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陽名叫王中孚,字允卿。從他名字可以看的出,他的父祖是讀過書的文化人。「中孚」是《周易》中的一卦,「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意思是說只要誠心正意,就連小豬小魚都可以被感化。持守正道,就無往不利。顯然,這個名字,是家中長輩期望王重陽誠信待人,為自己的人生帶來吉祥與富足。

由於家境富裕,王重陽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弱冠之年前往京兆府讀書,準備參加科舉。

關於王重陽參加科舉之事,坊間一直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道藏》中含糊其辭,或者諱言此事,似乎王重陽根本沒有參加過什麼考試;另一種根據史料記載,照實記載了王重陽參加偽齊科舉之事。

說好的抗金義士,怎麼會參加偽齊的科舉?

歷史,和你想像中的完全不同,王重陽的科舉之路還有升級版——在會試中,王重陽文章中因為有敏感內容,觸怒了當權者,被革去了功名。受此打擊,王重陽每天以酒精麻醉自己。直到多年後,重出江湖,這次他參加的是女真人的武舉考試。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王重陽從小習武,到金庸筆下更是獨步武林,去參加武舉,自然「高中甲科」。

中了武舉的王重陽並沒有一鶴衝天,只是有了一份公職——甘河鎮(位於終南縣,背靠終南山)酒監!甘河水清澈凜冽,當地人靠水吃水,沿河有許多釀酒作坊,釀出來的酒醇香綿厚,四鄉知名。王重陽擔任的酒監,是從八品或者從九品的低級武官。

王重陽雖然捧上了鐵飯碗,卻不愛崗敬業。他利用工作之便,天天喝的醉眼迷離、東倒西歪。尤其讓人討厭的是酒風不正,經常鬧酒炸,甘河鎮上常見的一幕——王重陽被繩子捆在橋欄杆上醒酒,身邊是一地穢物。

一次喝高了,居然把公文也丟失了。幸虧有好心人拾到,歸還了他。此事記載在《重陽全真集》中,王重陽酒醒後,寫了一封感謝信以紀其事,詞云:害風王三,前時割稅,為酒愛,飲中沉醉。往往來來,眼前事全然不記,與仁人當街打睡。腦袋頭巾,盡皆遺棄。有經文,裡面訣秘。深謝明公,發善心,與予拈起。解珮令,報賢好意。

金庸大俠讀了這首《解珮令》,看到「有經文,裡面訣秘」之句,於是腦洞大開,這經文就變成了《九陰真經》。其實,王重陽手不釋卷研習的並非《九陰真經》,而是柳永的《樂章集》。

建隆四年,王重陽48歲,已然是人到中年。一天,王重陽正在鎮上一家肉鋪喝酒啃豬頭肉,突然外面進來兩個道人。這兩個道人身披氈裘,生的——煙霞態度、霄漢精神(如果不是穿著道袍,活脫脫就是北丐洪七公行乞的樣子)!這八個字不大好解釋,總之就是滿面紅光、鶴髮童顏、精神矍鑠之類形容詞堆砌在一起,才足以說明二位的與眾不同。

王重陽長那麼大的眼睛,自然看人很准,一見這二位道士,立即驚為天人,「迎至僻靜處倒身便拜」。兩個道士一見孺子可教,當即收其為弟子,密授真訣。後來,王重陽的徒子徒孫們把這段故事演繹成「甘河遇仙」,二位仙人就是呂洞賓與鍾離權。

在經高人點化後,王重陽離妻棄子,自己動手在鄰近的南時村挖了一個深丈余、高數尺的穴室,取名為「活死人墓」。墓中央放有「王害風之靈位」,墓四角各植一株海棠。

從此,王重陽更名為王喆、字知明,號重陽子(王嚞、字智明,是山東傳教時所用名)。王重陽在墓中開始了修行,每天仔細研讀道士傳給他的秘籍。終於悟出了俗世塵緣與真空仙境的區別,懂得了前世善惡與今生報應的關係,下定決心「存神養浩全真性」,「換了凡軀一點塵」。兩年後,王重陽終於悟道,一天突然填了活死人墓,遷往劉蔣村築庵而居(嚴重懷疑王重陽得了風濕性關節炎)。

大定七年(1167)四月,王重陽一把火燒了自己修行的茅草庵。人們問他原因,回答道:「我東方有緣耳!」說罷,幅巾道袍、曳杖攜罐,施施然向山東去了。

因此王重陽沒在活死人墓練過武,只是修行過。


歷史上的王重陽文武全才,在58年的時間裡學文學武,娶妻生子,修真悟道,創教傳教,然後羽化登仙。王重陽先文武大成,而後入道的傳奇人生,比金庸先生書中更精彩。

王重陽生於公元1112年,自小天資聰穎,出身家境不錯的大戶人家。在北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時代,王重陽自然也以讀書為重。

不同於一般讀書人的只求功名,王重陽心志很高,一心要為國家建立功勛,故而王重陽還苦習武藝。長大後,不僅精通詩文,還善長騎射,武藝高強。

十五歲時,金國攻破北宋都城汴梁,大肆燒殺搶掠,史稱靖康之恥。

王重陽於是和其他有志氣的人一樣,投身抗金運動,最後卻以失敗告終,心裡鬱悶。後來,王重陽以過人的才能考了武狀元,也沒受重用。

也許理想和現實的落差太大,又或者是才能不能得到使用的地方。王重陽漸漸的有了出塵之意,行為輕狂,異於常人。自己給自己起了個名字,王害瘋。(想必陝西關中的人,應該知道害瘋的意思。)告訴別人,我王重陽瘋了。

