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的德國有個十分特殊的人物,按理說,像戈林、戈培爾、希姆萊這樣在當時能夠一手遮天的實權人物,隨便招惹一個都夠難受的了,此人卻毫不顧忌地同時招惹他們。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這些聯起手來幾乎壟斷了當時德國國家大權的人聯起手來想要搞垮此人,後者不但毫髮無損,反而地位愈發穩固,此人便是曾擔任德國外交部長的約阿希姆·馮·裏賓特洛甫。

此人被吹得比俾斯麥更偉大,二戰後卻被第一個送上絞刑架

裏賓特洛甫在當時有着極特殊的地位,連希姆萊這樣位高權重的人物遞交給希特勒的一些建議,有時都會被權衡一番,對裏賓特洛甫卻幾乎是言聽計從。他被希特勒譽爲“比俾斯麥更偉大的外交部長”,據說在覬覦捷克斯洛伐克的過程中,德國高層忌憚於英法集團的勢力而猶豫不決,裏賓特洛甫告訴元首,保證能讓英國和法國置身事外,結果還真如他所說。這樣乍一看,此人似乎是個手段高明的外交家,其實他不過是一個工於心計的流氓式政客。在此之前,裏賓特洛甫是個賣酒的。

他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自幼接受了良好教育,1914年曾加入德軍並在戰時獲得了中尉軍銜;一戰結束後曾在柏林負責對英國和法國等國的酒類出口。也正是如此,裏賓特洛甫對這些西歐鄰居們有着比較深的瞭解。1920年,裏賓特洛甫傍上了本國酒業大亨的千金,一下子躋身上層社會;1925年,他又通過過繼給擁有貴族頭銜的姨媽的方式獲得了貴族姓名前綴。由此不難出,裏賓特洛甫是個十分擅長鑽營的人,他的野心似乎也不小。

此人被吹得比俾斯麥更偉大,二戰後卻被第一個送上絞刑架

1932年5月1日,裏賓特洛甫加入上升勢頭明顯的納粹黨,他對希特勒展現出了極爲強烈的忠誠,幾乎是有求必應,甚至把自己位於郊區的豪宅都貢獻出來作爲納粹召開祕密會議的場所。結果僅在短短一年裏,他就成了希特勒的絕對心腹,不但晉升爲黨衛隊上校,還成爲德國國會議員,政治紅利相當豐厚。

1934年,裏賓特洛甫被任命爲德國裁軍事務代表駐國際聯盟大使,正式步入德國外交界。仗着希特勒的青睞,他明目張膽地組建了“裏賓特洛甫辦公室”,目的就是爲了與時任德國外交部長的康斯坦丁·馮·紐賴特對峙。值得一提的是,身爲職業外交家的紐賴特也不是省油的燈,此人也是個比較激進的民族主義者,爲將捷克人“日耳曼化”,曾提議用特殊手段摧毀捷克斯洛伐克的知識分子與精英階層,遭致捷國人民強烈抗議,反對運動接二連三。希特勒於1941年9月27日的召見中指出紐賴特的手段“太過嚴厲”,不得不派出臭名昭著的萊因哈德·海德里希接管局勢,鎮壓愈演愈烈的反抗運動。

此人被吹得比俾斯麥更偉大,二戰後卻被第一個送上絞刑架

裏賓特洛甫初入外交界就敢同這樣有手段的人物爭權奪勢,可見其野心之大,而他也將其狡猾的一面展現得淋漓盡致。他藉助職權之便派人打探元首的生活規律、作息行程等,不斷揣摩其性格愛好,把元首摸得一清二楚。據說,裏賓特洛甫爲了討好上司,專門安排下屬將希特勒的每一次講話和會談都整理成文檔,然後再反覆鑽研如何隱蔽地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爲了拍馬屁,他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程度。

其實,裏賓特洛甫的發跡也並非毫無理由;當時的希特勒完全沒有達到隨心所欲的地步,即便是想要發動對外侵略,也要看許多人物的臉色。他對外交部的許多主張本身就心存不滿,裏賓特洛甫的異軍突起時機恰好。希特勒想要找一個絕對忠於自己的“代言人”,而裏賓特洛甫一心想要充當馬前卒,兩者一拍即合;在希特勒的縱容下,裏賓特洛甫辦公室一步步蠶食着外交部的影響力與權勢。

