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舆情传播所具有的互动性、开放性和草根性等特征,给突发公共事件网路舆情的管理提出了新挑战。既定的自上而下的舆论管理模式,处置突发事件网路舆情时,存在著应急准备不足、信息过度控制、主流媒体引导缺位、检测分析手段落后等问题。

为此,我国政府开始综合使用立法、行政和技术三种手段,运用网路技术监测、分析和规制网路舆情。而经典传播学理论难以解释网路和手机的传播实践及其对舆情演化的潜在影响,无法为网路舆情的 引导、应对提供理论支撑。专家们开展政府网路舆情能力测度的主要方法是构建指标体系,如根据经典传播学理论、公共管理理论,面向地方政府网路舆情治理,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从官方响应、信息透明度、地方公信力、动态反应、官员问责、网路技巧6个维度,建立了政府网路舆情能力测度指标体系,为地方政府积极、有效实施网路舆情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针对人民网监测室舆情指标设置过少,全面性较弱的缺陷,专家根据突发事件舆情热度的4个层级,构建了面向非常规突发事件的舆情能力指标体系。该体系蕴涵事件爆发力、媒体影响力、网民作用力和政府疏导力等共 44 个指标。

基于地方政府应对网路舆情的现状分析,归纳了地方政府网路舆情能力测度变数,建立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网路舆情能力模型。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地方政府舆情应对的重视程度、提高法治变化率和技术变化率,进一步强化信息的共享、沟通,保障信息真实性是提高应对网路舆情能力的关键。为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网路舆情政府应对能力测度指标体系,提供了有益探索和理论借鉴,而作为动态性、多层次化的复杂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网路舆情政府应对能力指标体系,应紧密结合网路舆情载体传播方式、速度、波动等特性,围绕突发公共事件演化规律,根据不同的阶段需要的不同的政府处置方式和应对能力,构建更为科学、客观的指标。在突发公共事件网路舆情视角下,政府应对能力的关键因素; 然后采用粗糙集理论对其精炼,并采用多元统计对因素进行因子分析,构建了突发公共事件网路舆情政府应对能力钻石模型 ( 见图 )。

由图3,政府应对网路舆情能力5个维度分别是及时性、透明性、权威性、准确性和协调性。其中,及时性由回应速度、回应态度和回应次数测量; 透明性由信息公开和新闻发布会测量,说明的是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政府要将相关的信息公布于众,同时,根据事件轻重缓急情况,决定是否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方式解答公众的顾虑; 权威性由回应层级、事态引导测量,说明的是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政府涉及的相关部门应做出回应,从议题的形式上面给予正面的引导; 准确性由专业程度和媒介素养测量,说明的是政府回应的人员应具有专业化的水平,同时能够对事态的发展进行敏锐的判断; 协调性由信息共享和部门联动测量,说明的是政府各部门之间应该保持信息互通,步调一致,联合回应,避免出现口径不一,相互推诿的现象。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突发公共事件网路舆情的演化态势与变动规律是由6个阶段构成的,网路舆情政府应对能力是由及时性、透明性、权威性、准确性和协调性这5个 维度组成的,网路舆情六阶段和政府应对能力五维度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把五维度放置在六阶段中,才能辨识政府 应对网路舆情的能力及其作用效果,从而更好地分析突发 公共事件网路舆情的发展,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应对建议和方案。

点一点,又不会怀孕,喜欢我就点我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