成爲帝國的精神支柱。

基督教由此在歐洲大規模公開傳播,爲其成爲世界第一大宗教奠定基礎。

《米蘭敕令》是羅馬法律上第一次承認基督教會可擁有財產權,這道敕令可以說是基督教史上的里程碑,是羅馬帝國對基督教從實行鎮壓的政策轉爲依靠、扶植、利用的標誌。

人類傳世文獻之歐洲最早的宗教寬容合約《米蘭敕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