此人被吹得比俾斯麥更偉大,二戰後卻被第一個送上絞刑架

其實,裏賓特洛甫也並非完全是庸才一個,他好歹也曾做過商人,最擅長如何在談判桌上與對手討價還價。1935年6月,裏賓特洛甫赴倫敦就德國海軍發展問題進行談判,歷史上著名的《英德海軍協定》就誕生於此。根據協定,德國艦隊總噸位允許達到英國的35%,這對此前而言已經是極大的突破了。次年11月,裏賓特洛甫又在飛機上同日本代表簽署了“反共產國際協定”,當時,德國外交部、國防部兩位部長均強烈反對,希特勒卻置若罔聞。裏賓特洛甫助紂爲虐,希特勒的侵略計劃在一步步實現;1938年2月4日,他終於如願當上了德國外交部長。

此後,裏賓特洛甫更是看透了自己的上司,兩人通力配合。1939年1月,裏賓特洛甫在陪同希特勒回見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長時,元首唱紅臉,口口聲聲說希望和平解決問題,他卻又在一旁唱黑臉,聲稱如果不按照德國的安排行事,“將會有不堪設想的後果”。1939年7月,在與意大利大使會晤時談及德國同波蘭就但澤地區的爭議問題,裏賓特洛甫大放厥詞,稱德國可以在48小時內攻下華沙,如果法國插手,德國將沒有比這更高興的,因爲法國會被消滅;英國敢輕舉妄動,這也將是大英帝國的末日;至於美國,“元首的一篇演說就足以將羅斯福打敗。”

此人被吹得比俾斯麥更偉大,二戰後卻被第一個送上絞刑架

除此之外,裏賓特洛甫不但用盡手段挑撥英法關係,還拼命地破壞蘇聯同英法集團的談判。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之前,蘇德兩國雖然一直保持接觸,但蘇聯方面的態度卻十分冷落。直到8月17日晚,當蘇聯同英法的談判陷入僵局後才同意了德國會晤的要求。8月22日,裏賓特洛甫帶着希特勒簽字的全權證書與“不惜一切代價”的指示火速奔赴莫斯科。當時,德軍高層普遍認爲入侵計劃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須要保證蘇聯中立。由此看來,裏賓特洛甫又是“大功一件”。

實際上,德軍在二戰初期的犀利,與裏賓特洛甫的陰險有着直接關係。就在入侵波蘭前夜,裏賓特洛甫以解決爭議問題爲由邀請英國大使進行會晤。他對後者提出的建議不屑一顧,反而不斷強調德國提出的“16條建議”;結果,當雙方還在爲這些問題糾纏不休時,英國大使突然被告知“合理解決波蘭問題”的時限已到,1939年9月1日凌晨,德軍閃擊波蘭,後者根本沒有時間做出準備。在入侵蘇聯時,裏賓特洛甫故技重施,當蘇聯駐德大使試圖追究德國飛機闖入蘇聯領空的責任時,他虛張聲勢地說:“這不是現在應當糾結的問題。”就在此時,德軍已經開入蘇聯境內了。

此人被吹得比俾斯麥更偉大,二戰後卻被第一個送上絞刑架

裏賓特洛甫憑藉心機與陰謀爬上高位,獲得了元首的絕對信任,也變得十分膨脹。有資料記載,最初希特勒並不希望把英國變爲敵人,而僅僅因爲自己在英國上流社會中受到冷遇,裏賓特洛甫煽風點火,聲稱“英德對立無法調和”,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德國的侵略計劃。他的恣意妄爲同時也招致許多同僚不滿,比如在與宣傳部爭奪權力的過程中,外交部經常故意發表意見相左的言論,招致戈培爾憎恨;就連希姆萊都感受到了來自裏賓特洛甫的巨大威脅,不得不將其視爲一個可怕的對手。

被逼急眼的戈林、戈培爾、希姆萊等人聯手,想要共同將他擠出核心權力圈,然而每當一說他的壞話,希特勒就十分不悅,還會重複“裏賓特洛甫比俾斯麥更偉大”的言論。有趣的是,即便如此,裏賓特洛甫依舊沒能被“收買”:二戰末期,當得知在元首的政治遺囑中並不能扮演重要角色,他隨即生了異心;1945年4月,裏賓特洛甫偷偷逃離柏林。

此人被吹得比俾斯麥更偉大,二戰後卻被第一個送上絞刑架

值得一提的是,外交官是擁有豁免權的,但裏賓特洛甫根本就不算一位合格的外交家,更像是一名險惡的弄權者。他作惡太多,實在難以饒恕。這個“比俾斯麥更偉大的外交部長”不但毫無疑問地被判處死刑,還被第一個送上了絞刑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