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故事要從“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句詩說起。

一口氣讀完“舊時王謝堂前燕”的大小謝

穿越時光隧道,我們來到了1700年前,這是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也是令後世極其嚮往的年代,因爲我們習慣性給這個時期冠以了“風流”二字。

在這片戰火中,胡人成功滅掉了野心勃勃的司馬家族,而司馬家族落荒而逃,到了長江以南的建康(南京),就這樣,在萬里長江的庇護下,苟且延續着這個王朝:東晉

這個朝代,除了“風流”二字,其實還有“不公平”三個字

整個社會都是不公平的。因爲那個時候,都是“接班制”,也叫“九品中正制”一般稱爲“門閥制度”。就是一個家族,祖祖輩輩都當官,官員的選拔也是在這些官二代裏面找。所以有權的永遠有權,窮的要命的永遠擡不起頭。

一口氣讀完“舊時王謝堂前燕”的大小謝

就這樣,兩大貴族世家族誕生了琅琊王氏、陳郡謝氏。他們的代表人物,王家有王導、王羲之、王獻之;謝家有謝安(淝水之戰總指揮)、謝玄(淝水之戰總前鋒)、謝廣坤(玩笑話)、謝靈運、謝脁。這兩大貴族世家,受盡皇室恩寵,子子輩輩一出生就註定不用讀書更不用考試,就能順理成章當官。人得信命啊。

所以就有了前面劉禹錫那首《烏衣巷》來懷古南京這座六朝古都了。而今天要講的就是這兩位名傳千古的“富二代”兼“官二代”,史稱“大小謝”的謝靈運和謝脁。

一口氣讀完“舊時王謝堂前燕”的大小謝

1大謝 - 謝靈運

先說,大謝,謝靈運

謝靈運,含着金鑰匙出生在東晉。他的基因是非常強大的,他是王羲之的重外孫、謝玄的孫子。從小就在寄養在一位非常有名的道士家裏,所以小名叫“客兒”。

擁有強大基因,又喜歡看書,所以從小謝靈運就博學多才,聰慧過人,他的爺爺謝玄非常疼愛他。18歲便繼承祖父爵位,成爲康樂公。在東晉那個拼爹的時代,生在一個貴族家庭,比現在的王思聰都秀。

一口氣讀完“舊時王謝堂前燕”的大小謝

按正常情節,謝靈運這個家世,這身才華,不需要費擡手的力氣,就可以身居要職,才學、官場雙豐收,可他偏不。這是一個很偏激的主,不守法律,隨意而爲,所以從20歲到35歲這些年一直擔任參軍和侍郎的不要緊的職務。

35歲以後,東晉滅亡,謝靈運爵位從兩千戶降級到五百戶,他更不樂意了。在朝廷當官,喜歡評論同僚,時不時在“微博”發一條某個朝廷大員的“熱搜頭條”爆料別人,搞得別人都怕了他。就這樣他被排擠到外地當官,在外地當官的他更無法無天,經常翹班帶着一大羣僕人,香車寶馬,聲勢浩蕩去遊山玩水,這就算了,一去十幾天,政事不管不問,到一個地方就吟詩作賦,發個朋友圈。同僚們一直不理解,你哪來那麼多時間去旅遊?

一口氣讀完“舊時王謝堂前燕”的大小謝

有才有爹就是任性,謝靈運佛性當官,翹班公車旅行是常事,看心情辭職也是說走就走。其實他之所以這樣,他自己是覺得可以憑自己才華可以當更高的官,可朝廷偏偏給他閒差,所以心態失衡了。

他曾經說 “魏晉以來,天下的文學之才共有一石(一種容量單位,一石等於十鬥),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其他的人共分一斗。”其實人家皇帝心裏欣賞的是他的才華,不是政治本領。不然讓他這麼造,早就被擼掉了。他家人都寫信勸他,可他不聽,讓家裏操碎了心。

有一次他辭職回到鄉下老家,有錢的人到處有別墅,在那他寫下了一首《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

