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上後很多著名的文臣武將,基本都是很本分的在自己的領域內實現人生的巔峯,臨時換"專業"總會讓人覺得不靠譜,但是就有一個人,本來好好的當着文官,後來爲了達成小時候的夢想臨時轉成了武將,最爲關鍵的是竟然還屢建奇功官拜總督,封三等公爵,被乾隆皇帝譽爲"三朝武臣巨擘"。

熱血青年棄文從武,戰功赫赫卻被皇帝視爲眼中釘,最後皇帝死了

他叫嶽鍾琪,漢族,清朝康熙年間人,查看族譜會發現他的祖先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岳飛,但是這個背景在清朝統治階級眼裏一點用處都沒有。

清朝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國家,從入關後的第一天就不斷有打着"反清復明"的各種勢力想把清朝統治推翻,奪回漢人統一的天下,因此清朝統治者也害怕漢人入仕後會掌握大權威脅到自己的統治,對於漢人做官他們都是心存懷疑有諸多節制;但是他們又需要漢人來輔助自己管理國家,所以也制定了各種政策來籠絡人心,允許漢人入仕當官。在這種政治大環境下,擁有一個南宋名將做祖先不僅不是一個好的背景,反而會在特定時候被當作致命的缺點。

熱血青年棄文從武,戰功赫赫卻被皇帝視爲眼中釘,最後皇帝死了

嶽鍾琪的入仕開端並不像大多數人那樣通過科舉考試,而是捐官,其實就是拿錢買官,從此走上仕途的,能這樣應該得益於他的父親。他的父親嶽升龍也是清朝武將,在跟隨康熙皇帝征伐葛爾丹的時候立了大功,所以被升官到四川當提督,有個當官的老子,買個官噹噹也就不足爲奇了。(但還是好奇爲什麼他不參加科舉進入仕途而是捐官,是覺得考不上還是因爲不需要呢?)

有個武將父親,嶽鍾琪年少時頗受父親影響,博覽羣書、熟讀經書自不在話下,但是他還喜歡排兵佈陣這個遊戲,經常與小夥伴用石頭木頭玩這個遊戲,規則制定的井井有條,小夥伴們都很信服他,就連大人也時常會被他的奇謀妙想驚到。

熱血青年棄文從武,戰功赫赫卻被皇帝視爲眼中釘,最後皇帝死了

嶽鍾琪進入仕途後是從文官開始的,平淡無奇,沒什麼值得稱道的大事發生。三年後,公元1711年,準噶爾汗國頻繁出兵騷擾邊境人民,導致邊境戰亂不斷,朝廷多次出兵征伐都沒有好的效果。

這時候的嶽鍾琪小時候羨慕父親沙場殺敵的熱血被激發出來,再加上做文官的平淡,更加讓他堅定了投身沙場的心思,所以上報朝廷要求轉職成武將,一個基層小官而已,改成啥都無所謂吧,他的要求很快被准許,開始了他身爲武將的戎馬生涯。

熱血青年棄文從武,戰功赫赫卻被皇帝視爲眼中釘,最後皇帝死了

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準噶爾勾結沙俄,派兵攻佔拉薩圍困布達拉宮,殺死了清廷冊封的拉藏汗和他的兒子,達賴和班禪也被拘禁,西藏被準噶爾佔領打算脫離清朝統治;受此影響靠近西南內地的四川多地的藏族首領也趁機反清,西藏及周邊局勢危急。

康熙皇帝震怒,遂派十四皇子胤禵帶兵前往征討準噶爾,此時32歲的嶽鍾琪被提升爲四川永寧協副將,嶽鍾琪到任後用計擒殺了四川叛亂的藏族首領,平定了西南內地的叛亂,後又率六千多清兵一路進藏,孤軍深入,在無法與大部隊取得聯繫的情況下,採用奇襲戰,活捉了準噶爾使者,佔領了三巴橋。沿途的藏族叛亂首領被清官兵的迅速和果決嚇到,紛紛又投降了。

突襲饒巴成功後,嶽鍾琪設計活捉了叛軍猛將黑喇嘛,攻下拉薩門戶,分析軍情後認爲是進攻的大好時機所以多次請求速戰速決,並獻上良計使得大軍火速趕到了拉薩打敗了準噶爾叛軍,在拉薩軍民的配合下,嶽鍾琪派兵扼守拉薩各個要道在城內展開搜捕活捉了叛軍首領及藏兵七千多人,至此準噶爾的叛亂陰謀徹底被打碎。