王重陽對別人說自己得仙人傳授道法,要修仙入道了。在地上挖了個洞,洞口豎了個牌子,上寫:「王害瘋之墓。」在裡面專心悟道,不問世事。

陪伴王重陽的只有枯燥乏味,金庸先生筆下的江湖豪傑、女神林朝英,現實中一個都不沒有。王重陽在地洞里一呆就是兩年多,終於化繭成蝶,悟道成功。王重陽挖的這個坑,就是享有盛名的「活死人墓」。

此後王重陽走出活死人墓,又到別處搭了個茅庵繼續修道。數年後,王重陽燒掉茅庵,出關中到河南和山東一帶傳教。

王重陽創立的就是全真教。他言傳身教,著述頗豐,教授出有名的全真七子。這七子就是金庸先生說的丘處機,馬丹陽,王處一等七人。後來,王重陽在傳教途中羽化登仙而去。

據說王重陽羽化登仙后,他的弟子們決定把他的遺體送到關中家鄉安葬。到關中的路甚是遙遠且崎嶇難行,護送遺體的一眾弟子們很是辛苦。王重陽心疼弟子們,便決定顯出仙身。送弟子們一些福利,好好犒勞一下。

王重陽在弟子們所要經過的道路上,一路先行。見了飯館旅店,便走進去對店家說:隨後會有一眾道士路過,你要好好的招待。然後,按照人數預付了所有的錢,並多給出一些算是賞錢。店家見有生意上門,付的是現錢,還有賞錢拿,個個歡喜異常。

隨後王重陽的弟子們經過。吃飯時,店家熱情的拿出上等的好飯好菜來招待。

出家人沒有經濟來源,哪裡有錢吃好的?弟子們嫌貴,要求換成便宜的。店家說,已經有人替你們付過錢了,只管吃就是了。

弟子們好奇,是誰這麼好心,替我們付飯錢。要知道這麼多人的飯錢,可不是小數。再說,他是怎麼知道我們要走這條路的?

於是向店家打挺:能否告訴我們,是誰付的錢?以後見著了,總要好好感謝一番才是。店家便把付錢的人的樣貌,詳細說了一番。

弟子們聽了,大為驚奇。這樣貌就是恩師啊,其他人沒有這個樣貌的。可是恩師已經羽化成仙了,又怎麼會出現在這裡?

晚上住旅店時,又遇到了和白天在飯館一樣的事。弟子們打聽時,店家說出來的仍然是王重陽的樣貌,連聲音都絲毫不差。

後來,在一路上都是這樣。弟子們才相信,真的是恩師體諒自己等人的辛苦,才現出仙身來一路做好了安排。弟子們很激動,心中都暖暖的。

說實在的,在金庸先生的書裡面。王重陽和張三丰一樣,只顯示出了武俠的一面,沒有顯示他們修真的一面。畢竟,即使武功再好,境界層次也達不到修真的高度。(本文原創。圖片源於網路。)


看武俠小說不用太認真,認真你就輸了。

舉個例子吧。

你要認真起來王重陽就不存在於《射鵰英雄傳》里。

在《射鵰英雄傳》的末尾,成吉思汗死,郭靖從蒙古返回中原,剛好趕上了第二次華山論劍。成吉思汗死於公元1227年,而華山論劍每二十五年一次,也就是說第一次華山論劍是1202年。《射鵰英雄傳》寫到,第一次華山論劍王重陽技壓群雄獨佔鰲頭,奪得了《九陰真經》和天下第一武林高手的稱號。可實際上王重陽死於公元1170年,華山論劍時王重陽已經死了三十多年了。

看小說別糾結這些,好看就行。

活死人墓是有的,王重陽自稱活死人也有這回事,但王重陽住在裡邊不是為了練武功,小說里的武功本來也是不存在的嘛。王重陽中年心灰意冷,在洞里(活死人墓)住了七年然後悟道。


感謝邀請

在金庸武俠小說里,寫到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以王重陽位於五絕之首!王重陽在創立全真教後,收全真七子為徒,並傳授他們武功。據小說記載,在這之前因王重陽與林朝英打賭騙去古墓,在里修行了幾年,於是與林朝英共同創建了古墓派,所以最開始古墓是作為王重陽的修行之地。到後來,神鵰俠侶中,楊過與小龍女隱居於此……


靠……額……

活死人墓本來就是全真教的,所以王重陽到底進去過沒有不好說。

但可以肯定的是,自林朝英霸佔了活死人墓後,王重陽肯定沒進去過。林朝英做夢都想王重陽來一次,但估計真的去了,神鵰俠侶就是王重陽和林朝英的故事咯


練功是存在的。

王重陽在戶縣活死人墓閉氣練功二年多。辟穀。


歷史上的王重陽是全真派創始人,武功不會有武俠書中那麼神化,在活死人墓悟道而已。


武俠小說歷史是兩碼事,不要當真。


你去問王重陽去


這個活人墓還真的有可能,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覷。想想秦始皇修長城,皇陵這些大工程,都是古人的智慧,在古墓里生活,問題也不會太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