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27年,金國軍隊放棄與北宋邊關守軍糾纏,騎兵南下,攻破開封,擄走宋徽宗和宋欽宗,接受北宋開封羣臣的推舉,把常年在金營做人質的宰相張邦昌立爲皇帝。鑑於五代時期耶律德光死在中原的教訓,暫時撤兵。金兵走後,大家推舉康王趙構做新的皇帝。

趙構曾與張邦昌同在金營做人質,對金軍的厲害深有體會,於是他百般推辭。後來羣臣勸說加上太后的旨意,讓趙構逐步開始燃起了心中的熱火。這個時候,一封來自宋徽宗的衣襟血書送到了趙構手中,上書“可便即真,來救父母”。趙構得知親生爹孃此刻正被金人欺凌,熱淚盈眶之下決定接受張邦昌讓位,成爲南宋第一個皇帝,即宋高宗(《宋史·諸帝本紀》)。

宋高宗建都南京後,北望中原,心中百感交集。他回憶起宋欽宗剛剛即位那年,金兵第一次南下,正是被臨時任命爲尚書右丞的李綱組織了“開封保衛戰”,把金兵死死的拖在城外。但後來李綱因爲堅定主戰,而皇族想跟金人媾和,加上李綱在太原因爲糧草、兵力不足兵敗,更有金人討厭李綱等一系列原因,導致李綱被罷免(《北宋嘆息》)。

李綱堅決主戰,皇帝和羣臣認爲:沒戰馬不成!是否合理

趙構當然還記得李綱在城頭帶領軍民抵抗的情形,也當然記得李綱孤零零一個人舌戰羣臣,堅持不和談的態度,李綱當時也堅決反對送趙構做人質,這讓後來在金國受苦的趙構很感激。剛登基的趙構,認爲李綱是不可多得的可用之人,儘管身邊一衆大臣反對,趙構仍力排衆議把李綱提拔爲丞相。

李綱拜相後,向趙構提出了十件大事,其中有“議國是”、“議巡幸”、“議僭越”、“議僞命”、“議戰”、“議守”、“議本政”、“議修德”等。其中“議國是”是讓趙構徐圖發展,等國力強盛之後,再圖進取,趙構很滿意。但是後面的幾條,讓趙構的心臟都不舒服了:

“議巡幸”是讓趙構遷都長安,這簡直是要了皇帝的老命。徽宗和欽宗纔剛剛被抓走,趙構自己驚魂未定。而且李綱還提起了寇準當年鼓勵宋真宗御駕親征的案例自比,導致宋高宗更不舒服,因爲有一件事李綱不知道,宋高宗卻很清楚:那就是澶淵之盟以後,宋真宗恨死了寇準,不斷的將其貶戍。

“議僭越”是讓高宗殺掉張邦昌,而羣臣一致認爲張邦昌事出無奈,是權宜之計,趙構也認爲張邦昌不當死。“議僞命”就是要追查當年聯名上書金國、推舉張邦昌爲帝的那幫人,當年羣臣自己不想被立爲皇帝,就私下商量把在金營做人質的張邦昌立爲皇帝---幾乎所有身在開封的大臣都簽字了。趙構如果真要追究,自己的朝堂恐怕就空了。

圍繞“議戰”,李綱上奏摺要求“造戰船,招募水軍,控制長江;造戰車,制衡金人騎兵;買戰馬擴軍,而國庫空虛,需要勸民資助軍費。”

