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順(?-199年2月7日 ),東漢末年呂布帳下中郎將。史載高順爲人清白有威嚴,不好飲酒,所統率的部隊精銳非常,號稱“陷陣營”,平定呂布部將郝萌的反叛。屢次進諫忠言於呂布,呂布雖知其忠而不能用。與張遼一起擊敗曹操麾下大將夏侯惇,又一起攻破劉備的沛城。曹操擊破呂布後,高順被曹操所殺。

高順 (東漢末年將領)統陷陣營

高順就要說說統陷陣營

高順跟隨呂布徵戰四方,直屬部下七百餘人,號稱千人,鎧甲兵器都精練齊整,嚴守軍紀軍備嚴整且作戰時相當勇猛,高順每次率領着部隊攻擊敵方陣營,而又很快速的攻陷敵方陣營,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所以高順率領之部隊有爲“陷陣營”之美譽。後期張遼逍遙涇破孫權的八百部曲可能就是高順的陷陣營!

戰力來說:三國中的猛將,那是一抓一大把。但是如果虎臣告訴大家,幹翻了夏侯惇,打敗了關羽和張飛

史書上是這麼記載建安三年,布覆叛爲術,遣高順攻劉備於沛,破之。太祖遣夏侯惇救備,爲順所敗。先主還小沛,複合兵得萬餘人。呂布惡之,自出兵攻先主,先主敗走歸曹公。曹公厚遇之,以爲豫州牧。將至沛收散卒,給其軍糧,益與兵使東擊布。布遣高順攻之,曹公遣夏侯惇往,不能救,爲順所敗,復虜先主妻子送布

在三國當中,武將讀書的都是非常少的,很多武將連一字都不識,曹操爲了讓手下人將軍懂兵法,還搞了本孟德新書呢。這樣的一個人,在呂布兵敗後,曹操想不想要 肯定想!但是在白門樓上,呂布和手下大將領都是什麼態度呢?

呂布說着違心的話希望可以苟活。陳宮說着就義的話以求赴死,老母妻子卻得到平安。張文遠說着怒罵的話,老鄉關羽就上前求情,於是他可以說更多的話曹操說着何如,心裏盤算的必須要殺了呂布的話。劉備心裏想着還要問我,嘴巴上還要說着扎心的話。關羽不管其他臺詞,只說着文遠必須活下來的話。(須臾,衆擁高順至。操問曰:“汝有何言?”順不答。操怒命斬之。在陳宮與曹操對談時,在張文遠怒罵曹操時,在呂布拼命想苟活時。高順的人頭早已落地,鮮血早已灑滿了土地。我以往總以爲臨死時或大笑赴死,以表示自己看得開。或大罵而死,以表示自己做鬼也不放過你。白門樓上的高順格格不入,他不求饒,不大罵,他一言不發。)

高順爲什麼非要曹操非要殺?

第一點,高順不善於交際。

大家都知道,張遼和關羽是很好的朋友。但是,熟悉三國的都清楚,張遼和關羽見面次數並不多,也就是呂布和劉備交鋒時,見過兩次。兩人既然能成爲朋友,說明張遼交際能力不錯,而高順就不行。所以同樣被曹操俘虜時,關羽跪下爲張遼求情,卻沒有爲高順求情。

第二點,郭嘉勸曹操成全高順。

其實,對於高順的能力,曹操非常清楚。對於如何處理高順,曹操曾私底下問過郭嘉。郭嘉說:“順,布之大將,軍治嚴謹,胸懷韜略,舉一世不可得,非等閒之職可封賜。公收此人,置諸將何地?不若全齊名義。”曹操想了一下,覺得有道理,就殺了高順。

第三點,高順忠義不肯投降。

據裴松之注〈呂布傳〉引〈英雄記〉記載:“高順清白威嚴,驍勇有智,衷心仁義。不飲酒,不受饋遺。”所以高順被俘時,不發一言,直接赴死。

高順呂布陳宮是呂布團隊的三個核心人物,呂布是老闆,高順武,陳宮文。張遼是八健將之一,八健將都沒殺,只是張遼後期牛了,才特別關注此時的張遼。所以,核心必須除去,而部將是要收編爲己所用的,來壯大自己。呂布是曹操勁敵,高順有勇有謀收一堆的降將,而且還是能力很強的降將,且文的陳宮殺了,武得不死一個有能力的怎能震懾一衆降將。個人意見高順的死也有殺雞儆猴的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