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同學今天沒來,我代達爾文同學回答一下~~~~我皮么?~~~~

(以下內容較系統全面,全文約3,000字,用時需5~8min,敬請耐心閱讀。)

首先,說生命起源於海洋,是根據現有諸多現象的推導,而被多數人接受的一個主流觀點。但這個觀點也並不是鐵板釘釘,絕對不容置疑的公理。

其次,達爾文同學一生比較忙,一邊旅遊一邊還要寫書,其著作《物種起源》的主要思想是「物競天擇、優勝劣汰、弱肉強食、適者生存」。雖然達爾文也提及過遠古地球「溫暖小水池孕育生命」的設想,但這實際上離揭示真正的生命起源還相差甚遠,他在這一理論上也並沒有做出更多的探索和證明。

為什麼說生命起源於海洋?1、生命體液含鹽量與原始海洋高度相似

蛋白質是構成地球生命的基礎,除此外水和無機鹽也是不可或缺的必要物質。包括人及許多生物在內,雖然平時「喝」的是淡水,但體液中都含有一定濃度的無機鹽。以人為例,人的體液就始終維持在0.9%鹽濃度,而30億年前原始海洋的鹽濃度也是約0.9%。

2、海洋作為溫控系統更容易孵化生命

早期地球並不像現在那麼氣候宜人,由於缺乏大氣及臭氧層,致使陸地部分易受太陽影響而急劇升/降溫,加之火山頻發,高強度的紫外線輻射,因而那時候的地球可謂人間煉獄。

水是地球上比熱最大的物質之一,海洋環境相對於陸地及大氣環境,有著更為穩定且溫和的生存空間。生命基礎的蛋白質,在海洋中能得到更好的保護。

3、深海熱液噴口是初始生命的搖籃

1967年,科學家在溫度超過60℃的黃石公園熱泉中發現了大量嗜熱生物。更為驚人的是1977年,科學家在太平洋底的熱泉中同樣也發現了大量的嗜熱微生物,而這裡卻是兩三百攝氏度的高溫和兩三百個大氣壓強的極端環境。

如此高的溫度和壓力環境竟然還有生物存活,這在發現之前這是不可想像的。依此前科學認知,生命基礎的蛋白質在六七十攝氏度就開始變性凝固。如此極端環境下生物的能量獲取,並不是傳統的光合作用或有機物降解,而是完全依靠地熱能轉化,這正類同30億年前普遍存在的原始海洋環境。

4、生物進化演變(化石)由海洋向陸地發展

眾多(化石)考古證據表明,在地球45億年的進程中,地球生命至少於35億年前(藍藻)就已誕生,陸地生物則只於5億年前才出現(植物),而動物從海洋走向陸地是近3億年前才開始的事情。

1911年在埃及發現迄今最早的古猿「原上猿」,距今約3,500萬年。2013年,我國中科院通過長達10年的研究確認,將類人猿的時間推前至4,500萬年前。而真正的人類出現,只是近450萬年前時間。若考慮具有現今腦容量的晚期智人,其時間更短至距今約4.8萬年。

如果把地球時鐘進程類比為一天24小時,人類的出現只是午夜最後一分鐘才短暫露個臉,晚期智人則是零點前的最後5秒鐘才上場。

生命起源有哪些觀點?(簡析)

生命起源一直是個懸而未決的難題,但類似於上帝或神造理論,就不是本文需要討論的話題,這些理論目前至少是站不住腳的。除此之外,還有哪些生命起源理論呢?

①. 自生論 或 無生源論

19世紀前,通過「肉腐出蟲」、「魚枯生蠹」、「腐草化螢」等日常現象,以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人們認為,生命是從無生命物質環境中自然發生的。

1860年,法國微生物學家路易斯·巴斯德設計了一個簡單但令人信服的實驗,他將同樣的肉湯分別置於普通燒瓶和特製曲頸瓶中,前者肉湯兩三天就開始變質腐敗,後者經曆數十個月才開始出現渾濁。由此證明空氣中含稅肉眼難以看出的微生物生命,從而否定自生論。

②. 生源說

當自生論被攻破,20世紀的後半葉就出現了「生源論」,認為生命與生俱來就有了。這一理論如今看起來雖然顯得有點荒謬,但其演化至今的「宇宙胚種論」仍然被多數人堅持。

「宇宙胚種論」的大意是宇宙本身就廣泛存在生命(種子),地球生命也只是地球形成後由其他地方遷移過來,根據地球環境予以改變及適應。

③. 化學起源說

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物種起源》一書的問世,對自生論和生源論都構成極大挑戰,曾一度不被認可。

