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這顆衛星讓中國人出了一口氣,但這顆衛星雖然是驕傲,但卻只是驕傲,沒有任何實用價值,它在上天之後,唯一的功能就是在天上播放《東方紅》樂曲。

當時,全世界的無線電台都能收到這顆中國衛星的歌曲。

不光聽,按照當時的要求,衛星上天后要「上得去、抓得住、測得准、看得見、聽得到」,為此,錢學森帶領團隊攻克了不少技術難關。 

為了保證這顆173公斤的衛星不墜落,衛星發射高度728.25KM,近地點439千米,遠地點2384千米。

衛星因為未撞太陽能發電設備,而是使用了銀鋅電池,充電電池電量有限,所以在衛星發射之後,實際只運行了20天,便成了一顆報廢衛星,沒用了!

東方紅的「音樂盒」。

此後,東方紅一號就一直在天上飄著,成了人類製造的太空垃圾,至今已經在軌繞著地球轉了49年。

但是,東方紅一號不會就這樣永遠轉下去,雖然在軌高度高,但是,在那個高度依然有非常稀薄的空氣,所以,一號會不斷與空氣摩擦,隨著速度的一點點降低,其軌道也會一點點降低,越降低,空氣越厚,阻力也越大。

所以,東方紅一號終究會墜毀在大氣層里。

好玩又有趣的科普知識,歡迎關注本姑娘!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東方紅一號是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資料這麼寫:「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成功掌握了人造衛星的空間技術,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繼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第五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載著「東方紅一號」衛星從中國西北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21時48分進入預定軌道。

東方紅一號如此有名,主要是可以發射《東方紅》音樂。

不過,東方紅一號的技術較為原始,採用的是銀鋅電池為電源。

所以衛星的壽命只有20天,實際上運作了28天。期間把遙測參數和各種太空探測資料傳回地面,至同年5月14日停止發射信號。

也就是說,1970年5月14日以後,東方紅一號就不再是衛星,而是太空垃圾了。

時至今日,東方紅一號仍然繞著地球飛行,已經有49年時間。

為什麼會這樣?

對天文略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衛星是否會墜毀,主要看它距離地面的高度。

大氣層會讓衛星的軌道不斷降低,最終重返大氣燒毀或者墜毀。

大氣存在阻力,會讓衛星的速度越來越慢,高度越來越低,最終被地球引力牽引墜落地面。

但是,大氣層的影響力是有些的。

原則上超過500公里的距離,大氣對衛星就沒有什麼影響。

只要在這個軌道上飛行,衛星就不可能墜落地球。

實際上,東方紅一號不但沒有越來越靠近地球,反而越來越遠。

在1970年,東方紅一號近地點為429千米,遠地點為2036千米。

然而,2018年,東方紅一號近地點為441千米,遠地點為2037千米。

按照這個趨勢,若干年後東方紅一號會直接脫離地球引力,飛入太空中。

自然,由於東方紅一號的軌道是眾所周知的,一般不會對其他國家和中國的航天器造成影響。

自然,我國可以使用反衛星武器將它擊毀。但是,這樣一來反而會製造更多的太空垃圾。

2007年1月11號中國從西昌發射一枚彈道導彈成功地擊毀了已經退役的「風雲1C」氣象衛星。

此次測試產生了二千七百五十多塊軌道碎片,使中國造成的地球低軌道碎片比其它任何國家都多,對太空飛行和衛星構成了威脅。一說,大於1毫米的碎片高達百萬塊。

眾所周知,高速運行的太空垃圾是非常恐怖的。

一塊指甲蓋大小的太空垃圾,就足以使衛星報廢。

這些太空垃圾將在軌道上運行數十年後才能被逐漸耗盡,尤其是動能較大的大型碎片。

據說西方對此非常不滿,美國政府動用外交方式同中國談判。

據台灣《中國時報》報道,中國當局已向美國保證不再測試以導彈擊殺衛星,美國則希望中國信守諾言,共同留下乾淨的太空給後世。

2013年1-2月間,俄羅斯BLITS衛星受到太空碎片撞擊而受損無法工作,科學家分析最有可能的碎片來源是2007年中國反衛星導彈試驗中被擊中的「風雲1C」碎片。

所以,使用反衛星武器怕是不可能了。


「東方紅一號」是中國製造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在這之前,世界上只有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四個國家能發射人造衛星。

1970年,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在4月24日那一天,我國自主研發的「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全國人民為之沸騰了。

距離那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已經過去了整整49年了,那為啥它還在天上飛,因為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因為,當時技術還不發達,「東方紅一號」使用的是銀鋅電池,並不是太陽能電池,那麼在它的電池的電量耗完之後,發射上天28天之後,「東方紅一號」就沒有了利用的價值。