無論是勸趙構遷都還是殺張邦昌,雖然心中不快,但李綱總歸佔據了國家大義的制高點,宋高宗也無話可說。但是對於購買戰馬擴軍一事,卻出現不同意見。

諫議大夫宋齊愈上書皇帝,稱李綱的奏摺毫無道理,首先因爲南宋已經民力凋敝,購買戰馬將加劇百姓痛苦,而東南馬不可來當戰馬,另外,即使湊到了錢,也買不到戰馬。

李綱扣押了他的奏摺,但宋齊愈堅持上奏摺,李綱把他砍了。可見即使在宋朝,士大夫也並不像傳說中那樣永遠不被殺。後來李綱與趙構在用人問題上發生了一些矛盾,宋齊愈的朋友就拿出李綱砍宋齊愈的事情來說事。大家一致認爲宋齊愈說的很正確,李綱濫殺無辜,行政剝削民力,就罷免了李綱。而李綱被罷免,歸根結底還在於大家認爲他的方案是錯的,宋齊愈是對的。

李綱被罷免後,太學生陳東等人聯名上諫言,全被高宗砍了。

當時的南宋真的買不到戰馬嗎?這件事,李綱應該是真的錯了。北方已經被金兵控制,西夏和南宋之間的聯繫基本中斷,大規模運輸戰馬只能繞路青藏高原更,而那裏自然條件惡劣,就算人願意走,馬也不願意;另一方面,《宋史》中記載,徽宗初期自以爲文治武功,曾經背棄盟約對西夏開戰,居然還勝利了,西夏此時也未必願意幫助南宋了。

李綱堅決主戰,皇帝和羣臣認爲:沒戰馬不成!是否合理

那麼,購買戰馬一事有多重要,真的至於戰馬之爭引起宰相罷免,多人殞命?事實上,對於古代戰爭而言,戰馬當真是不能缺少。

騎兵軍隊首先具有超高的機動性,可以專門攻打對手防禦薄弱地帶。而且在正面戰場上,具有很強的衝擊性;其機動性更是可以在局部不斷的形成以多打少,類似於足球運動,速度快的球隊很容易不斷的通過傳切配合,連續形成局部的以多打少,最終將球踢進球門。而足球被公認是古代戰爭的演化,道理也在於此。歷史上大多數以少勝多的戰爭,原理也在於此,雖然對方總體人數多,但優秀的軍事家通過科學部署,實現在關鍵局部作戰人數多。

另一方面,古代騎兵主要指的騎射兵,這種兵種威力強大,步兵和弓兵根本不能奈何。趙國時期的趙武靈王的軍事改革又被稱爲“胡服騎射”;現在有很多清代八旗騎兵的圖畫,畫中人通常都是揹帶弓箭,有的甚至連近戰兵器都沒有。

李綱堅決主戰,皇帝和羣臣認爲:沒戰馬不成!是否合理

莫說趙構,就連歷代坐斷江南的君王們,也幾乎全被戰馬所困擾。三國時期東吳一代雄主孫權,爲了能夠獲得戰馬,打造了專門運輸戰馬的船隻,《三國志》裏記載,東吳船隻最少能夠運輸80匹馬;此外他還專門與遼東的公孫淵結盟,希望能從海路獲得戰馬。

他的謀士張昭認爲公孫淵不可靠,但孫權一意孤行,後來派去的使者被公孫淵所殺,氣的張昭閉門不出,孫權把他房子都點上火了(《三國志·張昭傳》)。《陸遜傳》記載,爲了獲取戰馬,孫權一度決定打造戰船北征遼東,幸好被陸遜阻擋。可想而知,孫權爲了能夠入主中原,對戰馬的渴望到了什麼程度。

李綱的當時情況,確實非常尷尬,因爲要振興國家,強大的軍隊不可缺少,戰馬作爲稀缺資源,成爲掣肘。正應了那句話,“軍備不是萬能的,沒有是萬萬不能的。”

另一方面,除去無法獲得戰馬的客觀條件之外,李綱要求百姓和朝廷勒緊褲腰帶備戰的要求並沒有什麼錯誤。有個俄羅斯人曾經講過一個故事:一位父親回家找不到自己的獵槍了,就問他的兒子,槍哪去了;兒子回答:賣掉了,並展示了他剛買來的手錶。他的父親對他說:如果今晚強盜來了,他們不僅會殺掉你、我和你的媽媽,還會搶走你的手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