1953年,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生米勒(S.L.Miller),把氨氣、氫氣、水、一氧化碳等放在一個密封的瓶子裡面,在瓶子裡面兩頭插上金屬棒形成閃電。該實驗環境是為了模擬早期尚無生命的地球環境,奇蹟是幾天之後密封瓶產生了大量的氨基酸。我們知道,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最重要的物質,可以說是組成生命起源最重要的物質。

這一實驗結果,為地球生命起源於海洋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也是後期地球生命起源的主要理論之一。

④ . 奧巴林的生命起源說

前蘇聯化學家奧巴林通過研究發現,溶解在水中的生物大分子,在一定濃度、溫度和酸鹼度條件下,可以聚集成小顆粒的「團聚體」。1936年奧巴林提出,在原始海洋中首先產生的形態實體應該就是這種團聚體,這一理論被稱之為「團聚體生命模型」。

▲ 蘇聯生物化學家 亞歷山大·伊萬諾維奇·奧巴林

奧巴林起源說並沒有系統化詮釋生命始末,至少講清楚生物大分子是如何產生的。但其理論有兩個兩點,一是近可能貼近了原始海洋的環境狀態;二是這種聚集的「團聚體」比原生物大分子具有更高的耐溫性,蛋白質結構遇到更高溫度都不會輕易變質凝固。

⑤. 海底熱泉生命起源

這一理論是對生命起源於海洋的修葺和補充。此前一直認為生命是海洋表層起源,這裡有這相對溫和的環境,有光照而利於光合作用的進行。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人類探測到海底熱噴泉口的極端環境還存在大量嗜熱菌。在遠古海洋表面依然有著高強度紫外線輻射環境下,表層水域幾乎是無法形成生命的。而在海洋底部則可以避免這一危害,而實際證明這樣的環境不僅可以誕生生命,還可以持續存活且數量龐大。

當前的生命特性是否違背海洋起源理論?

生命形式從簡單到複雜,從水生到陸生,這一路線似乎毋庸置疑。那麼如今陸生生命「喝」則淡水,這又是為什麼呢?

海洋的鹽分,是經歷幾十億年的雨水循環,將陸地上的礦物質鹽經水流攜帶彙集到海洋。水份從海洋繼續蒸發,無機鹽不能蒸發而富集下來,如今地球海洋的平均鹽濃度達到3.5%。但30億年前的海水鹽濃度並沒有這麼高,約0.9%。時間越早,鹽濃度更低。

生命在這段時期形成,究竟是生命為了持續主觀適應這個鹽濃度,還是這個鹽濃度造就了生命,目前還不得而知。但自打生命產生,總在一點一點的向更高級邁進,最後來到陸地。

陸地由於地形差異多是活動性水體,顯然不會廣泛存在如海洋一樣鹽度環境,而生命為適應新的環境,不得不「喝」上淡水。但這並不表明陸生生命就完全拋棄了海洋環境造就的生命機制,完全和無機鹽說拜拜,只是將水分和無機鹽的攝取途徑分開化。

我們已了解,陸上生命(含最初的植物)只是最後5億年時間才形成,相對於在海洋中持續了30多億年,還有很長一截路要走。

至於陸上生命最後是否真的會徹底告別無機鹽,還是會重新「返璞」,誰又能說的清呢?


許多海洋動物是直接喝海水的,也有陸生動物比如駱駝能喝又苦又鹹的鹽鹼水。

而關於題主問題的實質,用一個你能聽得比較明白的話來說:我們喝淡水,同時我們也必須要吃鹽,水加鹽經過身體代謝調和就是遠古海水濃度約0.9%。

複雜點來說,身體循環代謝不是那麼簡單的。它傾向於分解食物原料到分子結構,再按照自身需要組合起來,而不是直接吸收。例如,就算直接喝下0.9%生理鹽水,它也不會直接變成體液,而是水和鹽分分開吸收,再分別進入循環系統保持體液滲透壓。


首先,你這個問題本身就是錯誤的,植物與海洋動物不存在「喝水」這個說法,喝水只是針對陸地動物而言的。植物是通過根須汲取地下或水中的淡水水分故而可以存活下來,而海洋動物則是通過鰓、皮膚過濾、其他生物肉汁等方式來獲取淡水水分的。

其次,有些動植物是介於淡水生物與鹹水生物之間的,他們的存在便是很好的證明。比如說牛鯊既可以在海洋中見到,在贊比西河與密西西比河這種河流的中上游也時常能觀察到。蓋亞那海豚更是層被目擊位於亞馬遜河的上游一帶,但它一般還是棲息在河口地帶與大西洋沿岸附近。至於植物方面,河流與海洋交匯地帶附近的紅樹林便是很好的佐證。孟加拉國河流入海口附近擁有著世界上最大的紅樹林,紅樹林便棲息在此。