當時,為了保證它能像衛星一樣不隕落,使它發射時,達到了足夠高的高度——728.25KM,近地點439千米,遠地點2384千米,這個距離就保證了那裡空氣非常稀薄,短時間內,雖然它沒有使用價值,但是它是不會墜落的。

而根據「萬有引力」的概念,只要人造衛星切向環地速度不超過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每秒),就可以依靠慣性和地球引力一直圍繞地球運轉,成為地球的衛星。

但是,再稀薄的空氣,也是有空氣的,受到阻力,速度會降低,高度也會降低。所以理論上來講, 終究有一天,它會直到飛不動了為止。

那麼,人類為什麼不把它擊落呢?因為在擊落時,勢必會把它打擊成碎片,那樣會造成更多的高速運轉的太空垃圾,給正在運轉的太空飛行器以致命的打擊。

綜上,東方紅一號估計還會在太空運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直到它真正落下來的那一天。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復「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確實,「東方紅一號」衛星已經發射了49年依然還在外天空繞著地球旋轉一直未隕落,筆者已經回答了47年和48年,今天繼續來回答為何我國發射了49年「東方紅一號」還在外太空飛行了!

在上世紀60年代各國爭相發展人造衛星之時,我國也開始自己的人造衛星研究計劃,在射程未2700公里的東風-3彈道導彈得基礎上開發出了我國第一款運載火箭,終於在1970年4月24日,成功將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了預定軌道,並傳播了東方紅音樂!

其實,當時得東方紅一號並不像現在的衛星那樣安裝有太陽能電磁板,使用的是傳統的化學電池,而該電池的的設計壽命只有20天,也就是說在該衛星發射20天之後就會沒電了,當然也不說衛星電池能源用盡之後就「東方紅一號」就會落下來!

在初中物理課上我們就學過「萬有引力」的概念,只要人造衛星切向環地速度不超過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每秒),就可以依靠慣性和地球引力一直圍繞地球運轉。再者說,月球也是地球的衛星,圍繞地球轉了45億年不是也沒有落下來,東方紅一號和月球一樣都是地球的衛星!

另外,東方紅一號的運行軌道式遠距離橢圓形軌道,近地點400多公里,遠地點1600多公里,幾乎可以不考慮大氣阻力,所以軌道也不會慢慢下降,軌道高度似乎還增加了不少。

目前,類似於美國X-37B這種空天飛行器已經誕生,它可以貼近別的衛星軌道進行同步飛行,然後用機械手臂將衛星抓進自己儲藏倉內帶回地球。而東方紅一號衛星對我國來說有不一樣的意義,步武認為在技術成熟之時我國會將東方紅一號帶回地球在博物館進行保存!


東方紅一號並不是錢學森製造的,而是大量「兩彈一星」工程的科學家和專業技術人員一塊研製的。雖然目前東方紅1號已經失聯49年,但是卻仍在太空中繞地球運行。

這個問題就涉及衛星在地球軌道的飛行原理。衛星是由火箭運輸,由火箭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然後釋放衛星,這時衛星的速度就使得它可以維持在地球軌道上(第一宇宙速度是脫離地球引力在太空運行的最低速度),地球位於衛星橢圓軌道的一個焦點,靠慣性運行不需要額外的動力,軌道的近地點和遠地點之間的重力勢能差使得衛星的動能不斷變化,近地點運行線速度高,遠地點線速度低。在軌道上的運行是不需要推進器的,攜帶推進器的衛星通常是一些特殊用途的,可以人為調節衛星的軌道參數,使它們觀測的範圍發生變化。

東方紅的軌道參數可以查到,近地點400來公里,遠地點2000多公里,這個範圍內的衛星受到的 大氣阻力很小(地球大氣層厚度1000公里左右,絕大多數質量集中在距地面100公里範圍內),東方紅一號雖然已經失聯了49年,由於微弱的大氣阻力和地球不均衡引力的影響,飛行速度也已經有所降低,但是由於這些作用很緩慢,而其軌道又較高,一時半會還落不下來,有科學家估計,東方紅一號最終墜落地球可能還需要數百年的時間。

東方紅一號是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設計壽命只有21天,實際上也在發射20多天後就失去聯繫了,當時東方紅一號的一個設計目標就是要使它在夜晚可以用肉眼看到,而我國科學家們也確實做到了,影響也是很大的,受兩彈一星工程的影響,很多人最後走上了科學研究的道路,使我國基礎科學和技術迅速地向前發展。


這個很正常,恐怕要到人類滅亡都不會墜毀

大氣層是導致衛星軌道降低甚至重返大氣燒毀的最主要因素,但它的邊界畢竟不是無限的。一般認為到了100千米卡門線就到了大氣邊界,那裡的空氣密度已經降到了地面的1億分之一。

