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我來說說吳起殺妻求將的過程:

史記記載,有一年,齊國再次攻打魯國。魯國國君本打算啟用吳起為將,然而吳起的老婆卻是齊國人,這讓魯國國君起了疑心,擔心他可能私通齊國,吳起一心,想要謀求功名,當然不願意錯過這一個難得的機遇,於是一咬牙一跺腳便把老婆殺了。

2、查了下資料,很多人認為吳起殺妻之事是無稽之談,是後世儒家的誹謗。具體理由我就不說啦,太長,不過你們可以去搜搜。不過吳起此人的心胸狹隘倒是真的。不然他就也不會得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了。


吳起是有名的不敗將軍和改革家。可惜此人才不勝德,為子不孝,為夫不仁,雖有顯赫之功業,卻私德有損,始終遭後人非議。

吳起本是衛人,富二代出身,家境富裕,家累萬金。經濟方面衣食無憂,於是轉而追求政治報負。怎奈屢遭失敗,遭遇鄉人恥笑。

吳起也是個狠角色,羞惱之下,殺了嘲笑他的鄉人。臨逃亡之際,憤恨地告訴母親:不得卿相,絕不回衛。吳起果然說到做到,後母親去世,吳起沒有回家奔喪守孝。

吳起初跟曾申學習儒家之術,後吳起母喪不歸,曾申認為吳起不配為儒家子弟,逐出師門。

後吳起學習兵法,在魯國做官。有次,齊國攻打魯國。齊強魯弱,魯公想任用吳起,抵禦齊軍。然吳起已經娶一位齊國女子為妻,魯公擔心吳起心向齊國,陣前倒戈。

吳起聽說此事後,毫不猶豫地殺了自己的妻子,表示對魯國的忠心。魯公於是任吳起為將,吳起不負所託,擊退了齊軍,保全了魯國。

事後,吳起雖有保國之功,卻遭到了魯國士大夫的非議。魯國是禮儀之邦,大家覺得吳起殺妻求將,薄情寡義,甚至提及吳起母喪不歸的舊事。魯公於是撤銷了吳起的職務,不予重用。

其後,吳起去了魏國,為魏文侯效力。西攻秦國,奪取河西之地。東打齊國,至於靈丘。魏武卒名震諸侯。後文侯薨,武侯立。吳起遭陷害,離開魏國去了楚國。

到楚國後,楚悼王知道吳起賢能,於是任他為楚相,吳起嚴明法律,削減王室遠親開支,增強軍力。經過吳起變法,楚國勢力大增。

但吳起變法損害了楚國舊貴族的利益,在楚悼王去世後,楚國貴族發動兵變,射殺了吳起。

吳起先後仕魯魏楚,身在哪國,哪國就實力大增,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大才。然吳起汲汲於功名,不擇手段,終究是未得善終。

我是歷史圖志,敬候喜歡歷史,喜歡老照片、老視頻的朋友關注。煩請點贊、評論、轉發。謝謝!


吳起,是戰國時衛國人,在魯國做官,軍事才能受到普遍認可。前412年,齊宣公大軍伐魯,魯國高層想要讓吳起做主帥,但是卻顧慮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擔心吳起反戈幫助齊國。吳起於是殺了妻子表示不偏向齊國,得以成為魯軍主帥。

吳起成為主帥後,憑藉高超的軍事能力,帶領弱小的魯軍擊敗東方大國齊國,一戰揚名。但是與此同時,吳起殘忍薄情的性格也引起了魯人的猜忌。魯人向魯穆公中傷吳起,認為吳起為了做將軍連老婆都殺,難保未來不會背叛魯國。吳起擔心獲罪,擁有赫赫戰功卻無福消受,只好逃離魯國。

吳起聽說魏文侯愛惜人才,前往投奔。此時正值魏國蒸蒸日上的好時候,雄才大略的魏文侯向李克詢問吳起的為人。李克認為「吳起人品不行,但是軍事能力首屈一指,天下無敵手」。此時正是魏國用人之時,魏文侯於是沒有計較吳起的壞名聲,而任命他為大將。吳起終於找到「天高任鳥飛」的平臺,之後憑藉同秦國、齊國等國的戰功揚名天下,成為戰國時代第一波名將。而吳起創立的魏武卒更是所向披靡,幫助魏國成為戰國舞臺上第一個強勢大國。

可惜的是,吳起對功名過於執著而刻薄寡恩的名聲使滿朝官員沒人願意跟他親近,反而容易被敵視。魏文侯去世後,吳起被國相公叔排擠,受到魏武侯猜忌,不得已再次逃亡,前往投奔楚國。到楚國後,吳起在楚悼王的支持下在楚國變法,觸怒了大批權貴。楚悼王去世後,吳起被貴族們羣起而殺之。

吳起為魯國、魏國和楚國都勞苦功高,卻總是得不到高層的認可,這是為什麼呢?大概是從他殺妻求將那一刻就註定了吧,「貪圖功名,薄情寡恩」的性格,讓人不敢與他親近!

事業和家庭並不必然矛盾,而且憑吳起的能力,在戰國時代根本不缺少機會,可惜的是他看重一時功名而拖累了終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