第三,海底的海草、陸地與海洋交界處的海岸海藻、陸地的水藻這三種植物,可以看作是綠色植物一步步擺脫海洋鹹水的束縛而走向陸地淡水的象徵。海草是鹹水植物的代表,海岸海藻是半鹹水植物的代表,水藻則是淡水植物的代表,這個進化過程歷經了數億年的演變,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進化論的基礎便是基於地球生命演變的這一漫長過程。

最後,地球上還存在許多進化未完全成功的生物,例如澳洲的鴨嘴獸,卵生卻採用哺乳方式餵養,便是地球史前生命演變過程中的重要一節。幾維鳥與鴕鳥失去飛行能力,大狐猴卻學會了短暫飛行能力,這些都是因為生存競爭的需要而形成的,在它們的祖輩身上並不存在。


達爾文表示要哭了。《進化論》這個題目不是他自個加上去的啊,達爾文也從來沒想過要解釋物種起源這個事情,別懷疑達爾文的宗教信仰。達爾文只是想說說生物的多樣性而已。

回到題目本身,達爾文表示又不會哭了,該哭的是題主的生物老師吧。所有植物動物都喝淡水?海洋裡面幾千萬種動植物就一瞬間被否定了存在呢?還是得自個馬上加裝海水凈化器呢?真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啊。

陸地上的生物,當然需要喝淡水。很簡單,上哪裡去找海水啊!能跑到陸地上生活,為了適應生活,減少了體內的滲透壓,就為了吃點淡少操心嘛,人家其實也需要鹽分的,不記得紅軍當年潘東子同學怎麼運鹽啦?那家裡吃飯炒菜,總記得下點鹽吧。

回到海裡面,在生命的搖籃裡面,大家其實最喜歡的就是海水啦。誰不喝得歡樂無比?海洋生物們表示,誰不喝誰傻!人類在娘胎裡面,待著時,羊水什麼成分?你居然都忘了嗎!

好了,題主估計是去過死海才回來提問的吧,好地方!

我是貓先生,感謝閱讀。


準確的說,生命來源於海洋火山口附近,早期的地球到處都是火山,一片烏煙瘴氣不會形成雲雨產生淡水,海洋火山口附近首先有流動的溫水,有熱能,有濃度高種類多的無機鹽離子,火山口噴出的氣體還有碳、氮、磷、硫等元素,甚至還有一定的輻射等等,關鍵是這裡能長期保持這樣複雜卻穩定不變的狀態。在各種能量的作用下,各種無機物被轉化為各種有機物,幾種或多種有機物、無機鹽離子有機組合產生生物功能進而演變為具有自我保護、生長和繁殖的單細胞生物,部分單細胞生物再經過漫長變異演化為多細胞生物,最終慢慢演變為各種動植物和人。

值得一說的是,動植物喝淡水主要是為了補充水分,海洋里的動植物不是也沒有淡水可以喝嘛,所以達爾文是不會撬開棺材板出來回答你的,這和他老人根本沒有關係好么??


搞錯了不是,誰說所有動物都一直喝淡水,海洋里的生物往哪找淡水喝去?很多動物並不需要直接喝水,可以從食物中獲取水分。進化論可以很好地解釋這個問題。

陸地上的動物,由於暴露在空氣中,相對生活在水裡的生物,體內的水分隨著蒸發、呼吸作用喪失更快,所以就得喝水,不喝水就會導致體內水電解質紊亂最後死亡。而陸地上的動物不光有淡水也有鹹水,獅子老虎喝淡水,因為它們食肉,血和肉裡邊礦物質很多,必須用淡水稀釋電解質,駱駝等生活在沙漠乾旱地區的動物也有喝鹹水活命的能力,它們吃草的時候能獲得一定的淡水,但是不能供應身體需要,不過它們有更高的鹽耐性,缺水的時候可以喝鹹水撐一段時間,總不能不喝水,生活的地方有什麼水就喝什麼水。相似地,陸地植物也有吸收淡水的和耐鹽水的。

海洋生物很多都不需要直接喝水,像水母那種生物,體內90%以上都是水,生活在水裡體液喪失又比較慢,可以通過自然的滲透作用補充水分,也可以通過食物補充水分。所以根本不存在題主說的「所有動植物一直喝淡水」。生物攝入水的方式和水的性質,都是在長期進化過程中獲得的。喝水和攝入礦物質的行為,是為了細胞體構成的生命體液環境的穩定,使細胞內外液體的壓力相當,使細胞不至於缺水或者吸收太多水,那都是影響生理功能的。生物喝鹹水還是喝淡水與它們生活的環境適應,正是環境選擇的作用。

達爾文進化論是基於他那個時代的觀察得出的,是還有缺陷,但是自然選擇即便在現在也還是生物進化理論的一個重要內容,地球生物的多樣性和環境的多樣性相適應也說明了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恰恰說明了達爾文進化論「自然選擇」為主的進化觀的正確。