而這個密度隨著距離地球越遠就急速降低,超過500千米就幾乎為0了。航天器也幾乎不受到大氣影響,壽命極長。先不說高度在35786千米的地球靜止衛星,它們恐怕要和地球壽命一樣。

就說600千米左右高度的,基本上活個幾百年乃至到人類滅亡妥妥的沒問題。

1958年美國發射了人類第二顆衛星vanguard 1號,這都過去60年了,還在軌飛著好好的呢。

1958年3月17日,它的發射入軌軌道是659(近地點)*3800(遠地點)千米。

2017年11月26日,它的軌道依然在660(近地點)*3844(遠地點)千米。

也就是說:60年內,空氣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它的近地點依然很高且是大橢圓軌道,即便接觸極其稀薄空氣、但軌道區間也極少。

反而由於複雜的天體攝動和太陽光壓等,它甚至有遠離的趨勢而更不容易落回來了。

東方紅一號是同理,

1970年4月24日,發射入軌,429*2036千米的大橢圓軌道;

2017年11月26日,依然在軌,435*2041千米的更大橢圓軌道;

所以你說它啥時候能落回來?

不過這些已經完全不工作了,只是標準的太空垃圾而已。

但衛星軌道到了300-400千米左右就不能忽視大氣密度對航天器造成的影響,畢竟運動速度7000+米/秒,而且大氣還是有一些的。

因此,任何一個衛星到了300千米高度之後就進入自殺模式,很快就被大氣層帶回來。

這是我曾經講過的歐洲一個超級高大上的衛星,在2013年11月的時候返回大氣。

你可以看到,到了10月21日時高度降到230千米左右,僅僅20天後,就返回大氣墜毀了。

這也是為什麼載人航天的高度普遍在400千米,還是需要考慮大氣影響,經常推一推軌道,要不就回來了。

國際空間站的軌道情況,每次下降都是因為空氣,每次上升都是因為各種對接的航天器返回時努力推高的。

所以像七個禮炮、空間實驗室、和平號、兩個天宮、國際空間站等各種載人航天器,一旦不進行軌道維持,都是會返回大氣的。


還在天上飛,那是因為它不想下來!太空多有意思!人類太複雜了,呆著鬧心!還是在天上比較自由!

我不想去關心它要飛到什麼時候!我只希望我們的科學技術在以後發達到,可以把我們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捕獲,帶回地球!衝破大氣層回到我們的土地!因為那是國家的特一級文物啊!有太多的意義在裡面!加油科學家們!


作為一個一般的天文探測愛好者,我們會忽略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任何一個國家,在探測太空的道路上,總是要經過先簡後繁,技術逐步成熟的過程。

太空探測技術的運用,對一個國家的國家安全、科技技術進步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隨著一次次的衛星發射升空,人們發現,要使衛星的實用功能達到最佳效果,就必須讓衛星運行軌道盡量保持接近真圓度。

就是平時人們所說的~此次發射的衛星,近地點多少公里,遠地點多少公里,這兩個數據越是近似,衛星軌道相對於地球便越圓,它在軌道的任何一點上的對地距離高程相差不大。才能因而使得各種對地觀測、探尋、照相的效果有較好的一致性和連貫性。

現代衛星發射技術有兩個很簡單粗暴的指標,就是近地遠地點之差要求越小越好,《當然完全是半徑乘半徑的軌道是無法完成的。》對赤道的夾角越大越好。《也不可能完全垂直於赤道,因為衛星探測有觀測寬度,不需要,完全垂直也太難,不經濟。》說起來很容易,想做到卻很難,它牽涉到這個國家的衛星發射能力!

第一個要求的目的我前面已經說了。第二個則更難,要做到軌道與赤道夾角達到要求,火箭推力是決定因素。衛星軌道相對赤道夾角越大,就意味著它能夠飛臨的地區越廣闊。

必須能夠在這兩點上做到收放自如了,才有能力發射地球定點衛星哪。《目前能夠獨立發射地球定點衛星的,只有中美俄三國!》

至於我們第一顆衛星《東方紅》,完全是試驗火箭發射能力管控的煉兵之舉吧,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沒有太陽能帆板技術,電池只能維持二十天,即使有對地觀測能力,也毫無價值,第一步能做到這樣已經很不錯了,比美蘇強多了。

至於它的飛行夀命,還是因為它的軌道遠近點之差的關係吧。在兩個遠地點之間可以因為地球引力而出現加速的狀態,滯空時間當然比技術成熟的衛星長得多。但這一切並不說明什麼,這樣的軌道沒有實用價值。


東方紅一號衛星不是錢老建造的,錢老主要負責運載火箭的研製工作,東方紅一號是由趙九章、孫家棟等多名科學家主持建造的,孫家棟任東方紅一號衛星總體設計負責人,負責把東方紅一號衛星送上天的運載火箭才是錢老主持建造的。


東方紅一號衛星:已經是天神 !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