熱血青年棄文從武,戰功赫赫卻被皇帝視爲眼中釘,最後皇帝死了

康熙六十年,嶽鍾琪又帶兵用以番攻番、以步代騎、速戰速決的戰術征討平定了青海境內的反清叛亂,僅僅用了七十多天就大獲全勝。

雍正繼位後,嶽鍾琪依然帶兵在青海境內平定多方叛亂,最後成功收復叛軍佔領的青海地區六十萬華里的領土,雍正大喜,封他太子太保的職位和三等公爵後還覺得不夠又賜給他一柄上有皇帝手題七言律詩的金扇。

熱血青年棄文從武,戰功赫赫卻被皇帝視爲眼中釘,最後皇帝死了

作爲一個漢人,隨着他的戰功愈多,皇帝給予的賞賜也越來越多,多到讓很多在朝的滿清大臣不服和嫉妒。終於在雍正五年,公元1729年,大街上出現了一個蓬頭垢面的瘋子四處奔跑並大喊嶽鍾琪要造反。

這樣的消息傳到雍正耳中後趕緊命人審查,最後證明就是一個瘋子。同時嶽鍾琪也趕緊上書表示自己的忠心,雖然皇帝表面上對他迴應說這只是瘋子的言論不足爲信,你依然是我心中很信任的忠君臣子等等,但是這種事在皇帝的心中也留下了陰影,開始忌憚他手中的兵權。

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曾靜受呂留良言論影響對大肆宣揚雍正得位不正,並說清朝氣運已盡,找人接近嶽鍾琪,以他是岳飛後裔的背景激勵他一起反清,嶽鍾琪假裝同意獲得口供後上報清廷,查辦了曾靜。事後雍正安撫並對他的忠心進行了褒獎,但是這事的發生更加加重了雍正心裏對他的猜忌。

熱血青年棄文從武,戰功赫赫卻被皇帝視爲眼中釘,最後皇帝死了

此後嶽鍾琪在西北帶兵作戰的時候,軍中發生了虛報戰功和謊報軍情的事情,導致嶽鍾琪錯判了戰鬥地點造成西路清軍傷亡慘重,受到了雍正多次嚴責,這個信號讓嫉妒嶽鍾琪的對手們嗅到了機會,鋪天蓋地的彈劾便到了雍正手中。

雍正本來就對嶽鍾琪的忠心有所懷疑,對他手中掌握的兵權也開始懼怕,這樣的時機對他來說也正好遂了他的心思,就這樣這位對清朝忠心耿耿,屢建奇功、戰功赫赫的名將就被雍正罷免下獄了。

熱血青年棄文從武,戰功赫赫卻被皇帝視爲眼中釘,最後皇帝死了

入獄後兵部也拿捏不準雍正皇帝到底對嶽鍾琪是什麼心態,足足過了兩年兵部才下了判決"斬立決",雍正十二年,皇帝拿到判決後又想到嶽鍾琪在平等西藏叛亂和青海叛亂中做出的貢獻就改爲了"斬監候"。結果雍正皇帝沒等到斬殺嶽鍾琪就去世了。

乾隆繼位後大赦天下,嶽鍾琪也被放了出來,回鄉做了平民百姓。十一年後,公元1748年三月,乾隆面對大金川叛亂,多次派兵平定無果後嶽鍾琪又被想起,這時他已經62歲了,沒有任何抱怨便離鄉赴任,一舉解決了大小金川的叛亂。這之後他馬不停蹄的四處征討叛亂,終於在平定重慶反清勢力的過程中因年事已高,又身患肺癆,加上連日勞累導致病情惡化,最後不治病故,享年68歲。

熱血青年棄文從武,戰功赫赫卻被皇帝視爲眼中釘,最後皇帝死了

嶽鍾琪一生爲了國家穩定和實現兒時夢想毅然棄文從武,一生征戰不斷,奇謀妙計扭轉了一次次的危難,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始終忠心耿耿報效國家,卻被小人構陷惹雍正皇帝猜忌險遭殺害,被貶十多年後以花甲之年重披戰甲無怨無悔,最後身死戰場。他的計謀令人驚歎、他的無私奉獻令人敬佩、他被小人構陷令人悲憤、花甲之年卻病死在沙場令人憐惜。

鄭重聲明: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原作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