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利益降級 技術升級

來自專欄財女知女和大美女

在幣圈難得看到這樣平和的文章。近期熊市的開始對區塊鏈來說,是個修身養性、去偽存真的好時機。一夜暴富的機會是偶然,在哪個圈子都一樣。

-----幣圈小姐姐

世界終需良人,市場仍存理性。浮躁的區塊鏈需要降級,降於利益,升於技術。少了暴富的羈絆,區塊鏈市場迎來久違的清明。

從無印良品到名創優品,從山珍海味到粗茶淡飯,從私家車到共享單車,人們走在消費降級的路上,也踏上了品質升級的個性化時代。

從不管不顧的衝動到精打細算的生活,我們漸漸明白,更好的物質不會帶來更濃的幸福,真正的人生,不需要這種加持。

升級和降級並非是博弈的對立面,而是相互依存。

囿於財富,止於理性,不外乎如是。

區塊鏈需要降級

幣圈離錢越來越遠了。

技術才是獲得財富的平衡桿,少了支撐必然成為偏頗,升得越高,降得越快。

時間回到10個月前,虛擬貨幣的市值首次突破 2000億美元,隨後一路攀升至 8000億高位,各大主流貨幣紛紛看漲,這是獨屬幣圈的高光時刻。

但也僅限於此。熊市突如其來,就像當年iphone8破發一樣猝不及防,市場利空加劇,貨幣總市值一路跌至2035.45億美元。BTC,ETH等主流貨幣領跌,諸多幣種已然歸零,降得又快又徹底。

當滿懷正義的市值管理變成了推拉k線的手段,幣圈的最後一絲清明也被逐散。連行業的邊緣產業媒體也未曾倖免。

有人說,某一領域垂直媒體的爆發就意味著行業泡沫的形成。區塊鏈高燒已燃至媒體,2018年3月,區塊鏈垂直媒體迎來融資熱潮,從數百萬天使到數千萬A輪,許多區塊鏈媒體偏離了方向,甘心成為交易中的一環,通過輿論上誘多或誘空,成為為逃離公義的工具。

這個行業徹底打亂了傳統融資的節奏。區塊鏈里的項目方憑藉白皮書直接Token化,並將一定比例的代幣在私募和公募輪集中釋放,吸引大庄入盤,最後選擇交易所上幣,通過二級市場的流通吸引第二波紅利。

