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個和其他國家不一樣的行為是喜歡人為造神活動。而且往往是由皇帝來,比如張三豐,就被皇帝奉為「猶龍六祖隱仙寓化虛微普度天尊」。而後世代享受香火。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因為中國是一個皇權大於神權的國家,即使是在商周時期,任何事情都要占卜問天。但是從來也沒有神權凌駕於皇權之上的情況存在。

妙善菩薩其實就是觀音大士,在佛教里正確的說法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觀音大士據說有三千化身,而妙善就是其中之一。據說她用自己的手、眼為父親醫病,其圓寂後化身為千手千眼觀世音。

妙善菩薩的來源有很多版本,但是都是漢之前生人。所以說獨孤皇后其實並不是妙善菩薩。

獨孤皇后之所以和妙善菩薩扯上關係,是因為她篤信佛教,佛教之人認為獨孤皇后如妙善菩薩一樣慈悲,所以稱她為在世妙善菩薩。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獨孤皇后更是甚至親自造寫大藏經,共有兩藏、六千餘卷,開創了我國歷史上皇后造寫大藏經的先例,影響深遠。正是因為對佛教的敬信以及諸多的功德營建,獨孤皇后在世時就被人稱作「妙善菩薩」。

這個妙善菩薩其實就和很多人誇你活諸葛觀音在世是一樣的。


獨孤皇后篤信佛教,是忠實的佛教徒,她在生前和丈夫隋文帝感情非常深厚,因此她去世後隋文帝非常痛苦。為了安慰文帝,擅長溜須拍馬的臣下於是鼓吹皇后乃妙善菩薩下凡,她的去世不過是菩薩歸天而已,隋文帝深信不疑、聞之喜悅,之後又造了當時天下規模最盛大的寺院禪定寺為皇后祈禱冥福。

獨孤皇后的名字「獨孤伽羅」即與佛教有關,她很可能是受到家庭薰陶而接觸佛教。嫁於楊堅後,又受到楊家佛教信仰傳統和尼姑智仙的影響。入隋以來,在隋文帝強力扶植佛教發展的大形勢下,獨孤皇后在宮中長期聽受僧尼講經說法,並於開皇十五年從法純受菩薩戒。

憑藉著皇后的特殊身份,出於對一佛教的崇信和對一隋文帝重興佛教政策的支持與配合,獨孤皇后向僧人和寺院佈施了大量財物,為親人及尼姑建立了普耀寺、弘善寺、紀國寺和法界尼寺四所寺院,施造了兩藏「一切經」用以流通供養,並且參與了隋文帝的前兩次分舍利事件。

或許正是因為對一佛教的敬信以及諸多的功德營建,獨孤皇后在世時就被稱作「妙善菩薩」。過世後,高僧闍提斯那和著作郎王劭皆認為其往生西方阿彌陀佛極樂凈土,隋文帝廣延大德為之行道超度,並且在大興城營造了當時國內規模最大的寺院為她追福。

獨孤皇后與佛教的關係涉及諸多方面,有出於個人信仰而作為的,也有從屬於隋文帝的弘法舉措而進行的;有出於主觀意願而主動扶植佛教、營造功德的行為,也有隋文帝為其超度追福而被動發生的;既有因循傳統為之者,也有首創而影響後來者。

中國歷史上信仰佛教的皇后為數不少,南北朝時期因政治原因而出家的皇后也有若干,但從佛教信仰的自發性與持續性、弘護佛法的全面性、所造功德的重要性以及對佛教發展影響的深遠性來說,鮮有能與獨孤皇后比肩者。獨孤皇后與佛教的關係及其具體內容,不僅對隋代佛教產生了重要影響,而且對唐代以及後來的佛教發展也意義深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