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這幾位人物,與真實形象差別太大,千萬不要被騙

姜維

在演義裏是一個奮發向上的好男人。但其實你想象不到的姜維,也就是真實的他,是一個特別喜歡功名利祿的人。臥龍先生在幾次向北討伐的過程中,逐漸地擁有了自己在蜀國應該擁有的地位。

荀攸

很少被提起,但是歷史上真正的他,是曹操的謀士。在征討張繡的時候,曹操因爲沒有聽從他的建議,這場戰爭最終失敗。在討伐呂布的時候,也是因爲他的建議,最終取得勝利,攻下了城池。曹操對他的評價極高,自從他輔佐曹操,戰爭的勝算率增大

廖化

這個人可能不是特別熟悉,在蜀國,如果朝中沒有了大將,才讓他作爲先鋒出陣,這樣說顯得這個人特別沒有才能似的。他也是來自於豪門世家,剛一開始的職位相當於二爺的助理。二爺在麥城失敗了,他裝死才逃過一劫

劉備

看過演義這本書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喜歡哭又特別墨跡的人。看完之後都覺得會很奇怪,他是怎麼當上皇帝的。其實歷史上真正的他,在很早以前就展示出來,他自己身上所具備的王者氣息。其實真實的歷史上他哭的很少,反而是曹操哭的略微多一些。

曹仁

是個一文不值的人。他經歷的事情,現在看起來略微有些可笑,演繹裏呈現給我們的感覺,他是一個奸詐之人。但其實歷史上他是非常正直的,曹操曾言,將士們應該以他爲榜樣。

周瑜

演義中說,他是被臥龍先生活活氣死的。其實歷史上真正的他,20歲的時候便開始行軍打仗,立下了很多戰功。在國君死後,開始輔佐孫權,自此國力大增。

魯肅

劇中就是一個慫包,但其實歷史上真正的他,渾身充滿着豪俠之氣,他喜歡讀書,喜歡騎馬射箭,並且性格上是那種豪爽的人。他的謀略超前,三分天下,便是他最早提出來的

呂布

史書上曾言,當年郝萌反叛的時候,他還不知是誰,就牽着他自己的老婆迅速躲入茅廁。找到自己信賴的將士,將反軍的首領殺死,但是並沒有處罰陳宮,呂布不過也不問一句,其實主要的目的還是安穩人心。

265年司馬昭去世,其子司馬炎奪取曹魏政權,定都洛陽,建立晉朝,史稱西晉。司馬炎稱帝后開始籌備伐吳,派王濬於益州大造船艦,以羊祜鎮守襄陽與鎮守江陵的吳將陸抗對峙。在264年孫皓即位後,交州(約今廣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兩年後吳軍意圖奪回但被晉將毛炅擊敗269年孫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陸海兩路會師合浦,至271年方奪回交州。279年,修允部屬郭馬於廣州(約今廣東省及廣西省)叛變,孫皓先後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圍剿方平定。同年晉軍率大軍南征,吳國岌岌可危。東吳重臣陸凱及陸抗相繼去世後,晉將羊祜提議伐吳,但遭賈充反對而作罷。279年西北之亂始平,王濬、杜預上書司馬炎,認爲是時候伐吳,賈充、荀勖等認爲西北未定而反對。最後司馬炎決定於該年十一月大舉進攻吳國,史稱晉滅吳之戰。他以賈充爲大都督,上游王濬唐彬軍、中游杜預胡奮王戎軍、下游王渾司馬伷軍多路並進。280年一月孫皓急任丞相張悌率沈瑩、孫震渡江抵禦王渾軍,但皆戰敗而亡。而王濬軍沿長江配合其他晉軍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尋陽等地,杜預也奪下荊州南部。三月十五孫皓見晉軍已包圍建業,認爲大勢已去而投降。孫吳滅亡,西晉統一天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

三國演義——幾位人物真實形象差別很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