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的是蒙古成吉思汗和匈奴(匈人)之王阿提拉這兩個人。

匈人(拉丁語:Hvnnvs,英語:Huns),是一支生活在東歐、高加索和中亞地區的古代游牧民族。他們在4世紀西遷到了歐洲東部,在首領阿提拉的率領下,揮鞭縱橫歐洲,連續擊敗阿蘭人、哥特人、日耳曼人等歐洲民族,併入侵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間接引起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和歐洲奴隸制度的瓦解。被歐洲人視為洪水猛獸,稱之為「上帝之鞭」。

由於拉丁文Hvnnvs的中文音譯與匈奴發音接近,故法國漢學家Joseph de Guignes於1756年在其史學著作《匈奴通史》中推測匈人的來源即中國漢代時期北方游牧部落的總稱——匈奴,這一說法在20世紀得到大多數學術專家認同,但沒有確定性的證據證明匈人即是中國漢代北方的匈奴民族,至今仍存爭議。

匈人和匈奴人是否屬於同一民族,根據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認為二者關聯不大。

【支持匈人即匈奴的觀點】

18世紀時,法國歷史學家Joseph de Guignes提出了「匈人即匈奴人」的猜想,該猜想曾一度廣受支持。

其根據如下:

第一,歐洲歷史典籍中記載了匈人滅阿蘭國,而《北史》中說:「粟特國,......匈奴殺其王而有其國。」而文中對粟特國的位置描述符合《三國志》中對奄蔡的描述,而《後漢書》中說:「奄蔡國,改名阿蘭聊國 ......」。部分學者認為中國史書中的奄蔡即西方史書中的阿蘭國。

第二,匈人在祭祖天地鬼神、崇拜日月、獻血為盟、脫帽致謝等禮儀風俗方面與匈奴人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反對匈人是匈奴的觀點】

第一,匈人存在人工顱骨變形的風俗,而匈奴人沒有。

第二,羅馬史籍記載匈人是個子矮小,鼻樑低,眼睛小,沒有鬍子,中國文獻中的匈奴人是又高又大,相貌堂堂,並且有著大鬍子,兩者完全不同。

第三,根據最新的考古論證,匈人是蒙古人種,而匈奴人是歐羅巴人種的混血。匈人帝國的首領阿提拉具有典型的蒙古人種特徵,而滅亡西晉帝國的匈奴人劉淵具有典型的歐羅巴人種與蒙古人種混血的特徵。匈人名字發音為突厥語族、少部分為波斯(伊朗)語系,匈奴人名字發音更接近葉尼塞語系,匈奴人的戰甲、弓箭箭頭等能夠反映製造業水平的產品遠比匈人先進。匈人活動在公元4世紀和5世紀、製造業工藝水平居然比秦漢時期匈奴的還要落後,這有點不合理。


首先,"匈奴"實際上是對當時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的統一稱呼,並非一個民族。

我打個比方,現在大家統一說"江蘇人"、"浙江人"。然而他們不一定就是原生住民,有可能別的地方人遷移到這裡,生活了一代人,別人就稱他們"江蘇人"了。

而這種遷移,對於游牧民族來說是非常常見的。所以匈奴只能是那個地區的稱呼。

而"上帝之鞭"說的是蒙古人,是元朝的統治民族,是一個特定的民族。

總的來說,可以理解為蒙古是匈奴的一部分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