謝謝邀請。

從世界各地發現的海底生物化石來看,地球的陸地以前大多都在海底只是以後地殼運動升出水面,也就是先有海洋後有陸地,所以先有海洋生物後有陸地生物,並非海洋生物爬到陸地,即便是兩棲動物也不能長期脫離海水環境,其他純海洋生物脫離了海水環境就會死掉這是常識,陸地生物也不能回到所謂的原生地~海洋生存。

海洋生物是在海洋的環境中合成出來的,陸地生物是在陸地環境中合成出來的,它們之間沒有任何關係。


謝謝邀請。

問題提供的證據已經證明了生命不是來自海洋,也就否認了達爾文同學的論斷,怎麼解釋都是牽強附會,因為證據明擺著。

認識事物,不是靠概念、靠假想,而是真實的對象。對對象的認識,依靠對真實對象的直接分解,假想、推測若與對象脫離,實現的認識就很難真實,除了碰巧之外。

生命的起源是發生在過去的事情,看似無法直接分解,實際上,直接分解現有的生命就可以認識到生命的起源,需要的只是對現有生命認識一清二楚,而不是脫離現有生命,假設一種不存在的生命進行解釋,那種解釋,即使碰巧與現有生命雷同,解釋的也是假想的別的生命,與現有生命並不真實關係。


題設就錯了,所有動植物都喝著淡水。。。

海里的動植物就不算動植物了嗎?它們去哪裡喝淡水?!

而其他陸生動植物喝淡水的原因也很簡單:

因為長時間來,基因、細胞和身體適應了。

說白了,動物生病、植物枯萎,除了時間原因外,還有個重要的,就是體內細胞的環境。

而滲透壓,是這個環境的重要因素。

目前人類每天推薦的鹽的攝入量是5克一天,這麼精準的推薦,就是因為這最滿足每天體內滲透壓的需求。滲透壓發生變化,以我們人來說,可能出現癌症、高血壓、肥胖等多種疾病。

而動物,尤其是食草動物,往往在吃完草之後,都盡量去找到礦鹽、鹽水湖等鹽的來源補充體內鹽分。只有鹽吃夠了,才有力氣活動,有力氣逃脫天敵的捕殺。

(山羊冒著生命危險補充鹽)

鹽,或者說滲透壓,作為體內細胞環境的重要部分,在短期內不會出現需求上的巨大變化,所以我們一邊每天喝著淡水,一邊每天也得吃鹽。

這,並行不悖。

首先達爾文同學是不能給你解釋了,如果你執著想聽他說代價可能有點大。達爾文現在和牛頓、霍金正躺在英國的威斯敏特大教堂里。

地球生命歷程

太陽形成於50億年前的原始星雲,在太陽形成後剩餘的「邊角料」形成了現在的八大行星,並經過緩慢發展形成現在的太陽系。地球大約形成於46億年前,逐漸從熔融態漸冷,之後在地球上形成一種名為「原始湯」的遠古海洋,生命就誕生於這裡。

達爾文就曾表達過這樣的觀點:生命最早可能誕生於一個小的熱池子里。介於當時的水平不足以對海洋更深層次的探測,這種觀點直到最近的幾十年內才找的很多的證據支持。科學家在各大洋深處發現海底熱液形成的「黑煙囪」,通過研究這種「黑煙囪」可能產生有機小分子,這種小分子經過累積和相互作用形成有機高分子,最終形成簡單的原始生命。

大約7億年前海洋中進化出無脊椎動物,5億年前海洋中出現魚類等海洋脊椎動物,3億年前地球上出現植物,最終出現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大約在5000萬年前有了靈長類動物,人類的歷史大約是幾百萬年。

那為什麼大多數動物都是喝淡水哪?

從這點來說更能說明生物的進化過程,海洋生物只能吸取海水了它們找不到淡水這不用說了。海洋動物從海中來到陸地上變成爬行動物,逐漸退化掉無用的器官。

最終距離海洋越來越遠身體的水分只能通過淡水去補充,但是我們身體依然是需要鹽分的。只是通過食物的方式進行攝取。例如一些肉食性動物靠著肉類補充氯離子鈉離子,而一些食植物的動物就要想辦法去補充鹽分,例如「吃土」、「舔岩石」等。

人類就是通過在日常飲食中加入食鹽,補充我們身體所需的鹽分。可以說我們的體液和海水成分挺類似的,而細胞的能量攝取和排除廢物都需要這兩種離子的支持,生物是離不開鹽的。

圖:這些小可愛冒著生命危險你以為是在觀光嗎?

所有生物也沒有忘記它們的起源地-海洋,這從生物身體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以上僅個人觀點,請謹慎待之!

歡迎關注我們:科學黑洞!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