清暉能娛人,遊子憺忘歸。

出穀日尚早,入舟陽已微。

林壑斂暝色,雲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趨南徑,愉悅偃東扉。

慮澹物自輕,意愜理無違。

寄言攝生客,試用此道推。

一口氣讀完“舊時王謝堂前燕”的大小謝

其實他的這種官場失意便遊山玩水的態度,恰恰成就了他山水詩的地位,一篇《登池上樓》“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便光耀萬世。一句“野曠沙岸淨,天高秋月明”足以讓後世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爲之傾倒。

就這,謝靈運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遠。第二次辭職回家後,仗着,錢多小弟多,戶外玩得可不是揹包客,一隊人馬在山裏伐木開路,只道挖掘技術哪家強,挑戰藍翔沒商量,轟轟烈烈幾百公里,臨海太守王琇以爲鬧山賊,調查一番才知道,原來是謝大公子在旅遊。

一口氣讀完“舊時王謝堂前燕”的大小謝

財大氣粗的謝靈運跟皇帝求購會稽回踵湖,是的,人家要買的不是湖景別墅,而是一個湖!謝靈運想把湖填了種地,此湖離城市很近,百姓們取湖產爲吃穿用度,因此就算皇帝同意,會稽太守孟顗還是堅決不肯給,謝靈運又求始寧岯崲湖,孟顗還是堅決不給,二人由此結下樑子。皇帝只好給謝靈運換個地方,派他做臨川內史,然而他還是囂張依舊,藐視法律犯了案子,上面派警察來逮捕,他非但不思悔改,把警察給反抓了。你說這可咋整。

皇帝愛他才,念他爺爺謝玄功勳還是忍了,免他死罪,流放廣州。可他的迷弟薛道雙僱人密謀劫囚車,無奈遇到豬隊友,事不成反被捕,一股腦全招供。謝靈運罪加一等,被判廣州行棄市刑,終年四十九。一大曠世奇才,終於死在了自己手裏

但他的詩作,卻開山水詩之先河,成爲山水詩鼻祖。後世,李白的“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等很多詩作,都有謝靈運那任性瀟灑的身影。

一口氣讀完“舊時王謝堂前燕”的大小謝

2小謝 - 謝脁

再說小謝,謝朓。

謝朓,是謝靈運的同族,比謝靈運小79歲,但架不住謝家人丁興旺,所以謝朓輩分比較大,算是謝靈運的侄子輩。

但謝朓,畢竟出生晚了幾十年,生在了南北朝南朝劉宋王朝和蕭齊王朝。劉宋還好些,蕭齊王朝兼職就是朝不保夕。先說說讓人頭大的南北朝歷史吧:

一口氣讀完“舊時王謝堂前燕”的大小謝

南北朝時期是兩晉以後中國歷史上一個分裂時期,從公元420年開始,到589年北隋滅南陳結束,共169年。公元420年,東晉大將劉裕廢掉東晉皇帝自立,國號宋,此後160 多年間,南方先後經歷了宋、齊、樑、陳四個朝代,歷史上總稱爲南朝。公元386年拓跋部首領拓跋圭建立北魏;公元439年,統一黃河流域。6世紀前期,北魏分裂爲東魏和西魏。此後,東魏爲北齊所代替,西魏爲北周所代替,歷史上把這北方的五個朝代總稱爲北朝。

而謝眺,生活的蕭齊是南朝四個朝代中存在時間最短的,僅有23年,卻有9個皇帝,平均在位不到3年。所以整個國家有多亂可想而知。

一口氣讀完“舊時王謝堂前燕”的大小謝

但畢竟出身名門,19歲便接了鐵飯碗,“解褐入仕”,擔任一些無關緊要的小官,過着輕裘肥馬,廣結詩友的貴族生活。當時還跟隨郡王在荊州呆了兩年,留下了很多詩篇,比如:“四面東清風,朝夜起寒色”。