利益驅逐下,各方因勢而動,項目募資集中開展,一度迎來小高潮,短短三個月,募資項目方數量接近三位數。

於此,區塊鏈成為離金錢最近的黃金礦工,一路升級,黃金也越來越大。

一位資深玩家總結:「幣圈的暴利已經超過了販毒。」

在創造與轉移價值的路口,數字資產一度喧賓奪主,百倍幣、千倍幣輪番轟炸。金錢是個好僕人,但絕對是個壞主人。

一場本該以技術為導向的先行活動,走向了捨本逐末的道路。

市場可以容納成長,但卻未給欺騙留一席之地。

「沒人知道區塊鏈怎麼就突然涼了,真的是轉眼之間的事情。」說跌就跌,說裁員就裁員,沒有任何預告,彷彿夏天最後一場雨,突然帶走這個季節所有的熱度,轉瞬秋風即至。

在這個大批區塊鏈公司日暮沉沉的凜冬,沒人能給進步一個新的定義。

《華爾街日報》分析了1450個數字貨幣發行項目,其中有111個項目白皮書內容重複,有124個項目團隊信息造假,同質和造假充斥著整個市場。

金錢的高度在區塊鏈中不斷被降級,於行業來說,這是難得的慶幸。

金錢的降級是技術的升級

人的意志決定著技術改變世界的方向和可能性。金錢讓技術成為日益甚囂塵上的浮躁,在以財富為基點的射線上,理性沉澱成為堅守區塊鏈底線唯一可用的方法。

在「歸零」成了熊市唯一的聲音時,人們逐漸發現,退出也是一種奢侈。

幣圈離錢越來越遠了。

今年第二季度,區塊鏈崗位薪資環比下滑超4%,原本風頭無兩的媒體崗現今也已經成了批質的流水線,行業的落寞引發人才的配置冗雜,區塊鏈從業者人人自危。

誰曾想,兩個月前的區塊鏈相關人才招聘需求曾經一度達到2017年同期的9.7倍,技術崗平均月薪達到2.85萬元。

繁華落幕,終成空。虛高幣價支撐下的「高薪資」隨著項目的跑路、破產、被抓等戲碼也終成為曇花一現,只留一紙空約。

世界終需良人,市場仍存理性。浮躁的區塊鏈需要降級,降於利益,升於技術。

在德勤最新公布的大企業區塊鏈報告中,39%的公司2019年至少投入500萬美元用於技術研發,利用區塊鏈的溯源、分散式賬本、不可篡改等技術升級改造原有架構,實現產品和架構的迭代升級。

從底層公鏈到智能合約,從落地項目到風控輔助,從產品溯源到模型應用,技術的力量逐步改造著行業的基本架構和共識。

辯證法言,正負可互化,真假亦同行。

少了金錢的羈絆,區塊鏈市場迎來了久違的清明。

2022年的76億美元,80%的年複合增長率,沒人能否認區塊鏈的力量,一如當下沒人能輕易捨棄觸手可及的財富。

金錢下逆,技術上行。

市場不再有增量時,剩下的只有存量的博弈。

媒體拒絕為垃圾項目報道、區塊鏈項目方開始專註社區運營和底層建設、交易所不再為暴利而運作,散戶投資人相比於K線開始更關注產品進展……

在其位,謀其政。

回歸理性的當下,行業需要各司其職的溫度。

貪婪的降級是行業的升級

9月11日,坐標上海。

區塊鏈全球峰會上,v神、吳忌寒等一眾幣圈大佬現身,在熊市持續的當下,每一個堅守的人都需要撲克牌大佬看似理性的支持。

這一場姍姍來遲的信仰峰會,身處上海的徐明星不曾到場。

正如沒人否認區塊鏈技術的未來,同樣,也沒人想放棄曾經擁有的虛幻幸福。

「少看價格,真正的團隊都在埋頭做事。」一位區塊鏈錢包項目負責人這樣說,「真正做事的團隊不會關注那些所謂的k線圖,現在的熊市也是一個契機,讓區塊鏈技術露出本來的面貌,不至於被投機打靶的人把行業帶偏。」

區塊鏈降級的時鐘里,人成了最基本的計量維度。

起底技術,從「區塊鏈+法律」到「區塊鏈+電商」,從底層共鏈到金融風險防控,在金錢不曾污染的地方,技術的奠基者時刻在嘗試著改變世界的節奏。

最新的一項數據顯示,國內以阿里為首的各大機構區塊鏈專利數佔據全球首位,1000多項區塊鏈專有屬性為區塊鏈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基礎。

傳統互聯網帶給社會的是制度思維的改變和社會習慣的重塑,而區塊鏈則是從萬物互聯的數據角度對互聯網進行變革。

在90後逐漸被房價、物價所累的當下,社會需要區塊鏈技術化解現有的突出矛盾,優化體制,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新需求。

金錢到技術,並不是一行代碼就能夠撐起的高度;

互聯網時代到區塊鏈進程,同樣不是僅僅一個溯源就能直接實現的跨越轉變。

升級還是降級,有時候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結果。

離財富越遠,離人性也就越近。

區塊鏈需要平衡。就像水邊給人喜悅,山地給人安慰。幣圈讓我們感知世事無常,技術讓我們領悟天地恆昌。

幣圈讓我們享受遠行的刺激,技術讓我們體驗回歸的悠悠厚味。幣圈的世界是不舍晝夜,而技術的哲學是不知日月。

金錢和慾望需要冷卻,區塊鏈需要降級。

寫作是幸福的事兒,掃碼關注小姐姐哦。

weixin.qq.com/r/wynbw-j (二維碼自動識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