32歲那年,謝朓迎來了人生最重要的時刻,外任宣城太守。這次外任,讓他得了一個千古名號“謝宣城”,也給現在的安徽宣城增加了兩個著名景點“敬亭山”和“謝朓樓”。若無謝朓這一次外任宣城,更沒有唐朝李白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獨坐敬亭山》、《贈汪倫》、《夜泊牛渚懷古》、《望天門山》等名篇。

對這一次外任,他是矛盾的,一方面遠離齊朝國都南京,就意味着遠離權利核心,仕途沒什麼希望了,但一方面這次外任,遠離了國都朝不保夕的血的現實。

一口氣讀完“舊時王謝堂前燕”的大小謝

爲什麼這麼說,因爲在去宣城之前,謝朓是親眼目睹了3年時間內,換了三任皇帝,而且蕭鸞更是殺了前兩任皇帝和武帝的衆多王子,從鮮血中爬上王座。這一切,都極大震撼了謝朓的內心。

所以他在從建康沿着長江逆流而去宣城途中寫了這首千古名作《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橋》:

江路西南永,歸流東北騖。

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

旅思倦搖搖,孤遊昔已屢。

既歡懷祿情,復協滄洲趣。

囂塵自茲隔,賞心於此遇。

雖無玄豹姿,終隱南山霧。

一口氣讀完“舊時王謝堂前燕”的大小謝

這首詩把他去宣城當官的糾結完美表現出來了。

兩年後,他從宣城回到建康,爲了保全自己,告發岳父王敬則,導致岳父遭滅族之禍。又過了兩年,是公元499年,歷史中最最臭名昭著的東昏侯蕭寶卷,這位東昏侯,可以說是驕奢淫逸、任用奸臣,濫殺無辜,荒唐至極,史書中看到他都想穿越過去亂棍打死的那種。

一路謹小慎微的謝朓,最終沒逃過這位東昏侯。當時別人想廢東昏候,使國家安定下來。就去見謝朓,拉他一齊參與這件事。謝脁認爲自己受恩於明帝,東昏候雖然無道,但畢竟是明帝之子,所以不肯答應,還把這件事告訴了別人。別人對他自然恨之入骨。被惡人先告狀,誣告他謀反。東昏候這個糊塗皇帝,就把他謝朓打入大獄。

一口氣讀完“舊時王謝堂前燕”的大小謝

最後謝朓病死獄中,才36歲。一生低首謝宣城。小謝詩學大謝,都善於模山範水,以山水詩見長;謝朓在當世就享有盛名,梁武帝蕭衍說:“三日不讀謝(朓)詩,便覺口臭。”

到唐代詩壇更有着深刻的影響,杜甫說“謝朓篇堪諷誦”,李白對謝眺更是傾倒“解道澄江靜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三山懷謝朓,水澹望長安",“我吟謝朓詩上語,朔風颯颯吹飛雨”,“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所以清人王士稹《論詩絕句》說李白“一生低首謝宣城”。

謝朓的五言詩,如《遊東田》中的“遠樹暖阡阡,生煙紛漠漠。魚戲新荷動,鳥散餘花落”,《和徐都曹出新林渚》中的“結軫青郊路,回瞰蒼江流。日華川上動,風光草際浮”,《治宅》中的“闢館臨秋風,敞窗望寒旭。風碎池中荷,霜剪江南綠”等等。在盛唐王維等五言詩出現之前,可以說是詩苑的上品了。

一口氣讀完“舊時王謝堂前燕”的大小謝

謝朓現存詩二百多首,其中山水詩的佳句頗多 ,如“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天際識歸舟,雲中辯江樹”等……,至今膾炙人口。沈約說:“二百年來無此詩”,謝朓在世時,已被譽爲當世最出色的詩人。李白自己一生追求的便是像謝朓詩歌所體現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清新自然的藝術風格。

這兩位從貴族世家走來的公子,一位開山水詩之先河,所觀之山水皆入詩中;一位繼承發揚,清新流麗化景於情,給唐詩的燦爛星河灌入了源源活水。這也是爲什麼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詩詞大咖爲之低首膜拜的原由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